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企业打民粹牌自毁长城
2012/11/12 南都周刊
康师傅与统一的日资股权肉搏战,释放出危险的信号:不理性,无底线。
企业必须要守法,不顾底线的互相攻击,将使两家企业的信用同时受损。康师傅首先遭遇攻击,被指由日资操纵,在一些地方受到抵制。康师傅则指统一集团是幕后黑手,除了向工商局申诉外,还向媒体暗示统一集团也有日资背景。这正像两只乌鸦,互相指责对方比自己更黑。
康师傅与统一都是台资企业,也都是国际企业,股权多元化再正常不过。10月31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康师傅是台资企业品牌,康师傅所在的公司作为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一直有多方的资金参股。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未来还会进行股权运作。并且,两家企业日资参股都是前几年的事,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一没违法,二没有在敏感时期故意与国民意识为敌,现在拿出来互相攻击,不顾未来市场环境的恶化,而满足于短期互相抹黑,可谓无底线。高举不恰当大旗,承心不良指责对方,一旦情绪被煽动起来后,最终自己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果然,目前大众的目光已经聚焦到中国方便面市场绝大多数被日资控制这一更宏大的议题上。恭喜互相抹黑的双方,他们成功地做到了损人不利己。
由于媒体的披露,也由于竞争对手的条分缕析,康师傅控股的股权背景可谓一目了然,日资确实占据半壁江山,但没有绝对控股权。康师傅有意无间淡化大股东背景大打民族牌,可谓作茧自缚。而其竞争对手统一集团同样具有日资背景,早在2003年5月,台湾统一企业与日本日清食品株式会社签订合作意向书,日清斥资20亿日元取得昆山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10%股权。甚至连日清的发家史都被挖了出来。统一、日清与今麦郎之间的股权关系也被挖掘殆尽。
借助此事,投资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国际资本迅速在全球流动,在新兴经济体的大幅发展中获得了巨额利润。中国投资者有必要向成功的国际投资者学习,而不是关上国门,然后借爱国之名把对方批倒批臭。
一些非理性的文章在煽动某些情绪。如指出1999年,魏氏兄弟将康师傅股权转让给日本三洋时,上市公司正面临阶段性困境,业绩也出现了阶段性的亏损。但日资入主以后,企业很快实现扭亏。最近十几年的时间里,上市公司业绩持续增长,2011年年报显示,康师傅控股年度营业额为78.67亿美元,盈利近5亿美金。三洋方面以0.8元/股成本买入的股权,到11月2号,每股市价高达近23港元,有人表示投资收益高达40倍,说明三洋居心险恶。
奇怪的神的逻辑,投资者如果不是寻租,分担公司成长过程中的风险,如今分享投资收益,不偷、不抢、不犯法、不违规,没有内幕交易之嫌,哪怕投资收益100倍,又有什么关系?方便面领域与其他关系国济民生的重要领域不同,处于充分竞争之下,不存在垄断红利,不需要反垄断部门介入。如果投资高收益是罪,那么投资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全部需要闭门思过。
两家企业都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尤其是康师傅,在大陆白手起家, 他们理应珍惜食品市场得来不易的竞争环境。
业内专家表示,1989年进入内地后,顶新集团转变业务,把食用油转产为方便面,才造就了今天的成就。多年来,康师傅一直占据着中国内地方便面市场40%的份额,相反统一的市场份额则不足15%。统一在1992年携方便面杀入内地,但一直未能夺取霸主地位。由于在引进产品策略上的失误,前4年一直亏损,直到1996年才找到适销对路的产品,挽住颓势。目前,康师傅的年销售额达100亿元人民币,香港市值超过了台湾的食品老大统一集团;而统一借助大陆市场,不仅在食品更将股权投资转向家乐福、上海国际、完达山等公司。
理性的竞争是将目光瞄准对方产品的质量,瞄准对方的市场行为是否合理合法,成为消费者的免费监护人。但统一与康师傅的竞争趋势恶化,从割喉战、渠道战、发匿名电子邮件到散发传单,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可谓不理性之尤。我们曾经在家电、奶业等行业上见到似曾相识的一幕,结果如何?国内消费者在信用被透支之后,转而寻找国际品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企业有企业的逻辑,市场有市场的逻辑,当企业离开市场的逻辑,而煽动非理性的情绪时,必然玉石俱焚。
大肆标榜爱国的企业,被怀疑是否真爱国,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不是查安全证书而去查背后的股权结构,这不是正常的市场,这是发烧的市场。而企业高喴口号信誉受损,是自作孽。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2012-11-15 20:48:57
Source: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818dcb0102ed0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