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四岁小妞让人心醉的小脾气 如何给孩子做人格教育【原创】
Sunday, November 30, 2014 17:27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文、图/江夏剑客

   
 
昨晚,麦子和她姑姑一起做猫爪饼干,一直忙到12点。小妞很认真地揉面,看起来,有模有样。不知道为什么丫头忽然大惊小怪地哭起来,原来是指甲弄断了一点点。她一边哭着说出血了,一边自己跑去找了一把指甲刀过来,要她妈妈帮她剪掉。

此情此景,看得我心里乐开了花:小女孩就是这么人见犹怜,娇滴滴的,但是却越来越懂事。小妞刚满四岁,语言能力已经非常强。同时,也有了自己的小性格,有些时候,一颗糖已经不顶用了。不过,孩子大了,确实不知道怎么照顾她幼小的心灵了。

动不动就发火
麦子现在小女孩的臭脾气很明显。说她丑八怪,她就翻白眼,哏你两声就自己走到房间里生闷气去了。如果说了带她去海洋馆,然后又不带她去了,她也是这个表现。更要命的是,有时候,说话声音大一点,其实也不是针对她。她脸色就变了,然后说:“别这么生气地跟我说话嘛。”
手上没轻没重
一天晚上,正在电脑前面码字,麦子小妞一溜烟跑过来,做到我身上,然后双手揪着我耳朵,使劲往下扯。唉呀妈呀,这真是疼死个人啊。当时,我就吼了一句:“你干什么?”然后,情不自禁地抬手想打她。小妞一下子跑开了,吓得嗫嚅着快要哭了。看她那样子,不忍心,只好又去哄她。
做错事时装可怜
小妞大了,很多事情都想自己做。够不到,也要自己开水龙头;碗端不动也要自己端;菜夹不稳也要自己夹。于是,衣服弄湿了不敢说;碗摔碎了自己连忙拿扫把去扫;菜掉了还想捡起来吃。看她那样子,我感到有点愧疚:不知道是不是有时对她太凶了,所以小妞才会这么害怕做错事。或许,她本身就是一个敏感的孩子。
动员全家排演《白雪公主》
国庆的时候,给小妞买了一本《白雪公主》的绘本,她反复要求我们给她读了几十遍后,终于把整个故事背得滚瓜烂熟。现在,她动不动就突发奇想:“妈妈你当可恶的王后吧。姑姑你做七个小矮人。我是白雪公主。爸爸呢,当国王吧。”然后就开始导演:“妈妈,你快问: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她妈妈问了之后,小妞就回答说:“白雪公主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这时候,小妞又要求:“妈妈你快生气啊,快来抓我啊。”然后,就飞跑着去找她姑姑……麦子同学,你给我这个角色,敢情一句台词,一个动作都没有,太桑心了。
迷恋游戏
麦子同学很喜欢拿IPAD玩《小伴龙》游戏,也喜欢看她姑姑在手机上玩《小黄人》,有时候又拿我的手机玩《糖果传奇》。很奇怪,她不识字,却熟悉每一个游戏的操作,玩得比她妈妈还好。只是她玩游戏时喜欢大喊大叫,嗓子都喊哑了。而且一般半个小时,一个小时都停不下来。这绝对是一个坏习惯,也伤害她的眼睛,只能严令禁止了。小妞为了玩游戏的事流过不少眼泪,有时候一生气能跟大家冷战半天。
幼儿园的事
麦子很少跟我们讲幼儿园的事。不过,有时候一问她,她就会说某某男人推了她。有时候,又说她的“小闺蜜”把她手掐破了皮。更有一次,她妈妈去接她,发现她裤子尿湿了,居然没敢跟老师说(幼儿园只有一个厕所,孩子们得排队)。前几天,麦子又说老师选她当班长了。哎,孩子上幼儿园,我们主要就是希望她吃好、玩好,睡好午觉。学不学东西一点都不重要,就是别被人欺负了就好。
 孩子长大了,懂事了,有时候知道心疼爸爸妈妈,还老跟我说:”别生气了,别吵架了,生气也解决不了问题。“让你觉得心里暖融融的,醉醺醺的。不过,现在最担心的是,怎么样才能够培养孩子坚强而积极的人格。说实话,我并不认为人格是能完全被培养出来的。但是家庭的环境和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形成会产生很大很深远的影响。我想,第一步,就是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好好自我反省,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诚实、勇敢、富有爱心。
在家庭教育中,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因素很多,现着重从家庭中家长的人格特征、教养方式、家庭环境等方面阐述其对儿童的人格建构的影响。
在家教诸多因素中父母的人格因素是施教的核心力量,它对儿童的人格形成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影响。由于儿童的模仿性极强,孩子一生中待人接物、处人处世的态度都直接向父母学习模仿而来。
父母的人格特点还会辐射到家庭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使家庭生活染上独特的色彩,继而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如父母为人热情诚实、做事认真踏实,往往会融洽家庭气氛,孩子们经常置身于亲朋好友常相往来之中极易形成热情、诚实、友爱、善于交往等人格特征;如父母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好算计,孩子长期置身于好贪小便宜的家庭生活氛围中,极易染上小市民、利已主义习气,将来走向社会极易养成投机取巧陋习。同时,家长的教育素质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知识、观念等也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
作为合格的父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关注孩子的成长:
一、注重孩子的全面健康,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建构 
“全面健康”,不仅仅指身体的、生理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精神的健康即人格健康。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就是能精力旺盛地、敏捷地、不感觉过分疲劳地从事日常活动,保持乐观、蓬勃向上及具有应激能力。”
目前很多孩子的不健康问题都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当的教养方式引起的。如由家长“过度的期望带来过多的无望”、由家长“过度的保护带来过多的无能”、由家长“过度的溺爱带来过多的无情”、由家长“过度的干涉带来过多的无奈”、由家长“过度的指责带来过多的无措”,正是由于这么多的“过”带来了孩子过多的“障碍”。
二、注重把孩子培养成正直诚实的有用之人
高尚的道德是人类立身之本,诚实是道德的基础。“学会做人”,先要学会做正直的人。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就是要学做正直的人。古代讲“齐家治国”之前,先要“修身”,就是先要修身自己,学会做人,而“修身”之前,先要“正心诚意”,就是指内在道德与外在行为要一致。
“诚实”通俗地讲就是不说谎、实事求是,把说真话、对别人对自己都不掩饰、不歪曲事实真相作为坚定不移地准则。“守信”就是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任,做事有信誉,为人讲信用,是与诚信相关联的心理品质,做到这一点应该说是最简单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困难的。而没有这一点,其他道德就难以建筑上去。
三、注重用良好的形象影响孩子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父母自身具备的人格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孩子主要是通过模仿的方式向大人们学习的,孩子对成人的模仿,不仅限于行为举止,而且包括思维方式、情感取向、风俗习惯,以及个人性格等。只要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确立,父母的人格对子女就有了决定性的影响。
父母品德端正,工作勤奋,就能为子女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激发子女的上进心和成就感,而且,这种影响是终身的,是其他任何教育力量都无法比拟的。因此,父母要不断地完善自我,让孩子学有榜样。父母还要学会尊重孩子,要与孩子建立一种良好的、融洽的、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双向沟通的关系和环境。现代父母对子女的行为不外乎有“爱”和“管”两类。

     

2014-11-30 17:26:04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0030d0102vacc.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