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晏扬
“我是你们的顶头上司,在这里我最大,有什么事比我召集你们开会更重要?”在某县担任处级领导的唐颖向《廉政瞭望》记者转述自己亲历的一次会议,县委书记对一名接电话的局长发飙,还当场把局长的手机扔到了垃圾桶里。
记者调查发现,各地为整治开会接打电话可谓费尽脑筋、奇招迭出,除了通报批评、取消评优、扣减绩效之外,还有罚站、罚款等非常规处罚手段,有人甚至因为开会接电话丢了乌纱帽。
开会时打电话、接电话,说轻一点是非常不好的习惯,说重一点也算是作风问题。这种行为看似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会议秩序,消解了会议的严肃性,即使走出会场接电话,同样会对他人造成影响。所以,各地大力整治开会接打电话,显然是必要的,可以视为整治风会的一部分。
但整治的方式方法要适当。虽然开会接打电话是非常不好的习惯,但毕竟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何况有些人确实是有急事,并非不可原谅。在我看来,通报批评、取消评优、扣减绩效等处罚措施已经足够的,罚站、罚款、摘乌纱帽就显得过分了。
纵观各种党纪政纪规定,根本没有罚站这种处罚方式,因为它涉及人格尊严问题;更没有罚款这种处罚方式,因为经济处罚属于法律处罚范畴,且只有执法机关有权作出。至于摘乌纱帽,显然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不能想摘就摘。
实际上,一些地方祭出严苛奇招,整治风会是一方面,彰显领导权威是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我是你们的顶头上司,在这里我最大,有什么事比我召集你们开会更重要?”这句话无意间透露了一个信息:开会时接打电话,影响会议秩序事小,影响领导权威事大;领导真正在乎的也许并不是会议秩序,而是绝不能容忍下属藐视自己的权威。这恐怕才是那名县委书记发飙的真正原因,他当场把局长的手机扔到垃圾桶里,也是为了彰显自己不容置疑的“老大”地位。
无疑,这名局长虽然有错,但县委书记的做法也太过分,把手机扔进垃圾桶无异于一种羞辱,尽显“家长式”霸道作派。
新闻中还举了另一个例子:一名刚履新的县级“一把手”,两次强调会议纪律后,有人的手机又响起来,他拍桌而起:“谁的电话?”无人敢承认,他立即让工作人员封锁会场,将所有参会人员的手机收走,查“未接来电”,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一名中学校长身上。这名中学校长被通报批评后,还被安排上电视道歉……这不禁让人怀疑:如此大动干戈究竟是为了维护会议秩序,还是了树立“一把手”的权威?
领导的权威当然要维护,但“老大作风”要不得。在某种意义上,“老大作风”比开会接电话更恶劣,这种为所欲为、予取予夺的“绝对权威”,这种“唯我独尊”、“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弄权作派,才是作风建设中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