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一个中国女留学生的巴黎观察记之卅五
★ 王文菁 ( 巴黎,«日本新华侨报» 专栏作者 )
法国19世纪著名大文豪巴尔扎克曾说过:“在法国,对于法国人来说最陌生的,就是他们的国家。”人们对法国人的印象,最常听到的评价之一便是:“喜欢法国,但讨厌法国人。”然而转念一想:没有法国人,哪儿来的法国?任何一个踏足新环境、新国家的人都经历过不同文化撞击的洗礼过程。
生活在法国,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当地人在公共场合的言谈举止、穿衣打扮来体会他们的“冷”;也可以通过问路来体会他们的“热”。
法国人的民族性格一大特色,就是努力让自己看上去聪明,千万不能显得愚蠢。所以在公众场合,他们是冷峻且面无表情的,这点巴黎尤甚。起初,也许会对这种气氛的震慑力稍感不适,尤其对那些来自阳光充沛的国家的外国人而言,简直难以接受。当我还在读语言学校的时候,很多老师曾跟各个国家的同学讨论过这个话题。南美洲的朋友们总是拿相似的经历当笑话来分享:“每当我们像在本国那样见到陌生人微笑问好时,往往被法国人视作傻子。”
此外,法国人的“冷”也体现在穿衣打扮的主要色系:黑、棕、深蓝……
其实法国人内心是激情燃烧、热情似火的。刻板与冷峻只是表象,不过是法国人展现在陌生人面前的一道自我保护线,也为了尊重他人,这点与日本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你需要要问路的时候,前提是你最好讲法语,他们会非常热心地帮助你,为你用手机导航、详细告诉你路线。初到巴黎,第一周就开始上课了。还记得那天我胆怯地拿着写有学校地址的纸条东张西望地找,这时马路对面一个站在咖啡店门口抽烟的伙计冲我喊道:“您需要帮忙吗?”我非常紧张地赶忙拒绝,心想这年头坏人多。事后,几位在法国生活多年的朋友知道此事,笑我太夸张,拿自我思维衡量法国。那一刻我恍然意识到,要清楚地认识、了解一种新文化,就要用“一切归零”的心态。法国人向别人问路时会瞬间撇掉端着的架子与冷峻的面具,变得活泼又多话,此时更像是他们的“真面目”,因为他们喜欢简单的方式、直接的答案、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有时候出门办事,比如去邮局或商场,都会发现咨询柜台永远是不清闲的所在——即便屏幕上、书面上写得一清二楚,法国人还是习惯于排队直接询问工作人员,即便要等很久。
相比亚洲女孩们而言,法国女孩儿的“冷”与“热”也是耐人寻味的。法国女孩儿若喜欢一个人会直接表白。成功最好,被拒绝也没什么丢脸的,只是坦诚地表达内心的情感而已并不可耻。比起一部分过于依赖与注重外表,凑到一起就喜欢讨论化妆品、名牌、护肤心得等话题亚洲女孩相比,法国女孩给出的总是独立自我、干脆利落、充满自信的姿态——一种“个性热”。走在巴黎大街小巷不难发现,许多法国女人根本不化妆,但她们就是有能耐令人印象深刻——凭借自身发出的能量点燃气场。就像自恋与自爱,霄壤之别:一个虚弱起来不堪一击、一个强大起来无懈可击。种种差异,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在去法国之前,我曾问一位刚从日本完成本科学业打算到法国读研的朋友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在异国生活最困难,或者最令你痛苦、疑惑的事是什么?”他紧皱眉头努力想了想:“文化差异。当你明白你无法真正、完全地接受对方那套文化、价值观体系的时候,会觉得痛苦与无力。”但即便如此,我们首先还是需要放下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然后像婴儿、孩童咿咿学语般尽全力适应、接受异国文化。尽管我们知道不可能做到像本土人一样,但也该鼓足勇气,并好好享受撞击擦出的火花带来的见识与成长。这个过程漫长而痛苦,却可以使我们变得越发敏锐与机智。无论如何,对异国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以致用,方为上策。█
2015-04-13 2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