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当美国还没有就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做好准备,没有就中美合作共赢形成共识时,习近平对美国事访问不仅任重道远,而且充满荆棘。
多年以后人们会说:在中美相互猜忌的重要关头,习近平访美如同驾驶风浪中颠簸的中美关系之船,增信释疑,最终把航向拨正到合作共赢的广阔海域中。
出行前的别样
与中美间的任何一次国事访问都不同,习近平访美前两国没有台面上的妥协,也没有明显的友好气氛,似乎“一切照常”(Business as Usual)。奥巴马仍在提高嗓门,一会儿在网络安全上放狠话,拿出制裁中国企业个人的预案,一会儿与军方合唱“南海水啊浪打浪,南海岛礁是威胁”,仿佛做好了强硬姿态。
中国也是波澜不惊,该做啥做啥。南海岛礁建设没有停工,赴钓鱼岛的海警船在巡海。在“9·3”大阅兵展示国产新武器,包括被美国视为“航母杀手”的东风21D、东风26战略导弹后,又亮出超高音速飞机,最瞩目的当然还有“一箭20星”。这种星星分离技术,其实就是美国人设想但从未实施的“上帝之杖”天基动能武器系统,卫星上带着武器,随时可以从天而降。美国提出了设想,但中国比美国早10年发射成功。
除了中美双方在大面上都表现出“我自岿然不动”的姿态外,每一项具体的外交活动也是一边握手一边交锋,甚至触及到中美关系的“压舱石”——经贸。中美达成了共建美国高铁等合作协议,但美国依然指责中国通过网络攻击获取美国企业商业机密,有些美国商人指责人民币贬值不是市场行为。
美国对中国的安全法也提出质疑,认为那是悬在外企头上的剑,中方直接回击,那是从美国等国际经验中借鉴和学习来的!你美国好,为什么要把华为等中国企业加以排斥和设限?
无论怎样,国事访问前后与日常交往没有多少差别,这才叫正常。这种与以往的国事访问的别样,同样显示习近平的这次访美之旅任重道远。
不对称的议题
习近平访美的另一个例外是,到目前为止,中美双方似乎对主要议题还有分歧。以往的中美经济与战略对话,还是领导人互访,议题在出发前就基本形成。
美方抛出的议题包括:网络安全、南海争端、气候变化、经贸规则、人权改善、朝鲜问题等,每一项都有施压中国的意味。
中国给出的议题包括: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加强经贸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加深两国官方和民间的理解与交往等,每一项都有合作共赢的指向。
除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经贸合作两国有交集外,其他议题似乎有各说各话之嫌。南海问题更是尖锐对立,美国认为那是事关亚太和平的大事,中国则认为南海问题与美国无关,管控争端是中国与争议国之间的双边事,况且南海的航空航海自由没有任何问题。
即便在有交集的领域,两国的分歧也蛮大。比如经贸领域,中美双边贸易额每年达到6000亿美元,顺逆差基本平衡,在以往不是大问题。但这次习近平访美,美国把中国的深化市场改革之举,误读为反市场行为,比如人民贬值和“国家队”救股市,本来是中国经济从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的“减震”、“润滑”之举,却被美国视为毒化市场规则,掀动人民币打压美元。
再比如朝鲜问题,中美两国都认同朝鲜半岛无核化,都在执行联合国的制裁决议,但在如何把朝鲜拉回到谈判桌上仍有分歧。美国希望中国利用对朝鲜的经济杠杆把朝鲜拨到谈判桌上;中国则希望美国利用其影响力来恢复停滞多时的六方会谈。
针对中美间诸多的分歧和误解,一些海外媒体把习近平访美的重头戏“习奥会”预言为“强颜欢笑”,或者“一手握得热乎乎,一手攥得嘎嘣响”。
美国在老路上溜达
中美之间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不和谐?
一个人人可见的现实是中国日趋强壮,无论在经济实力、国防实力还是在外交发言权、国际影响力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独立自主”,已经不是口号了,而是行动能力。
中国的崛起,按照俄罗斯学者的观察,就是即将终结美国百年的“世界霸权”,因此对自身的相对的衰落感到失落且有点儿愤怒。他们把气撒在“世界老二”中国身上。
最让美国郁闷的是经济掌控权,美元作为最强国际货币的地位有所动摇。美元加息,得看中国的经济“脸色”;美国主导的世界金融体系和规则,因为亚投行的诞生有了新的选择,美国的盟国鱼贯而入,还有20多个国家在门口排队申请加入;美国领先的高科技领域,因为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中国企业的破门而入,而不再“唯我独尊”……
中国的感召力,不仅在经济上显现,已开始在文化认同上萌芽。当一位11岁的小海归,在和美国孩子比赛中国人聪明还是美国人聪明时,第一项比赛是做数学题,中国小海归胜出;美国孩子不服,小海归随后说“那就比英语,看谁说得好,写得好”,又赢了。想一想美国自诩的“上帝的选民”,小海龟似乎已走在时代前列。
中国进步了,美国还在原地踏步,因此形成中美之间外交思想和理念的较大反差,这才是中美之间有那么多误解和误判的根本原因。误解和误判,自然产生纷繁复杂的分歧,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荆棘和障碍。
尽管美国在宣扬民主价值观,但在国际事务中还是向往独裁。当中国要求国际事务中更加平等时,美国就不高兴了,要力保自身的“一言九鼎”。
他们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还不太了解和相信,他们还在“战争开路建帝国”的老路上溜达。
因此说,习近平访美,是在中美力量发生显著变化的历史关键期,是为了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是从“大处着眼”。而奥巴马的应对之举是从“小处着手”,所提及的都是些小事,因为美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对华新战略,还徘徊在尼克松以来延续的“接近”(engagement)政策,这个政策带有明显的居高临下色彩。
“大处”与“小处”之间,也是不对称。中美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丛生,也就是可以理解的。
也许,现在到美国“解放思想”的时候了。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时说,“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有许多重大分歧。我们将来还有很多分歧。我们必须发现一条路,可以存在分歧但不能战争中的敌人”。
传道与解惑之旅
这条路就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习近平说“建立起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这样一种大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共同利益。”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王毅外长更形象地比喻,“中国的发展不是去动别人的奶酪,而是要与各国一起做大合作共赢的蛋糕”。
这个理是对的,但说服美国认同并相信,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说习近平访美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要在中美关系发生变化的关键时刻,种下“合作共赢”的种子。
他的美国行,是传道、解惑——传播中国和平发展之道,解开中美关系之惑。这是一个长旅,还需要中美双方不断加注能量,相向而行。
当然,按照惯常的实物化、可见性的“外交成果”,就得下调对“习奥会”的期望值。网络安全、投资协定、经贸合作、气候变化等方面可能会取得一定进展,但在其他领域就需要观察。
再说了,奥巴马的外交政策颇受国内诟病,加上美国政坛处在大选前的神鬼乱舞中,奥巴马的手脚也是被束缚住的,估计不敢在敏感的“中国议题”上有所突破。只要认同美中关系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关系”,就算是“政治明白人”。
但多年以后,中美会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在中美相互猜忌的重要关头,习近平的对美国事访问,如同驾驶风浪中颠簸的中美关系之船,增信释疑,最终把航向拨正到合作共赢的广阔海域中。
THE END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到朋友圈。
请长按上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或者搜索newsreading
本公众号由合胜在线提供技术支持。
2015-09-22 20: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