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一介绍篇:
最近购得一本连环画《王秀鸾》,绘者刘继卣先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位画家,该书是在1950年11月由大众图画初版,经过60年岁月洗礼,现在品相好的初版本已不多见,一些老残本竟也价格不菲。我这本是2011年再版的,虽然价格便宜,但一点也不影响我欣赏它,自知如要深入研究,还需初版本参考,因手头无老版本,所以我将要说的一些问题便是在没有初版本的情况下阐述的,如同道在初版本中有新的发现,请予指正。
连环画《王秀鸾》改编自傅铎先生的十三场同名歌剧《王秀鸾》,故事是根据抗日战争时期河北深县劳动模范张化泉并综合其他先进的模范事迹创作的,主题赞扬勤俭节约,勤劳持家,家庭和睦,抨击二流子,懒汉及各种道德败坏的行为,曾受到广泛关注。
二欣赏篇:
连环画《王秀鸾》作品明显具有五十年代的画风,当时的刘继卣先生三十岁左右,所绘作品还未呈现出典型刘式风格特征,他在艺术上不断探索,勇于对完成的作品重新审视,并作修改。这部作品的,(1-16,18-20,28,29,39,46,47,105-108)页的画面处理加入了阴影的画法,我觉得画面的效果给人一种夜里油灯下的感觉,实际画面并不是表现夜晚发生的故事情节;而(17,21-27,30-38,40-45,48-102)页则采用线描勾勒的画法,使画面的光线感变弱,整个画面变明亮了,线条有力的转折美感显出来了。刘先生说起这部连环画的创作时,谈到作品的草稿开始加入了明暗画法,但后来觉得明暗涂得太多,整个画面看起来不明快,所以后来改用传统勾线办法。
作品很像一个舞台剧,处处点缀着当时农村常见的一些生活用品,如油灯,佛龛,烟袋,磨盘,笤帚,破面盆,纺车,粪筐。。。。。。等道具生动的将生活场景朴实的展现在画面里。
作品里一些情节安排的非常自然有趣,(33)页,顺卿从帽子里掏出一卷票子,这在脚本里提到了;而73页,一个情节在脚本里没有提到,画家画的却非常搞笑,当上八路的大春回家正和秀鸾谈事情,两个人没有留意旁边的小儿子顺卿,他正带着大春的大的八路军帽一本正经的向大春敬礼;(45,46)页秀鸾与顺卿卖力的拉耠子,休息的时候,已经很累的顺卿在一边玩土堆,表现出孩子爱玩的天性,画家把从生活中观察体验到得点点滴滴溶入到作品里。
在这本连环画里有一个人的风采有时会超过女主角王秀鸾,就是顺卿这个10岁左右的孩子,他即孝顺懂事,又天真活泼,还有点小男子汉的气魄,1,和家人感情好,他和姑姑两个都是十几岁的孩子,姑姑大他几岁,从书中(1,3,4,8,11)页姑姑总亲密的搂住顺卿的脖子,并且帮顺卿制作玩具看出,姑姑从小把他看大,更像是姐姐,(14,15)页他掀掉奶奶的纸牌,勇敢向陋习挑战,(25)页他拉住因吵架出走的爸爸,(32,33)页往奶奶家稍钱和馒头,担当奶奶与母亲吵架后联系的纽带,
(62,63)页他给昏倒的娘喂水;这就是相依为命,(98)页全家吃饭时,他甘愿坐在地上的小石墩上端着碗吃饭,让长辈在床上的饭桌上舒服的吃饭,这就是尊老;2,保守秘密(50-54)页妈妈告送他自己的特殊身份是通信员;3,天真可爱(41-47)页他在干了很多活已经很累,短暂休息时玩小土堆的游戏,(71-73)页他带上他爹的大八路军帽行军礼;
4,他勤劳为家里做很多事情像个小大人,现在的小孩很欠缺这种品质,(22-24)页他择菜捡菜,(37)页他扛纺车回家,(41-45)他担粪并且卖力的拉耠子,
(49,50,53)页他整理柴火点火烧水,(58-61)页他锄地浇地,(69)页他帮娘撑口袋装粮食,(82,93)页他去放羊,(96)页他和爹在集市上卖线;5,学习(82,93)页他边放羊边学习,有条件时他还是特别爱学习的。
结论:这孩子品质太好了,优秀啊!
三,疑问篇:
1,(1)页文字没有介绍王秀鸾的婆婆。
2,王秀鸾所住小屋的全貌是什么样的呢?全书108页,而围绕这间小屋所描绘的画面有72页之多,你会随着作者不断变化的视点,小屋的面貌逐渐呈现在你的眼前。
小屋为两间,屋门是朝里开的独扇门,说到这里我的疑问来了,如果把第(84)页作为小屋的全貌的依据,也就是从外面看屋门在窗的右边,
并且(9,34,38,39,50,55,69-73,84-91)页共19页都是这样,那么能确定吗?回答是不能,因为从(1-7,10-33,35,37,40,49,51-54,57,82,83,92-102)页共53页看出从外面看屋门在窗的左边,那么到底是那边呢?笔者认为应该是从外面看屋门在窗的左边。
结论:1,出版时画面搞反了(因为在镜子中观看那19页小屋就统一起来了)。
2,画家的失误(我认为第一种的可能性最大)。
纯属个人观点。
2015-01-06 17: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