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短片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是电影的返祖现象,当活动影像技术被发明出来以后,人们首先被短片所震惊,马戏团到镍币影院时期,短片的吸引力不亚于现在的大电影。不过随着影院放映的发展,长片逐渐在影像娱乐形式中居于主流,没想到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兴起,碎片化的审美经验重新被规制进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使得短片借助新媒体平台的普及又一次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录像艺术在当代艺术的谱系里也是重要一环,这类录像作品常常与装置、环境等当代艺术手段紧密结合在一起,香港明星出演录像艺术短片(请注意与录像厅的区分)也不是第一次,早年间我曾看过张曼玉主演的《万重浪》(伊萨克·朱利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类作品,杨福东拍过不少,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
夏永康不是伊萨克,也不是杨福东,他有着自己风格强烈的美学特色。这在《眼》里也明确的传达了出来。相较于其他作者对于环境、空间的重视,夏永康完全把视角集中在了演员的面部特写——确切的说,就是梁朝伟的眼睛。这甚至让我想起了影史上著名的“库里肖夫实验”,实际上,过于小景别的人物器官描写是一个意义的黑洞,观众们必须要经由不自觉的蒙太奇心理机制,才能补足作品的意义“格式塔”,从而完成一次有效的作品生产-接受过程。
伟仔的大眼睛弥漫在整个荧屏之上,斯洛文尼亚哲学家齐泽克有“无身体的器官”(评述德勒兹“无器官的身体”)之说,眼睛成为《眼》的主体,是《眼》唯一的表现对象。片子里,梁朝伟的独白和Marco的音乐都在渐次流淌,但镜头始终局限在伟仔的眼睛周围打转——在《眼》中,眼是不折不扣的“无身体的器官”。
伟仔的独白据说出自他自己之手,好在他之前写过《我是路人甲》的影评,这使得我对他的文笔有了些认识。《眼》中的台词朴实无华,就内容来看,伟仔应该是在对一位女子娓娓道来(肯定不止我想到了刘嘉玲),伟仔充分显示了暖男风范,直陈这位女子“衣食无忧也处处需要照顾”,尔后更是明言:“当我看到你的眼睛,我就看到完美。”
我实在无法抑制过度解读的冲动,这种“眼睛就是完美”的陈述,不正是对“无身体的器官”最好的描摹?特吕弗有本电影论集命名为《眼之愉悦》,这个名字直抵电影的本性——正是给观者们的“眼”带来了愉悦快感,电影才是有意义的。
《眼》之愉悦,就在于眼是完美的。
2015-09-23 09: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