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日前,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今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达到720多万名,而新就业大学生的平均月薪只有2400元左右,呈逐年下降走势,其中,四成大学毕业生还在“啃老”。(人民网)
曾几何时,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大学毕业后,不仅可以端上铁饭碗,还可以实现身份上的转变。可如今,非但他们头上的光环已变淡、消失,甚至,他们还成了“困难户”,这究竟是社会的进步,还是时代的悲剧?
四成的大学生还在“啃老”,究其原因,无非是以下几点:其一、就业难,整体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就业机会少、岗位竞争也更加激烈。僧多粥少,那碗里盛的就少且稀了;其二、大学毕业生的动手能力相对较低、或者说其职业技能上相对欠缺,短时间内还不能为公司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也导致其起薪低;其三、就业环境的相对不公,比如,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收入差距、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毕竟,能够进入那些大型国企、高收入行业的大学毕业生只是少数,且其所依仗的也未必都是个人才能;其四、物价因素,尤其是房价持续高位,住房支出占据了许多新就业大学生开销的一大半。而社会保障能力的相对不足,也加剧了大学生“啃老”。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啃老”的大学生是由于自身的原因。比如,好吃懒做、眼高手低,甚至,还有父母的过度“溺爱”。但总体而言,新就业大学生四成啃老,更多的应当是社会因素所导致,是时代的悲剧。但这并非是说,新毕业的大学生就一定要拿高薪,要过上优渥、舒适的生活,更不是说,政府因重新包办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相反,放开大学生就业制度,让大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这才是社会的进步。而进一步建完善制度,积极营造出“自由”、“开放”、“公平”的就业环境、制度,则是社会更进一步的方向。
不过,问题已经出现,我们并不能回避。作为警钟,对许多的大学生而言,在认真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当多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应当调整自己的心态、就业观,从而赢得就业的主动;对社会而言,既要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中克服弊端,培养出更多“能学、能干”而非“善考试”大学毕业生,也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2014-09-04 18: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