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现实逼迫中国人致良知,真正走上生命的觉醒之旅,走上精神和灵性的成长之路。照镜子,观自己,觉心性,转心智,出绝活,往返求:这是每个中国人开发智慧必须做的功课。
□王育琨
近期沪深股市的大跌宕行情,因为具足了中国人的根性而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乔布斯凭借对人性的真切把握,创造了苹果帝国;稻盛和夫在对人性系统开发的基础上的传奇;而雷军的小米手机,则是雷军潜心于当下中国人人性的最新例证。还有许许多多失败的案例,包括被抓的贪官,都可以在人的根性上找到说法。
每个当下都会有多种力量在撕扯着人们。人生就是走钢丝,秒秒钟要在两个极端中平衡,没人来替你达到当下的平衡,只有你自己才有可能。这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拿捏平衡点的方法,我称之为地头力。
地头力是山东农村很流行的口头禅,指嫩芽拱开地墒露出尖尖角的力量,也指在田间地头头拱地干活的力道。推展开来就是答案永远在现场,问题现场求解之道。在现场地头解决问题过程中,醒悟生命、发现天赋、创造妙有、超越自我,这就是地头力。
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就是根植于对人的根性之上。截拳道的宗旨和纲领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李小龙借“截拳道”寻求人的个性解放之路。地头力也是。自古至今有不少对人性刻画的名篇。我们暂不涉及,而李小龙《对人性的探索》却不能不读。李小龙提出了几个人性的二律背反很有启迪。
人性二律背反之一:人不喜欢被操纵不喜欢责任,但又渴望心安渴望服从。
人有一个极端,便是不喜欢被人操纵,不喜欢负责任。而同时在无常的世界中,人们又有另外一个极端,又渴望一份心安,即认为服从是一种美德。归属感与不被人操纵,这样两个趋向,在不停地撕扯着我们。许多事,落在这两个极端的中部,这个平衡点在分分钟漂移。这样两种相反的倾向,都是天性内在的诉求。它们撕扯的均势,成了每一刹那的平衡点。
这个平衡点取决于那一刹那致良知的成果。致良知不是空泛的标准,而是一刹那接一刹那的变化,一刹那接一刹那的致知。只有当局者不受框框约束,就会感知道那个真。那个真在不同时空点有不同的显现。只要你有了真,你就那捏住了平衡点。
人性二律背反之二:人常常看轻内在的天赋,同时又容易自以为是。
人生而有天赋。可我们不会觉得可贵,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似乎没有什么价值。人们只有对经过千辛万苦模仿学习和锻炼出来的技巧才会觉得可贵。一方面见到什么学什么,没有个准星;另一方面,一味孤芳自赏,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样两种极端的意识,又分分钟在撕扯我们。这个平衡点,没人能告诉你。除非你有了万物一体的爱,那就有了超越自我源源不断的动力。当你深爱自己的天性,深爱他人的天性,深爱一草一木的天性,就会分分钟照镜子,分分钟观自己,分分钟觉醒心性,分分钟去转化心智。
人性二律背反之三:不确定性下的两极——敬畏谨慎和骄傲自满
人为什么会恐惧?不确定性让我们无法当机立断。一旦犹豫不决时,便会畏缩。当我们信心动摇时,就会产生自卑感。这时,有两种全然极端的心态可能会当家。一是怠惰占据了主位:“算了,何必呢”?一是抱着超越自我的心态,去接受挑战,纵使失败,也注定会通过这个难题提升和拓展自己。
但是,在不确定性的两极,究竟怎样拿捏?究竟什么才是真主?我理解这里的真主就是美。“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意声相和,先后相随,恒也”。这是一种混沌,一种灰度,一种真正的壮美。当我们拥有了一幅难以言状的壮美画卷,一切矜持,一切傲慢,一切自以为是,都会烟消云散。剩下的就是敬畏。敬畏事物昙花一现的本质,敬畏生命生生不息的真相。
人性二律背反之四:一门心思追求面子,堆积物压垮了品性,面子也没了。
面子是中国人心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这也是一种深切的诉求:被认可和被尊重。潜意识里,中国人视他们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从而获得别人的认知。生命力与生命的堆积物,是全然不同的两件事。我们却把它们混同了。本来生命力强大,会带来一些光环和荣耀。犹如在奥运会竞技场上,冠军会获得举世的荣耀。可是,奥运会冠军如果躺在冠军上享乐荣耀,那么他的运动生命也就结束了。那些荣耀对作为运动员的生命力,没有任何帮助,只有害处。他还须刻苦训练,不然一点机会也没有。
我们往往把堆积物,比如权力、财富、地位、人脉、关系、理论、知识等,当成了生命力本身。至少以为这些堆积物多了,关系打通了,生命力就强健了。其实,这完全错误!关系大行方便时,伤害了社会与他人,转回头来就伤害了自己。所有被挖出来的贪官,不断佐证了这个迷幻陷阱的存在!真正的智者,会把那些堆积物像抖落尘埃一样丢到一边,完全活在一刻接一刻的活泼泼大生命里。
人性二律背反之五:有勇气追补落差,反而制造了更大的落差。
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一下子惊醒梦中人,大家被眼前的幻境所迷惑,30多年更多偏重于外求,而内在品质的提升,却没有提上紧迫的日程。
当下的国人少有勇气追求他们认为正确的事。去日本企业考察感觉特别深。日本企业创始人,都把企业看成一个社会公有物,只能做对社会有好处的事。而大部分中国企业家,起步时往往把企业当成发家致富的工具。这样一种思维惯性,不知不觉间就会成为关键抉择时的砝码。由于思想被贪婪占据,他们没有从错误中筛选正确事物的能力。因为没有面对真实困难的勇气,就算筛选出了正确的事情,也会虎头蛇尾不知所终。
现实逼迫中国人致良知,真正走上生命的觉醒之旅,走上精神和灵性的成长之路。只要知行合一,在事上磨,人人可以致良知。照镜子,观自己,觉心性,转心智,出绝活,往返求:这是每个中国人开发智慧必须做的功课。
作者系地头力智库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
原始出处:上海证券报
2015-07-16 16: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