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日前咱“湿身”了!——因为搜狐自媒体一位领导青睐,发出了“冰桶挑战”,鉴于咱对ALS并不了解,而且据说如果不“冰水浇头”就要贡献100美元,两全厉害,我决定“湿身”。
“湿身”的好处是你也可以看看别人的热闹,比如说艾特几位你自认为关系不错、身份也对等、且似乎也可以借机替对方做个宣传的朋友。于是咱就兴冲冲的艾特了自主品牌汽车主机厂的几位领导,结果是:五个人里两位已经“湿身”(答复:哥,这个还能再来一次么?规矩咱也不了解呀?要不你帮着问问?话说到此,也就没法“好好玩耍”了。),另两位说必须支持河南人民抗旱,节约用水——这个也就没法“好好玩耍”了,只有一位欣然应战,但他决定“湿身”的地点是自家的浴缸。
对此我能理解。因为所谓的“十连降”,更因为至今依然堪称恶劣的媒体环境,自主品牌在宣传上实际感觉是“如履薄冰”,不信?你可以看看国际大牌连着了几把火后有多少媒体(以及媒体人)在为其辩驳,你也可以看看合资品牌断轴、断螺丝的,有多少媒体保持了缄默,可一旦自主品牌出现了负面,横空出世的“勇士”又是如何抡起舆论大棒的。至于“正面声音”,不仅很少,也经常被贴上“软文”的标签。
说句悲哀的话:自主品牌近两年来所有“火”的事件,几乎都和负面有关,不信的诸位可以找度娘问问。那些动辄提到自主品牌“N连降”的媒体,您是否有时间想想,自己对此是否“亦有贡献”?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和公益有关的“冰桶挑战”,自主品牌敬而远之理所当然。
传统、或者更常规的的媒体宣传渠道并不利于自主品牌宣传,因此某些自主品牌车企热衷于“剑走偏锋”选择自媒体、选择“微传播”就可以理解。而即使选择这样的渠道宣传,依然会被质疑“水军泛滥”——至于那些自觉自愿为合资品牌唱赞歌甚至遮掩的,该怎么称呼呢?
许多自主品牌很忌讳自己“粉丝”的存在,更忌讳让“粉丝”公开露面,至于厂家领导和粉丝公开的“欢聚一堂”,几乎难以想象。可比亚迪就这么做了。而笔者认为自主品牌大胆的召集组织自己的粉丝,开展“粉丝”活动,对于自己品牌的树立,大一点说对于整个自主品牌舆论环境的改善,都有积极的作用。
首先,毋庸讳言这些“粉丝”与自主品牌之间的“相关利益”——长城、比亚迪等不少自主品牌本身是上市公司除车主外,“迪粉”里的股民也占相当的比重。关注自己投资的品牌,并为之鼓与呼不是人之常情么?至于车主维护自己爱车的品牌形象,同样理所当然。关键的问题是:厂家领导也要有胸怀听取这些“粉丝”并不一定那么顺耳的建设性意见。
其次,善于借“粉丝”造势,善于利用网络传媒宣传,善于开展“微传播”,本身就反映出了品牌的朝气,对于正在成为消费主力军的年青一代而言,是有吸引力的。在这方面,自主品牌做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对于粉丝的作用不是高估而是重视不够。技术上自主品牌敢于在新能源车领域“弯道超车”,为什么在营销上不去放手一试?利用好粉丝推广品牌,不仅可以hold现在,更对于“抓住未来”市场大有帮助。
其三,引导更不是控制粉丝的舆论。“粉丝”之所以有别于“水军”恰恰在于其爱憎分明的自发性。不可否认,因为“粉丝”团队的松散、成员的良莠不齐、年龄普遍偏低,也许会有很多非理性的声音,特别是一些民族主义过激言论。厂家对此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明态度,但绝不能设法操控舆论——因为一旦如此,则粉丝的自发性丧失殆尽,不仅容易给竞品带来攻讦口实,更会让粉丝声音的真实性受到严重影响,对于厂家未来发展战略需要舆情作为判断依据时无法获得真实信息作为参考。
面对传统媒体对待自主品牌的“冰火两重天”态度,选择新的宣传渠道进行“粉推”是一条自力更生的道路,在这一方面,自主品牌之间应该互相学习。
2014-08-27 02: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