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引言:
“让全球文化的韵律在指尖流淌”,Google 文化学院(Google CulturalInstitute,以下简称CI)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艺术观赏新体验。目前已经有全球60多个国家的800余个文化机构加入这一平台,共同推动世界文化交流。在中国,已经有15家博物馆加入CI,从本期开始,我们邀请大家来听听“CI好声音”,通过中国文化机构的视野,来看看他们眼中的CI。
今年5月,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加入CI,用其极具特色的民族珍宝向全球文化爱好者展示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此次,作为“CI好声音”系列之一,我们邀请到馆方的林文老师谈谈虚拟博物馆的神奇魅力,聊聊当情怀遇上情怀后的那些事儿。
博物馆,向虚拟“偷”一个惊叹号
作者: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 林文
2013年冬,北京,一次科技与博物馆的国际会议上,我遇见Google文化学院的Lauren(下文简称CI),首次了解到这一项目。其新鲜的理念和强大的实用性瞬间吸引了我。通过CI,访客能以笔触为单位端详油画;能足不出户“走访”遗址和展厅;能将艺术品跨时空地任意比较……着实令文化艺术爱好者的我激动不已,更令博物馆工作者的我畅想无限。
平日漫步展厅,我常感动于民族服饰的华美精致与质朴大气;感叹于民族工艺的精美绝伦与匠心独具;感悟于民族宗教的博大精深与哲思悠远。同时,又怅然于馆内空间有限无法详尽展示;失意于多彩民族文化养在深闺无人知。然而,CI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诸多可能。
(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上线的众多民族精美服饰之一,彝族女服)
与CI的合作愉快且充满乐趣,当情怀遇上情怀,深感相见恨晚。CI团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极大尊重与喜爱,让我们更有信心和热情将之推向全球视野。生活需要文化,它给予灵魂以归属感,让人们在世间相互温暖;生活需要艺术,它赋予情感以形,让情感变得触手可及。然而艺术不该只被精英拥有,还应被大众分享。博物馆当如公园和图书馆一般,将文化与艺术带给普通人,充实和滋养社会。
因此,博物馆的关注中心要从“展品”转为“人”,主动接近和吸引公众。三流博物馆仅关注藏品,二流博物馆是一场与观众的开放对话,而一流博物馆则将魅力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虚拟博物馆在以人为中心的同时,无尽地延伸了文化与艺术的触角,作为实体博物馆的补充体验,将是博物馆行业今后不可或缺的板块。
作为收藏、研究和展示56个民族文物的专业民族学博物馆,我馆此次上线共推出以民族服饰为亮点的十余个展览(不断更新中),呈现民族多元之美。多元文化不但赋予我们宽广的胸襟,更给予我们开阔的视野与无尽的灵感。不同文化的共存,才使世界如此精彩。
(《中华民族》真丝手工艺术挂毯通过Google十亿像素技术展示了56个民族共61个人物的每一个精美细节)
Google文化学院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同为文化与艺术的承载与传播者。上线三个月来,全球近30种语言的使用者通过CI认识了我们,了解了中华民族。CI给予大众公平接受文化与艺术熏陶的机会,也为博物馆提供了传播文化的新平台和馆际交流的新维度。随着技术进步与合作深入,民博携手CI,将会在未来带给大家更多惊喜。
2015-08-23 22:3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