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这是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科书第十九课的开头。赵州桥的名气相当大,在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史上都有着相当崇高的地位。
从唐代到明朝,赵州桥屡见于文献,其“安济桥“的名字为宋朝哲宗皇帝所赐,取意为“安渡济民”,而民间的俗称为“大石桥”。赵州桥为隋代所建、匠师李春监造早,在不同铭文、碑刻中已经确证无疑,但其具体建造年代和工期长短却一直没有定论。毕竟隋朝是个仅历三帝、存三十八年的短命王朝,所以赵州桥完成于公元六百年左右、距今约一千四百年是没有悬念的结论。
赵州桥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桥长50.82米、跨径37.02米、券高7.23米、两端宽9.6米,扁平率(拱高/跨度之半)仅为0.38。平桥如果没有桥墩支撑或者用吊索拉住是无法横跨水面的,同样的拱桥越接近平桥,设计和施工的难度就越大,或者说扁平率越低,拱桥的造桥水平越高。欧洲到十四世纪早期,跨度在廿四米以上的大跨度拱桥,扁平率都在0.7以上,看上去圆拱都很高。
古罗马公元前六十二年的一座跨度为24.8的拱桥,扁平率达0.83,基本就是半圆拱,但在比赵州桥还早六百五十多年的时候,能有那样的工艺成就是相当了不起的;1187年法国圣贝内泽桥,跨度33.7米,扁平率0.70;1306年法国罗拿河上的
St
Esprit桥,跨度34米,扁平率为0.51,无论跨度或扁平率都不及安济桥。直到十四世纪中叶,佛罗伦萨的老桥落成(跨度29.9米、扁平率0.37),才在扁平率上达到赵州桥的水准,但跨度上还是逊色一大截。可以这样说,赵州桥的工艺水平至少比欧洲早了七百五十年,是世界上保存完好的最古老大跨度单孔敞肩坦弧圆弧拱桥,是中国古代傲视全球的石拱桥。
另外还值得大书一笔的是,在拱圈两肩各设有二个跨度不等的小拱,即敞肩拱,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如此精妙的设计和工艺,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而且类似的敞肩拱桥设计在欧洲到十九世纪中期才出现,比赵州桥晚了一千二百多年。这种“敞肩”的设计,减轻了桥身五分之一的重量,发大水时还可以起到分洪作用,减轻了洪流对桥身的冲击。
赵州桥经历过有记录可查的十次洪水,八场战争和多次地震,依然能屹立一千四百年,这种匠心独孕的设计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此外,赵州桥设计上还采用腰铁、拉杆、收分法等措施,使整座桥身连成一个紧密整体,增强了稳定性和可靠性。
赵州桥的装饰也十分讲究,顶部的吸水兽,及栏板和望柱上雕刻着精美的石雕群像,包括各式蛟龙、兽面、花饰、竹节等,尤以蛟龙最为精美。
如今在赵州桥旁的博物馆里,保存着历朝历代修葺时拆下或河流清淤打捞出的旧栏板,虽多数破旧不堪,但这些数百甚至上千年的东西,还是让人心潮澎湃不已。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有赵州桥保存完好的隋代桥栏板,上刻栩栩如生的龙。
最后,让我们看看赵州桥文献中最著名的一篇吧,此文为唐开元年间中书令张嘉贞所作《赵州桥铭》,其中有这样的描述:“赵州交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试观乎用石之妙,楞平砧斫,缄穹隆崇,豁然无楹……又详乎刈插骈,磨砻致密……腰铁栓蹙。两涯嵌四穴,盖以杀怒水之荡突……”。赵州桥是世界桥梁史上的丰碑,即使不考虑赵州桥之精巧设计,单是能够屹立一千四百年不倒,就已经是奇迹了。
2014-01-01 19: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