|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出于抵抗美国重返亚洲的目的,中国确实谋求巧妙利用唯一受其主导的国际性机构上海合作组织。俄罗斯显然也盘算着乘中国的“东风”,以加强对美国和北约的谈判能力。
但俄罗斯总统普京心怀大国梦,宣称俄罗斯将再度成为全球事务参与者,其对中国和上合组织的态度一目了然。俄新社2012年2月播发一篇时任俄罗斯总理普京关于外交问题的长篇大论,其中称“中国在亚太地区的作用日益增强”。普京并不掩饰戒心:“中国的总体实力日益增强。其中包括对各地的投射能力。面对急剧加强的中国要素,我们该如何行动?”
中国显然正对俄罗斯带来“威胁”。上合组织事实上受中国控制,成员包括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俄罗斯警惕中国加强话语权的理由不言自明。中亚四国是独联体成员,因此俄罗斯无疑感觉中国把手插到其腹地,并乱搅一气。
印度著名国际政治学者布拉马·切拉尼一直强调,中俄在地缘政治学上是对立关系。关于中俄缘何不会在地缘政治学上冰释前嫌,切拉尼指出:“中俄绝不会结盟。双方对彼此怀有猜忌,尤其是俄方对中方的疑心很重。俄罗斯人口密度低,而中国较高。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而中国对自然资源贪得无厌。俄罗斯土地过剩,而中国正抢购土地。不论从哪种角度看,中俄都属于竞争对手。
俄方对中方忧心忡忡,原因在于其国土面积和人口分布倒挂的现状。亚洲部分占俄罗斯国土面积的72%,欧洲部分只占28%,但75%俄罗斯人住在欧洲,亚洲部分仅占25%。正因此,俄罗斯通过正式渠道引进中国劳工开发西伯利亚的项目,还有不少非法劳工从中国涌入俄境内。俄罗斯担心,50年以后,远东地区即便政治上处于俄罗斯控制下,经济上可能已在中国的实际掌控之中。”切拉尼的精彩分析切中中俄关系的本质。
中国持续增长的经济近来被蒙上一层阴影,但仍不断在邻国、海上、中东、非洲和南美洲寻觅资源。中国人不可能不潮水般涌入邻国,寻觅石油、天然气、木材、钻石和黄金等资源。这种隐形的人员和资本入侵起于上世纪90年代,导致俄远东地区逐渐处于中国的实际控制之下,和切拉尼的分析一致。
俄罗斯如果着手开发远东地区,就必须从中国引进劳动力。俄罗斯依赖油气涨价,对华贸易日益增加,不过一方提供原料,另一方出口高附加值产品,双方逐渐形成一种类似于过去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模式的关系。中国从经济上加强对远东地区的实际支配,会不会考虑吞并阿穆尔河(中国名:黑龙江)以北和吉林、黑龙江两省以东地区?
普京多次要求中方在天然气管道项目上予以合作。外界认为,在今年的中俄领导人会谈上,两国将达成共识,然而由于价格始终谈不拢,谈判又被延后。对全球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来说,中国市场无疑颇具魅力。但是,中国在天然气价格上不肯退让。中国对俄方拿油气当外交牌打的手法心知肚明,所以过去六年它相继和中东、澳大利亚和中亚各国签署了购气合同。
《纽约时报》6月5日曾报道称,中俄存在相同的利害关系,但归根到底仍是始于冷战时期的历史性敌对关系。莫斯科方面认为,中国经济已全面凌驾于俄罗斯之上,双方的实力平衡发生了戏剧性变化。
2012-08-04 13:49:27
Source: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f647f0102ece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