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1万亿元“短期高息”的贷款,将为转化为中央特许的“长期低息”的“市政债”,这是典型的“缩短放长”,有助于中国金融结构的转变,也有利于实质性压低中国企业融资成本。
我们一直强调,中国金融短期化趋势不利于资本形成,而金融短期化与货币当局长期坚持“锁长放短”和货币投机爆发式增长密切相关。所以,目前中国金融结构出现了严重扭曲——既长期资本短缺,而短期资金需求量巨大,以致货币市场利率居高不下,而最终传导给信贷市场。于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因此我们提出,要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必须从治理金融结构扭曲入手,简单地投放货币只能解一时止渴,而压低利率的能力很快便会被货币投机消耗殆尽,而贷款利率之高依然如故。
贷款利率居高不下、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样会反映到地方政府的债务成本上。从目前情况看,在地方政府不能直接发债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债都表现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而这部分债务绝大多数都是以银行贷款形态存在,那当然会受到贷款成本过高的影响。而且,在中国金融短期化的背景下,“地方平台贷”的期限不然不断趋于短期化,而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又都是长期项目,于是“地方平台贷”期限错配风险日益突出,不仅从成本端严重威胁地方政府项目的质量,而且从资产端严重威胁银行的经营安全。
所以,地方政府“平台贷”短期高息问题不解决,中央政府未来“托底中国经济”的实力就会被大打折扣,而所有政府投资项目的成本就会给“项目质地”大打折扣,给未来的经营留下重大隐患。不错,现在中央下决心出手解决问题了。用高信用级别的、低利率的、长期的地方政府市政债券取代低信用级别的、高利率的、短期的“平台贷”,这应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实际上,由于《预算法》尚未修改,地方政府还没有获得自主、独立的发债权利,因此这部分被“转换”的市政债必须依赖中央政府“代发”,而实质性地获得了中央政府的信用背书。因此,尽管这部分债券表达为“地方政府市政债”,而实质信用级别等同于国债,所以其完全可以获得“最低利率的待遇”。
不过,这样的行动尚不能彻底解决中国金融短期化的问题。因为,这只是政府的强制性行为,而不是市场自然选择的行为。而政府如此大规模的强行推进“长期资本形成”,反过来市场不配合,或者市场还在不断走向“不利于资本形成”的方向,那未来一般性企业,尤其是民间企业长期资本的可得性还将进一步下降,而对于这些企业的贷款利率还会加高。这不是一件麻烦事吗?
所以,中央在强行推进长期资本形成的过程中,必须下更大的力气推进中国金融结构的转变,使之更加有利于长期资本形成,而不是相反。下一步的关键是:加大地方平台公司股份制改造力度。在“置换”其债务,减轻其债务负担的前提下,增强公司盈利能力,而加大这些公司的股权融资力度,大幅减低其负债率,弱化公司对银行信贷的依赖程度,从而释放银行长期贷款,并以此支持其他企业的中长期贷款需求。
更为关键的是,抑制银行负债短期化趋势,从根本上强化资本形成。否则,银行负债短期化趋势不改,其资产短期化趋势也无法有效扭转。这会使政府强行推动的上述“长期资本计划”,早晚会被市场力量摧毁。所以我们说,政府在“长期资本形成”方向有所作为是好事,但如果不更加注重市场化的“长期资本形成机制”的打造,那金融矛盾还会进一步恶化,市场会自然地走向政府愿望的反方向。
2015-03-11 23: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