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有感是重要的,你看我们来参加华企峰会开这么长时间没人睡觉,我们有的会领导一讲话大家就睡觉,说明大家都有感。你问美国人,怎么着幸福,人家说第一位得性福;你问中国人,怎么着幸福,大家回答最好家人都平安,更好就是大把发财,说明大家是有感的,只是感觉不同。20年前零点刚开始做民调,问中国农民最担心啥,他们担心生病;现在问大家最担心啥,还是担心生病,但还担心业余生活除了搓麻将太空虚,说明大家是有感的。以前大家有感,就是想要生活的好点,现在还要求公平感、要求品位感,说明不只有感,而且感觉能力与感知水平提高了。当人们越来越有感,而且越来越想表达出来,而且表达了得不到重视不爽的时候,那种过去胡乱糊弄公众的做法就不好使了。
在以下情况下人们对于公共服务有感与否不那么重要:第一是处在崇拜与激赏之下,那么你说啥是啥,大家不会挑战;第二是处在威权之下,大家知道表达了看法会有麻烦,所以不敢挑战;第三是处在盲从与无知之下,那么不知道说事情的标准是啥,所以不知道怎么挑战。但在以下情况下人们对于公共服务的有感变得非常重要:第一是比较理性地去衡量公共领导人提出的施政目标,思考与分析这些施政目标的真实性,认真地追问实际的结果;第二是比较有开放的意识与渠道去交流,形成了一定的公共意识观,所以大家会议论和评价甚至争论公共政策的实际受益者与成果是啥;第三是用一定的利益观与自我认同标准去衡量公共服务与政策的旨趣与成效,争取对于自己有利的结果的时候。
而我们今天的公共行政在技术上存在着在无感时期留下的某些特点:提出施政口号与能力高,但落实承诺的能力提升相对不那么高;决策的精英程度高导致决策利害的精英感知能力强,而一般公众感知能力弱;纠结了众多特殊利益集团的公共政策安排很难照顾无特殊表达渠道的一般公众的感受。我曾经试图建议我们的行政当局关注的事项:国际旅游免签的外交努力、公务员财产公开措施、中小企业普惠免税、限制国有企业尤其是基层政权的公营单位的扩张、三公消费与公共财政预算公开、参与式预算、加快扩大民间公益服务组织的发展空间等等,都是希望在“有感”层面中,增加正面有感价值,减少负面有感后果的考虑。站在威权化的思路上,这些有感不需要那么考虑,因为重要的事情让领导考虑,我们接受领导的安排就好了;而站在服务的思路上,这些有感需要被充分考虑,因为涉及大家利害攸关的事情就需要让利害关系人有发言权才好。同样说社会管理创新,站在传统的角度就会理解为社会控制方法创新,而站在体会有感政策的角度就会理解为创新社会基础建设,丰富社会服务手段;同样说启动内需,站在传统角度就会是加大政府对于民生各方面的投资,而站在有感政策的角度就会更着力支持创新服务业,丰富新服务类型与加强其整合资本与社会资源的能力。
我们到某城市为财政部门做公共采购项目的革新咨询,这些项目目前正在由内部决定转化为专家决定,未来更可取的也许是从公众参与构想与公众成效评价的角度来对待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民生项目——既然是造福百姓的,那么就应该让被造福的人有参与权与话语权。我们的领导人当在提出“以民为本”、“一切政府工作以民众满意度为依归”、建设幸福城乡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把重视公共政策与公共服务的有感标准提出来了。我们需要的是在各项公共行动中体现与落实这样的标准——从施政的事前构想,到施政的推进,到施政成效的考量,这里我们都需要的是更多落实的措施与新公共管理技术。
因此公共政策的有感意味着更开放,让公共服务中大力增加民间公益服务的成分,以济行政服务之不足;也意味着更参与,让大家把自己的感觉表达在现有的公共服务设计之初与共同推进中;还意味着更透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可理解、可得知、可查核、可质询的;最后还意味着更互动,是可以形成良性循环,让公众的感觉体会在理性政策中,又让理性政策的价值产生让公众可感知的成效的,最后是可以让更多公众认同的。
昨日场景:主持中欧校友返校日论坛。主持2012全球创业周中国站主题活动之——创业接力天使及早期投资峰会。晚在嘉兴学院讲座【大学生成长与职业规划】。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萝卜鲜斑汤
三四两重活小石斑鱼三四条,剖净备用。无油骨头汤一碗,加入矿泉水,放入削皮白萝卜切块煮开,中火持续十五分后放入石斑,食盐酌量。中火煮十五分后,加胡椒粉少许,出锅可用。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2012-11-11 19:21:00
Source: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548eb0102e7z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