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脏话为何能写进毛泽东诗词?
诗词本来是很高雅的精神产品,现在的年轻人也许不相信,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全国人民曾经集体诵读一首词,这词里就带有一句脏话。只是,那时谁也没去深究这件事,反而是饱含激情地说出口。
这句脏话是:不须放屁!
谁也没想到,这句脏话是由一代伟人毛泽东先生说出来的,也许正因为是伟人说的,大家就不觉得是脏话吧!
1964年,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一次演讲中称福利共产主义就是“一盆土豆烧牛肉”。第二年,毛泽东写下了《念奴娇·鸟儿问答》,词的内容是:
借问君去何方
雀儿答道:
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
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
土豆烧熟了,
再加牛肉。
不须放屁,
试看天地翻覆。
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在诗文中用“放屁”一词,实属罕见。也许,这只是伟人随手写下的,以表达他对赫鲁晓夫的轻蔑,并没有想到要公开发表。所以直到毛泽东的逝世的那年,即1976年1月才在《诗刊》上刊载这首词,然后在全国人民中掀起学习热潮。
碧华先生记得那时广播里天天播放这首词,文化水平并不高的国民,对该词的深刻含义大概并没有去悉心领会,倒是都轻而易举地记住了其中的“不须放屁”,并一时成为人们的口头禅。我当时读小学,老师有板有眼地教这首词时,我明显地感觉到他念到“不须放屁”时音调低了很多。我们同学每读到这里就吃吃地笑,老师就朝我们横眉相对,然后抬高声调再读一次。有一次,我终于站起来问老师:“毛主席为什么要说脏话呢?”老师很不高兴地说,毛主席怎么会说脏话呢,这是对苏修的极端蔑视。我还是不懂,为什么平常人说的脏话在毛主席嘴里说出来就不是脏话了呢?老师不置可否。最后我又问了一个问题:“老师,毛主席究竟说的是‘不须放屁’还是‘不许放屁’呢?”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大怒,罚我站了一个课时。我站在一边看到同学们摇头晃脑地随老师朗读“不须放屁”,总觉得滑稽极了。有节课是一个女知青老师代课,她每读到这句,脸就红了,只读前三个字“不须放……”,我们也就一起朗读“不须放”。后来本班的语文老师验收背课文,好多同学不习惯,只读“不须放”,老师就要求重来,说差一个“屁”字。
我对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佩服得五体投地,唯有对首词使用脏字,且以课文的形式让全国人民都来学习与朗读,很长一段时间心里都无法苟同!后来真正了解了这首词诞生的时代背景,才有些释然。
20世60年代初,中共与苏共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若干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1963年3月,苏共向中共写了一封公开信,攻击中共。从1963年4月到1964年7月,中共发表了9篇反击这封公开信的文章,史称“九评“。可见当时两党矛盾到了白热化程度,因而,毛泽东在填这首词时,一句“不须放屁”反映了他当时的愤怒心情,一个伟人率真的性情跃然纸上。
2014-11-22 16: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