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为何说习近平的博士论文是最牛论文?
每年都有许多博士通过论文答辩,但这些论文一般都是针对某一学术领域尚待破解的课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许多学子来说,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是他们的追求,至于所提出的“学术见解”能否走出书斋并不是最在意的。也就是说,许多学子,包括学者,学术与实践往往存在很长一段距离。
然而,在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学位论文阅览室,现在可以查询到习近平一篇十三年前的博士论文——《中国农村市场化研究》,该论文共169页,指导教师为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教授刘美珣。习近平时任福建省省长,对于要不要取消户籍限制,当时学界和理论界存在争议,他在论文中坚持认为,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应理智而勇敢地面对这一现实。
现在,学界和理论界都不要争了!据新华社7月30日消息,国务院日前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改进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现行落户政策,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取消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区别。
这个意义,不亚于取消农业税,习近平当年的梦想,如今终于变为现实,停留在学术层面的成果终于成为国家的大政方针。
与一些纯为获得博士学位的学子不同,习近平提出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他在从政过程中积累的思考,十三年间,习近平从福建调到浙江、上海,再到中央任职,他在不同的位置上,都曾多次表示要推动户籍改革,也就是说,当年他不是为了论文而论文,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他的一种施政理想。
现在我们初步梳理一下习近平的博士论文中的主要论点,即可发现,这些论点与国务院公布的户籍制度改革意见的核心内容是一致的。例如,习近平在论文中希望“坚决剔除粘附在户籍上的社会经济差别”,他说,“无论从农村市场化建设的角度看,还是从市场经济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要求看,取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从人们出生之日起就分成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两种不同身份的户籍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应理智而又勇敢地面对这一现实,大胆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坚决剔除粘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经济差别,彻底消除由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而国务院的户籍制度改革意见中,有关建立居住证制度,保证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证照办理服务等权利;以连续居住年限和参加保险年限等为条件,让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职业教育资助、社会福利等权利,这些举措正是习近平提出的“坚决剔除粘附在户籍上的社会经济差别”的具体体现。又如,习近平在论文中提出“按城市规模不同层次推进”,他说,“改革要慎重、稳妥,分阶段积极推进,可先让那些符合一定的条件和要求,诸如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居住时间达到一定年限的进城经商和务工的农民,获得合法的居住身份。”他的论文还提出了户籍改革“路线图”——可在一些小城镇实行不再有城乡限制的新的户籍管理制度,取得局部突破后,再分为中等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等不同层次循序推开。而国务院在“总体要求”中就提出:坚持积极稳妥、规范有序。立足基本国情,积极稳妥推进,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合理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预期和选择。
一篇尘封在高校图书馆的博士论文,终于成为改变一个国家城乡结构的理论指导,并将深深影响数亿农业人口的命运,这样的论文,怎不说牛?
2014-08-20 22: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