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咖啡馆坐落于沙面岛感觉再适合不过了。那里的欧洲情调和西方建筑,罗马式的穹窿顶、哥特式的尖塔、折衷主义的拱廊和柱式等等,似乎让咖啡馆回到了它的故乡。漫步越秀或荔湾老城,在茶楼与粥粉店之间邂逅一间咖啡馆,感受固然不错,但总觉得有点怪异。唯有在沙面,咖啡馆的存在显得那么自然。尽管这里最有影响的咖啡馆也是新式的连锁经营店,与咖啡馆文化传统已经相去甚远。
猫屎咖啡连锁店不久前落户沙面,入驻一幢百年老建筑,这让我时常想着要到沙面去。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内我已经去过多次。在这里欣赏咖啡馆与老建筑的结合,可谓相得益彰。
但是细想起来,欧洲情调和西方建筑与咖啡馆的故乡又有什么关联呢?严格说来,欧洲也不是咖啡馆的故乡。早在欧洲尚不知咖啡为何物的16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即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已经非常风行。而世界上最早的咖啡馆,据说是更早时候出现在中亚地区的圣城麦加。而我却在想,公元13世纪埃塞俄比亚军队入侵也门,将咖啡带到了阿拉伯世界。在那段漫长的时间里,就没有出现过可称为咖啡馆的东西吗?我断言,咖啡馆是漂泊者,它没有故乡,世界就是它的故乡。
由此我改变了咖啡馆在沙面似乎回到故乡的想法,只把沙面之行,看作是一边品尝世界饮料,一边欣赏古老建筑的颇有趣味的旅行。
走近沙面东桥,远远就看到这间位于沙面大街一号的猫屎咖啡。这是一幢券廊式建筑,有上百年历史,曾为法国警署。此店开业于去年12月11日。
进入沙面大街,沿着右侧人行道西行。这是沙面的东西向中轴线,前面有街心花园。这幢红楼,地处大街入口处,建于1907年,曾作为海关馆舍。
遇见名为“啡天地”的小咖啡馆。在沙面,这类小咖啡馆颇多,别看其小,通常出品不输于大型连锁店。还有许多西餐厅的咖啡出品,也相当不错。
早晨的沙面南街,一点也不寂静。游人陆续从四面八方前来。
还有这些晨运者。成群结队颇有气势。停靠在路边干什么呢?等待后来者?或商量午餐?很快,他们就在我身边呼啸而过。
星巴克咖啡店——整个沙面最有规模的咖啡店,位于沙面大街中段的北侧。也是一幢百年的折衷主义风格建筑。此店人气极旺,每日从早晨开门到晚间打烊,顾客络绎不绝。
两层的营业面积,楼前花园有露天座位。在露天座位品饮咖啡,还可以欣赏外面沙面大街街心花园的风景。在这里,观看别人同时被别人观看,欣赏风景同时成为别人的风景。
购买咖啡要排队。经同意,店员让我拍摄。
咖啡午餐极惬意。
餐后回眸星巴克的楼顶。
街心花园一派热闹景象。随时随地成为别人的背景。有人概叹沙面的宁静被打破了,且甚感不安。但在我看来,仍未至于严重。其实到了傍晚,这里依旧宁静。
蓦然听到一阵动听的口琴旋律,循声而去,只见这位老兄极投入地在演奏,皮鞋尖敲着地板在打拍子,旁置一个质量不错的扩声器,怪不得如此悦耳。不少路人驻足聆听,旁边两位年轻观众听得也很投入。
随处可见的建筑景观,包括小景。某个局部,足以让你凝神。
在沙面南街又遇着咖啡馆。这是一间位于二楼的咖啡座,同时供应咖啡和啤酒。想象在遮阳伞下小坐,时而俯瞰街景,时而仰望旁边楼房外立面的精致细部,足以打发半天时间。
不知不觉走到了旧居。图中左侧铁门内,很多年前单位分配在此短期居住过,那大概是全沙面最破旧的房子之一吧。不过这段沙面日子还是很难忘的。
我曾经认为,沙面,特别是沙面大街的街心花园,是一个可以完全放慢节奏甚至停下脚步任思绪飞扬,静静地对生活和城市来一番感怀的地方。今天,我大致依然这样看。
街心花园两旁的楼房给人物是人非之感。我想象当年从怡和洋行、太古洋行进进出出的行商及经纪,在汇丰银行、东方汇理银行来来往往的投资商和金融家,如何忙碌着博弈着,大概还风度翩翩温文尔雅吧。他们远航而来,亦已远航而去。这些古老建筑如今还在使用着,今日的居住者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小岛的生活,这使人感觉此处的历史从未停顿过,早已消逝的一切好像仍未走远。
沙面岛的咖啡依旧香醇。
写于2015年3月25日
2015-04-05 08: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