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2月初,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提名揭晓,麦兆辉与庄文强合导的悬疑动作片《窃听风云3》以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11项提名成为最亮眼的“明星”,许鞍华的《黄金时代》、周显扬的《黄飞鸿之英雄有梦》也分别获得了10项提名,但更让香港本土观众感兴趣的,大概是八项提名的悬疑科幻片《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以下简称《那夜凌晨》),并有望使得陈果再次荣获最佳导演大奖。
今年年初举办的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就已经将最佳电影奖颁发给了《那夜凌晨》,评委们赞许“陈果在人气小说之上加入大量社会信息,奇想交错现实,黑色幽默尖锐讽刺中,不乏洞察与预见,带领观众面对既真实又不真实的香港我城,勉励香港人共同面对赤红的暴雨冲击,堪为2014年具代表性的香港本土电影”,而陈果也再度获得了最佳导演。影片的最大特色,便在于那种夹杂在影像、画面、台词等电影元素中的本土特色,还有寄寓其中的时代寓言,失落、苦涩、无奈,又有些不甘。
影片讲述跟女友怡分别后的青年游梓池坐上了红磡开往大埔的红VAN,同车上除了代班司机之外,还有被炒鱿鱼的Yuki、保险经纪秀英、吸毒客盲辉、眼镜青年阿信、赶回家看球赛的夫妻Pat与Bobby、收数佬发等,而当小巴经过狮子山隧道后,他们逐渐发现这个平日时繁忙的城市居然变得空无一人,再加上游梓池无意中看到穿着防护装备的面具男人,还有车上乘客的离奇死亡等,一切显得越来越扑朔迷离……
影片根据Pizza的同名网络小说改编。最初创作这本小说时,其实只是Pizza在旅途中的一时灵感突发,而在网络上发表的短篇小说,但随着人气的不断增涨小说也不断的扩张,最终也由消遣之作变成了野心之作,但因为最初创作时缺乏具体的架构,小说在后半部分时显得有些仓促凌乱。以《香港制造》成名的陈果在改编时经过较大幅度的改动,并把大量社会、时代的气息融入其中,使得影片成为了更具现实意义的寓言,借用影片中的眼镜青年阿信的话说便是:大家不要再骗自己,说眼前一切正常,我认为,大家是时候停下来,面对我们见到的现实。
影片的名的旺角、大埔都是香港的地名,前者繁华热闹,但又鱼龙混杂(王家卫的《旺角卡门》、尔冬升的《旺角黑夜》等影片都一再的以旺角为主要背景),而大埔则位于新界北部,三面环山,上世纪七十年代后逐渐开发,其中大埔墟成为了繁华街段。而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则代表着香港的普通街市小市民,既有戴眼镜的都市小白领阿信,也有比较空闲的游梓池,再加上大腹便便、牢骚不断的小巴司机、喜欢看球赛的小夫妻等,构成了香港小市民的众生相。
而影片的过去/现实、现实/虚幻的临界点,则是狮子山隧道——影片中当红VAN进入狮子山隧道的一瞬间,画面也突然变得变得虚化、模糊。上世纪六十年代时,香港处于比较严重的缺水状态,港英政府需要凿通分隔九龙与新界的山脉而使得食用水可以通过管道输送到香港、九龙市区,于是建成了可以容纳两条行车道及三条大水管的隧道,也即狮子山隧道,七十年代末时第二狮子山隧道则建成通车。狮子山南行隧道正式通车于1967年11月14日,这一年也是香港社会发生较大改变的转折点(详见香港史),且战后婴儿潮一代的年轻人也逐渐长大成人,预示着香港人从第一代到第二代的过渡;第二狮子山隧道正式通车于1978年1月18日,见证了香港在麦理浩时代的繁华崛起。再加上当时大众传媒文化的推广,黄霑创作的音乐作品《狮子山下》的流行,“我们这一代香港人”也将这种崛起的背后种种社会文化因素总结为“狮子山下精神”,即使是在近几年的《我爱HK之开心万岁》等作品里依然将“狮子山下精神”作为贯穿始终的积极精神力量。而小说/影片《那夜凌晨》选择狮子山隧道作为过去/现实(未来/现在)的临界点也就不再是一时意起(Pizza创作这部小说时,虽然还没有爆发最近两年的各种社会新闻事件,但80后一代的香港人的本土意识已经成形,并不时的在网络上对抗现实),并代表着属于过往的、狮子山下精神的消失,代表着旧香港的成功法则的消失。
但旧的东西的消失,不一定全都是好事,所以,影片《那夜凌晨》安排了众多的神秘莫测的事件,甚至是死亡,而“幸存”下来的游梓池等则在社区茶楼里商讨面对这种种的“消失”现实的对策,并蔓延着一种迷惘的情绪,也代表着过往几年里香港年轻一代人对政府、对社会的不满,但又缺乏应对的政策。于是,影片的最后是游梓池他们,决定再次坐上那趟红VAN,前往追寻“消失”的真相,也即寻找“狮子山下精神”的失落真相。
于是,从科幻片元素入手的《那夜凌晨》,落脚点则是现实生活里的失落、迷惘等,当旧式的、父辈的成功法则已经无法适应于这一个新的时代,成长中的、带点叛逆心理的年轻人唯有踏上旅途,追寻失落的真相,以求走出迷失我城的困境,而《那夜凌晨》便成为了一部香港的时代寓言之作!
2015-04-18 18:2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