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这些年,“CSR”开始成为日本大企业“耍帅”的热词之一。不少公司在发布各种年度报表的同时,也没忘了发布一份“CSR年度报告”,彰显自身满满的正能量。
“CSR”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英文缩写,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对劳动者、环境等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其核心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包括不歧视、不使用童工,不使用强迫性劳动。
理解了这个概念,再看某些日本大企业那冠冕堂皇的“CSR报告”,不禁让人生出几分愤怒来。满身欠着亚洲多国劳工的血债,到现在没有一句“道歉”,居然还在谈什么企业社会责任。如果在德国,这绝对是等着“挨砖”的节奏。
德国巴斯夫公司是世界最大的化工企业,今年迎来了创业150周年。在前不久举行的创业纪念仪式上,应邀出席的德国首相默克尔发表了一个“特殊”的演讲。她毫不客气地列举该公司涉及参与生产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毒气产品,以及强制劳工等罪行,并意味深长地强调,这些阴暗的历史,即便是在公司光鲜的今天,也不应该被忘记。
此番讲话,看似与本应喜气洋洋的纪念仪式格格不入,但却丝毫没有招致反对、质疑,而且获得了长久掌声。对此,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清醒认识到了自己的历史责任,不会回避。默克尔首相提及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十分妥当贴切的。
BASF公司还主动在公司网站主页上写道:“为弥补劳动力缺口,公司曾经强行征用外国劳工,1941年之后以波兰和俄罗斯劳工最为突出,他们所处的恶劣劳动环境、薪金水平和条件,是一种明显的歧视和不均。”二战后,对于被强征劳工的道歉与赔偿,BASF公司从不讨价还价。这,或许才称得上真正的“企业社会责任”。
日本和德国同为二战的发动国和战败国,较为发达的制造业在战时不同程度发挥了作用。可以说,从历史角度看,两国利用侵略战争强征劳工获利的企业不在少数。相比之下,大多数日本企业,尤其是“有头有脸”的大企业,在类似问题上表现出了完全不同于德企的态度。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制造业巨头三菱重工、新日铁住金、鹿岛、西松建设等公司均受到了中韩等国被强征劳工的起诉。面对问题,这些日企却大多闪烁其词。三菱重工称,时间久了,许多情况已经不清楚了,而且资料丢失,无从考证。新日铁公司也以“此公司非彼公司”为由推脱。虽然西松建设等公司事后与外国劳工达成了一定的赔偿和解协议,却对这样的历史事实三缄其口,能避则避,不愿积极表态。
稍加对比就不难发现,日德两国政府和企业的不同姿态,带来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德国不但政府坦然面对历史,以巴斯夫公司为代表的德国企业也将“清算过去”作为企业应当承担的重责之一,从国际社会和本国民众那里赢得了更多理解和尊重。而在日本,不仅很多政客对历史问题避而远之,企业也将其视为一种“不光彩”,遮遮掩掩,生怕引火上身,反而倍受指责、麻烦不断。
日产公司在去年的公司纪念册中,将1932年制作的企业纪念册中有关战时参与军事生产的历史抹掉,因为“担心承认历史过错会让企业形象受损”。
其实,恰恰相反。能否坦诚面对错误,清算过去,已经不单是体现胸襟和担当的问题。更为现实的是,它已经成为关乎国家、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曾经的污点,德企选择了直面历史、承担责任,而从目前来看,大多数日企选择的则是沉默。
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出过去也映出未来。在历史问题上,“沉默”终究不会成“金”。日本企业已经“失去了20年”,如果不能担负起真正的社会责任,今后或许失去的将会更多。(作者系《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
2015-08-22 16: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