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达以色列耶路撒冷,旅馆里放下行李,便出门转转,顺便找找有无中餐馆。人在海外,第一件事就是要找中餐馆,否则如果两天没碰中餐会很难受的。
不料,旅馆附近还真有一家中餐馆,中文名叫“君子堂”。后来才知道这是耶路撒冷唯一的一家中餐馆(其实还有一家,我后来路遇过)。
第二天来这里吃晚饭。奇怪的是这家餐厅需要按门铃才有人来开门。进去以后,忙里忙外的有以色列人,也有中国人。一个快人快语的中国女士过来和我打招呼,她叫袁林娣,上海人,1993年嫁到以色列,现拥有以色列国籍。餐馆里跑堂的大肚子以色列老头就是她丈夫。
袁女士介绍说,“君子堂”餐馆于1958年开业,已经经历了以色列和香港两任老板,二人都已作古。她是接手的第三任老板,将广式菜单上海化,这样以色列人更能接受。
袁老板一看就是十分精明能干的女人。我说给她拍张照片放在我的博客上,她连忙摆好姿势,还让我把“君子堂”三个字也拍进去做“植入广告”。
说起中国游客,袁老板义愤填膺。她说偶尔会有中国旅行团来她这里吃饭,看她能干,称她是“阿庆嫂”。这些中国游客一进来二话不说就要她给打折,还问她从每个客人身上能捞多少利润。“阿庆嫂”不便回答,说这是她和公司之间的事情。
餐馆面积不小,客人不多,基本都是以色列人。由于天气较凉,餐厅里靠空调取暖,进来后还要到处找暖和的位置,其他餐厅、咖啡馆都如此,这和欧美国家室内终年温度适宜大不一样。此外,偌大的餐厅,坐在每个角落都似乎能闻见厕所的味道,那是一种来自马桶下水道没有冲干净的味道,让人想起了中国。欧美国家是没有这种情况出现的。
餐厅里的宫灯用的节能灯也不统一,有的是暖色调的,有的是白炽灯,所以看上去冷暖相间,感觉十分将就。
我坐下点菜时候就发现价格高昂,但是也不便撤退了,只好将就了。于是点了一碗米饭,约合美元2.6元,一份简单炒素菜加粉条,约13美元。
“阿庆嫂”的厨师居然是两个阿拉伯人,帮厨的是个福建人,跑堂的是她以色列丈夫和另一个以色列人。还有一次来,阿拉伯厨师撩挑子,“阿庆嫂”上手去炒菜,我看见她左手接着叫外卖的电话,右手在炒着菜,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实在是能干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