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
[转载]遇见明初 — 崇善寺
Monday, March 23, 2015 3:27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如果不是无意间翻到那张千手千钵千释迦文殊菩萨照片,还不知道太原火车站旁藏着这样一座古刹。崇善寺始建于唐,初名白马寺。明洪武十六年(1383),朱元璋嫡出三子晋王朱棡为纪念其母孝慈高皇后,差岳丈永平侯谢成奏请朱元璋钦准,在白马寺旧址上扩建新寺。工程历时8年,至洪武二十四年(1391)竣工。扩建后的崇善寺由原来的小庙,一跃成为了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的巨刹。
崇善寺离太原站不远,出站后七拐八拐在大路小巷间走了十几分钟就到了山门前。山门是近代新建的,清同治三年(1864)10月15日,崇善寺不幸被一场大火吞噬,大火后的崇善寺仅存大悲殿及一些附属建筑。后人在大悲殿前加盖了山门,形成了今天的模样。
现存的崇善寺有山门、钟楼、大悲殿、东西厢房和西小院等,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为原寺的四十六分之一。
一场大火,崇善寺又回复到当初白马寺的规模。原存于寺内的“崇善寺建筑全图”,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去想象崇善寺曾经的盛景。明代的崇善寺是按照标准的汉族宫殿式建筑格式修建的,中轴线上的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大悲殿、金灵殿,由南往北一字排开。在各大殿的左右又整齐地排列着一系列小院落。崇善寺能从当初的白马寺一跃成为占地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巨刹,原因在于崇善寺不仅是一般的佛教寺院,还是朱家王朝的一座祖庙。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大殿“金灵殿”,就是一座没有帝座的祖庙,这在中国佛教寺院中是罕见的。
进了寺院,六百年的大悲殿在几棵大树的掩映下古朴庄重。大殿为重檐歇山顶,面宽七间,进深四间,黄绿琉璃瓦剪边,通高近20米。大殿内,正面须弥座上三尊通高8.3米的泥塑贴金菩萨并立着,我正是追随着这“琅函宝相”来到的崇善寺。明初的造像基本继承了唐代饱满丰硕的风格,同时又具有纤细工丽的特色。整组造像“身容敦肃,体态健硕,面像丰圆,颜貌舒泰,服饰华丽,衣纹流畅,具有一种温文敦厚、雍容华贵、秀丽妩媚、和蔼慈祥、可亲可敬的神韵”。三尊佛像中,正中的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其左为千手千钵千释迦文殊菩萨像,其右为普贤菩萨像。千手观音为我们所熟悉,千手千钵千释迦文殊菩萨却是第一次亲眼见到。细看这尊造像,文殊菩萨身后美轮美奂的相轮由无数手臂组成,每只手中都托着一只金钵,每只金钵中都端坐着一尊雕刻精细的释迦佛像。事先做了功课,“千臂千钵千释迦文殊师利菩萨”出自《千钵经》,“于中有大圣曼殊室利菩萨,现金色身,身上出千臂千手千钵,钵中显现出千释迦”。华严经说文殊菩萨是“十方诸佛母,一切菩萨师”,为辅助释尊教化众生,而示现菩萨,实际上三世皆为果上如来。文殊菩萨千臂千钵的形象,就是表示他的福德和智慧与释迦牟尼佛无异。
在昏暗的大殿内静静站了一会,六百年前的崇善寺是什么样子?六百年前的明王朝又是什么样子?一直不太喜欢明朝,这是一个从专制走向更加专制的王朝。但他也有美好的时候,明初就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出了大殿,绕着大殿走了一圈。我在走,一群燕子也绕着大殿在急速地往复飞旋,声声急促的啾啾声打破了寺院的平静。。。
大悲殿
一群飞燕绕着大殿回旋
洗尽铅华的斗拱,出檐较深。
琉璃瓦颜色依旧艳丽
站了六百年的脊兽
鸱吻,还有个三叉戟。
新修的院落
寺院旁幽静的巷弄,卖香烛的大叔正自顾自地唱着红歌
(殿内不能拍照,以下照片来自网络,拍摄者不详)
千手千钵千释迦文殊菩萨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普贤菩萨
崇善寺前的太原文庙,现为山西省民俗博物馆。这里原本是崇善寺的一部分,清光绪八年(1882),在山西巡抚张之洞的倡议下,这一部分的废墟改建成文庙。说是民俗博物馆,展示民俗的东西不多,且很多览品都是滥竽充数。倒是随意置于露天,各朝各代的石刻石像非常值得一看,有点买椟还珠的意思,呵呵。
隋 菩萨立像
各式拴马桩
相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