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日本天天“蒋”【2月3日(星期三)篇】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自杀大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更新的统计数据,日本每年每10万人中,有21.7人自杀,位列世界第8,在发达国家中位于最前列。
富士山脚下青木原树海,被誉为日本“自杀森林”,也就叫做“自杀圣地”。如今,每年春暖花开的季节,警方与消防都会联合组队,到里面进行搜索,抬出一具又一具已经自杀不知道时候的尸体。日本千年古都——京都清水寺的舞台,也被称为“浪漫的自杀圣地”,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从那里纵身而下。著名文学家芥川龙之介服药自杀,给后世留下的是一项至今仍在评比的芥川奖。著名文学家川端康成含煤气自杀,让人们记得他是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为什么日本自杀率会如此之高呢?对于早过了国家与社会初期发展阶段的日本来说,人们衣食无忧,纯粹因为生活状况自杀的现象反而比较少。有人从日本文化的角度如手,认为日本文化中对“死亡”有一种憧憬。日本人喜爱樱花,爱得是樱花霎那间芳华、转瞬间即逝的美。一个人的生命不在于多长久,而在于“绚烂而艳丽地活过”。长久以来,在樱花树下切腹自杀的武士,都成为日本象征式的“审美符号”。
在我看来,这不过这是文学家的浪漫看法。如今,日本在全面分析过自杀者的死亡原因后,发现其实源于一种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疾病——抑郁症。
说起来,真正让日本全社会对抑郁症重视起来的,是一桩案件。2000年3月,日本电通集团被法院判决向死去的前社员家属赔偿1亿6800万日元。原因是一名新入社员进入公司短短1年5个月后,就因长期过劳和压力患上抑郁症,进而自杀。
其实早在1996年,日本政府就颁布了《自杀对策基本法》。1999年,日本的统计结果认为,自杀、抑郁症等造成的社会损失一年高达2兆7000亿日元。而2000年,有分析认为抑郁症造成的自杀已占全部自杀人数的4成,让人感受到“抑郁猛于虎”的味道。
对此,日本各个医疗机构十分重视。现在只要在网络上点击“抑郁症”,马上就会有专业医疗机构的初期测试题跳出。甚至分地方、分时段开展研究。
冬日的早晨,你是否心情低落。早上起不来,只想吃甜食。而且体重莫名的增长了。以上现象在中国很容易被视为“懒病”。而事实上,这在日本很可能被诊断为“冬季抑郁症”。
日本国立精神、神经医疗研究中心的三岛和夫精神生理研究部长提出了“冬季抑郁症的原因”,他认为冬季阳光照射量不足,白天时间变短,外出机会减少,神经传输物质血清素无法正常合成,可能引起抑郁症。
冬季抑郁症不同于一般抑郁症,症状不明显,更多的人将其看做“冬日倦怠”。80年代后期,美国将其判断为“季节性情感障碍”。而日本将其归结为抑郁症,体现的是医学上对抑郁症研究的重视。
而日本民间也在积极活动,防治抑郁症,北海道的札幌每周六都会召开“自杀预防论坛”,邀请曾经得过抑郁症,后来康复的人前来演讲,鼓励抑郁症患者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其中有一位经历了5年抑郁症生涯的人说:“没有经历过那种痛苦的人不会明白”。也许这句话道尽了抑郁症患者的辛酸。
日本企业经过“电通事件”后,也开始对抑郁症重视起来。在2010年,对252家上市企业的调查中,有70.2%的企业设立了心灵健康咨询制度,有67.0%的企业设置了电话邮件咨询窗口。
抑郁症不是“心灵的感冒”这么简单,抑郁症是“心灵的骨折”。德国心理学家乌尔苏拉•努贝尔在《不要恐惧抑郁症》一书中指出:“所有抑郁症患者的一个特征是,他们都试图尽可能长地藏躲在‘一切正常’的表象后面”,“他们巨大的自控能力和强大的意志,仍然使他们去履行每日的义务和要求,而把他们的疾病留给自己,不让身边的人有所察觉。”
如今,日本社会对相关症状重视,让社会积极关爱抑郁症患者,而不是疑惑、排斥。除了医疗干预外,或许就像歌里唱得一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015-02-02 16: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