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转载]元四家–黄公望
Saturday, January 18, 2014 3:03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原文地址:元四家–黄公望作者:天清阁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无用师卷)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由六纸接成,长逾六公尺,第一纸前有残补痕迹。明末曾经火厄,裁裂前段部份现由浙江省博物馆。黄公望在至正七年(1347)偕道友郑无用回到富春,历三、四年作成此卷。画卷笔墨堆叠层出,山石钩勒皴染变化多样。全卷山体从浑圆迫近、层叠后偃,平缓坡岸乃至耸峙山峰,具丰富的山水型态。此画卷不仅是富春的隐居景致,更是黄公望探索自然造化后的理想山水形象。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卷
(剩山图)浙江省博物馆藏
 此图为〈富春山居图〉起首的一段,1650年因火烧损,后人揭下,另装为卷,与本卷分离,经历不同的收藏家,于1956年入藏浙江省博物馆。
该段描绘的是雄峙江面的第一座山体,黄公望以温润疏秀的长皴描绘浑圆的山体,形容山势的绵延转折。山头布置大小不一的石块(矾头),溪谷林木掩映,间以屋舍人家,远树沿着山坡高低起伏,以湿润的墨色卧笔点叶。全幅恰如前隔水吴湖帆所题,呈现出「山川浑厚,草木华滋」之感。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合璧版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晚年八十岁至八十二岁间的长卷画作,描绘他游居富春江一带的山川风物。画中沿着江岸,山峦起伏迭宕,林木苍莽郁密,景象或幽远深邃,或清朗开阔。全卷纯以水墨写意,用笔如运毫翰,时而平缓沉静,时而洒脱纵逸,皴擦渲染,墨色丰富而多变化,上承五代董源、巨然平淡天真之风,下启明清文人绘画的传统。此卷于清初受火烧损,前一纸存起首主山,通称「剩山图」,今藏浙江省博物馆,分离三百六十年后,首次与藏于本院的后六纸「无用师卷」合璧展出,完整呈现黄公望此一杰作的原貌。
截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四大画家之一黄公望(1269-1354)晚年的精心杰作,也是中国绘画史上旷世名迹。此图画风远承五代董源、巨然,近师赵孟俯,发展以书法入画,抒情写意的文人画精神,创造水墨画新境界,并影响明清以后山水画的创作,在中国文人画传统中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价值。
〈富春山居图〉作于元顺宗至正十年庚寅(1350),时黄公望82岁,流传至清世祖顺治七年庚寅(1650),收藏者云起楼主人吴洪裕(问卿)临终之际,以此卷火殉,幸经家人救出,因火毁损而分为两段。前一段〈剩山图〉横51.4公分,今为浙江省博物馆的重要收藏;后一段六纸,横636.9公分,于清高宗乾隆十一年(1746)入藏内府,今为国立故宫博物院国宝级画作。三百六十余年间,两段原迹不曾在同一地展出,本次特展商得浙江省博物馆同意出借〈剩山图〉来台,两卷瑰宝得以合并展出,重现〈富春山居图〉的原貌,观众可以借此对此幅杰作有完整的认识。
黄公望生于南宋度宗咸淳五年(1269),江苏常熟人,字子久,号大痴。他出身低微,但是能奋发上进,博涉经史,又多才多艺,年轻时在江浙行省中担任办理文书的书吏,中年受引荐入京任职,不过因案受牵累入狱,出狱后放弃功名之念,回到家乡,以道士为业,并发展绘画艺术。其间经常往来于苏州、杭州、松江、富春等地,将游历所见,化为胸中丘壑,创作出如〈富春山居图〉等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作品。约元顺宗至正十四年(1354)去世,葬于故里,享寿八十六。
本次特展,分为一、二两期,第一期除了同时展出〈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卷与无用师卷外,另规划「黄公望的书画珍迹」、「富春山居图临仿本」、「黄公望的师承与交游」等单元,第二期为「明清时期黄公望的影响」及「黄公望传称作品」等单元。为充实展览内容,向大陆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云南省博物馆,以及台北私人收藏,商借黄公望其他传世书画遗迹及〈富春山居图〉临仿本,共同参与展出,以呈现黄公望艺术及其影响的全貌,提供观众对于黄公望及〈富春山居图〉所启发的文人画精神有更深刻的认识。
传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子明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卷构图景物与无用师卷大致相同,起首保留了前段剩山图,但卷末缺主山一段。题识云1338年秋天,为将归杭州的子明隐君绘此图赠别,因此一般简称此作为〈子明卷〉。
清高宗于1745年收入此卷,第二年又购得〈无用师卷〉,认为〈子明卷〉为真迹,〈无用师卷〉为仿本,引发后世热烈的辩论。经现代学者研究,比较两本笔墨造诣,确认此卷实系仿本。不过此卷保留〈剩山图〉一段,为理解〈富春山居图〉原貌的重要参照本。

   
黄公望大约五十岁才开始作画,由于不以绘画为业,流传画迹不多,检阅明清时著录文献,仅六十余件,现今存世画迹更为稀少,主要集中在晚年,一般认为重要者有本院藏〈富春山居图〉卷(1347-50),〈九珠峰翠〉轴(1346-8)、浙江博物馆〈剩山图〉卷、云南省博物馆藏〈剡溪访戴〉轴(1349)、北京故宫藏〈九峰雪霁图〉轴(1349)、〈天池石壁图〉轴(1341)、〈丹崖玉树图〉轴、〈快雪时晴图〉卷、南京博物院藏〈富春大岭图〉轴。另有题跋书迹,如本院藏题曹知白〈群峰雪霁〉轴(1350)、北京故宫藏跋赵孟俯〈临黄庭经〉卷、跋赵孟俯〈行书千字文〉卷等。其中为道士无用师所画〈富春山居图〉卷被誉为「大痴第一画」,最具代表性。
黄公望画选
黄公望(1269年~1354年)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全真派道士。本姓陆(有待考证),名坚,汉族,平江常熟人氏;后过继永嘉黄氏为义子,因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后入
“全真教”,又叫大痴道人等。《道藏》收入金月岩编、黄公望传《纸舟先生全真直指》一卷、《抱一函三秘诀》一卷,阐述全真派内丹原理和功法。同时,他著有《山水诀》,阐述画理、画法及布局、意境等。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溪山雨意图》等传世。
元代 黄公望 快雪时晴图 纸本设色 29.70×280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黄公望 天池石壁图
黄公望 天池石壁图轴
黄公望 洞庭奇峰图 台北故宫藏
黄公望 题曹知白群峰雪霁 台北故宫
曹知白(1272-1355)字贞素,号云西,为华亭大族。此为斋名「懒云窝」的西瑛作于至正十年(1350)。画作以层叠的浑圆山体为主,皴染简练,仅于山石交界部分略加笔墨,更点出此一雪霁山景的温润明朗。黄公望与曹知白往来密切,在画上题识推崇曹知白「笔意古淡」,显然意识到曹知白于董源风格的主流中加入李郭传统的新成就。黄公望的雪图〈九峰雪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亦属突破董源传统的新类型。
黄公望(款)  山水
黄公望 九珠峰翠 台北故宫
〈九珠峰翠〉据画上王逢(1319-1388)题跋知是黄公望为杨维桢(号铁崖道人,1296-1370)所作,画上并有杨维桢自题。画面以重山层叠屏障于后侧,环绕着前方缓坡水谷,数间屋舍隐现其中,增添许多生机。画中层叠峦石与山顶平台,组合出富有变化的山体动势,是黄公望山水特色。而山峰棱线之间,有墨点短线构成远树林木,是能充分凸显草木滋长繁盛的所在。画中此景,推测是杨维桢在云间地区的居处。
黃公望 溪山雨意圖
黄公望 山水手卷 54*207CM
 黄公望 丹崖玉树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黄公望山水 33*89CM
黄公望山水 99*33.5
黄公望 富春大岭图.南京博物馆藏
黄公望 虞山一览图
黄公望 云护读书图
黄公望山水 71*34CM

 黄公望山水 71*34
134
黄公望 层峦秋霭图
传黃公望 溪山秋 台北故宫藏
元 黄公望 丹崖玉树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黄公望 山水
黄公望 水阁清幽图 南京博物馆
黄公望 天池石壁图
黄公望山水 132*59CM
黄公望 剡溪访戴图 云南省博物馆

     

2014-01-18 03:00:05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164a1e0101ixaz.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