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晏扬
大学毕业的小蔡怎么也没想到,应聘好不容易进入复试阶段,竟然因为一份手写的简历,直接被公司PASS掉。原来,在这份400字的简历里,小蔡竟然写了24个错别字,这成了公司拒绝录用她的主要理由。对于此事,小蔡懊恼不已:“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写出这么多错别字。”
简历,说白了就是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除了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出生年月,就是什么时候在哪里上学、读什么专业以及自己有什么特长之类,涉及的都是最常用的简单字词,区区400字简历,怎么就写了24个错别字呢?这事发生在一名大学毕业生身上,的确让人惊讶,也难怪遭到众多网友的挖苦和嘲笑。
但切莫把这件事只当笑话看。在某种意义上,很多人嘲笑小蔡,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甚至是“九十步笑百步”。如今,提笔忘字的可不是个别人,错别字连篇也绝非个别现象。
有例为证:央视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场外有100个成年人与场内学生同步书写,结果显示,“袒露”的书写正确率为13%(即100人中只有13人写对),“揣摩”为19%,“并行不悖”为17%,“戮力同心”仅为1%……要知道,报名参加场外书写的人,大多算是“文化人”,至少是对汉字书写感兴趣的人,连他们的书写正确率都低到这种程度,遑论一般民众的普遍书写水平。
同样的道理,虽然我对“400字简历错24字”感到惊讶,但想想自己,何尝不是经常提笔忘字,何尝不是经常写错别字。作为一名评论编辑,我从作者的来稿中,经常看到千奇百怪的错别字,至于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的更是大有人在。连我们这些以“码字”为生的人都是如此,个别大学毕业生手写简历中出现大量错别字,其实并非不可理喻。
虽然现在大多数人借助电脑“码字”,但汉字书写的重要性显然是一个无须论证的问题。我觉得,出现“400字简历错24字”这样的事情,一方面怪小蔡自己,另一方面也要反思学校教育。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没有什么比让中国学生学好、用好自己的母语更重要。可在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中,语文课似乎还没有英语课受重视,学校和老师如此,学生和家长也是如此。更糟糕的是,到了大学阶段,绝大多数专业已经没有语文课,似乎学生们已经学好了汉语,似乎越是母语越不需要进一步学习。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小蔡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汉字听写大会上发生的故事也是充分的明证。
别把“400字简历错24字”只当笑话看,而应将之当做一种警示。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中看到汉字书写危机,反思我们的母语何以沦落到如此境地,进而有所改进、有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