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在大东京探访夏目漱石的小墓地
Sunday, September 6, 2015 21:15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日本天天“蒋”【9月6日(星期日)篇】

墓地,与其说是为了死者,不如说是为了生者而存在的,让生者在想念死者,想接近死者时,有一个途径,有一种寄托。近日,我突发奇想,想去会会神交已久的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

在我早期的想象里,夏目漱石为自己选定的永眠地,必是个“漱石枕流”的好地界。实际上,它却在大隐隐于市的东京杂司谷灵园。

坐上东京都电车荒川线在杂司谷车站下车,再步行2分钟左右,就可以进入占地面积巨大的杂司谷灵园。这片土地在江户时代是将军的狩猎场,到了明治年间,日本的太政官下令禁止民间自主下葬,必须由僧侣或神官主持才行,此后又禁止了火葬,于是,狩猎场就变成了小市民们的共用墓地,属于政府“抚贫帮困”项目之一。直到1935年才被正式更名为“杂司谷灵园”。

灵园里举目皆是参天榉树,静的让人感觉不到是在东京都内。如果在晚间到访的话,估计能够听到长眠于此的9000多人的喃语。毕竟,埋葬在这里的大多数人,在世时都有一些离奇的、传奇的,甚至相互交织的历史,像泉镜花、小泉八云、竹久梦二、永井荷风、金田一京助,岛村抱月等等,称得上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了。

正因为这里长眠着很多名人名士,再加上日本人独有的生死观,所以杂司谷灵园成为了文艺青年散步的好去处。灵园的管理事务所甚至还以100日元的价格出售园内地图,仿佛是一个观光胜地。

要是没有这份100日元的地图,夏目漱石的墓地还真不好找呢。夏目漱石的爱徒、一度被内定为女婿人选的芥川龙之介就曾在1925年发表的《年末的一天》里透露,自己其实也有找不到恩师墓地的时候。

这一年的12月9日,一位记者朋友想去探望一下夏目漱石的墓地,于是请其爱徒芥川龙之介帮忙带路。两人坐上前往护国寺的市内电车到了终点站,步行前往杂司谷灵园。芥川龙之介对自己的向导能力很是自负,结果却像是遇到了鬼打墙一般地在原地绕圈。“是不是下一条路啊”、“可能是吧”、“这条路好像也不对啊”,这样重复几次后,芥川龙之介不得不去找个女清洁工问路。记者朋友也很纳闷,就问他“你有几年没来了?”“整整9年了”。

在这次找墓事件的两年后,芥川龙之介选择了自杀。而在自杀前,他曾一个人来到过夏目漱石的墓地。那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他有没有顺利找对地方呢?

杂司谷灵园里有个鲜花店,当听闻我是来探访夏目漱石的,一位人到中年的店员就建议说,“漱石先生的墓碑很高大的,选择长一点的花枝放上去才好看呢。”

“1种14号1侧”,就是夏目漱石墓地的所在。虽然说人人生而平等,死而平等,但看墓碑前的鲜花和前来蔼拜的人就知道,其实人死后也是不平等的。在这个庞大的杂司谷灵园里,夏目漱石的墓地毫无疑问高居人气排行榜第一。由于夏目漱石生前就很钟情杂司谷灵园,在其小说《心》里对灵园秋色有过一番细致入微的描绘,而且小说里的“先生”也会每月去杂司谷灵园为友人兼情敌的“K”扫墓,献花,因此这里从很多年前就是日本文学爱好者们的朝圣地。在我短短驻足的十几分钟里,也已经有三组日本文艺青年前来蔼拜了,甚至还有一只大黄猫漫不经心地从墓前经过,好像在问:“吾辈也是来这里看望夏目漱石的?!”

夏目漱石的墓碑高154厘米,面朝东南,有三层台座,是在其逝世一周年时树立的,由身为建筑师的妹夫铃木祯次设计,乍一看很像是一把太师椅。不知道设计灵感是否来源于伏案疾书的大舅子。这大舅子还有个毛病,就是文思如便秘时,爱拔自己的鼻毛。拔下的鼻毛一根根整齐地粘放在稿纸上。其弟子内田百间也有个毛病,就是爱收集恩师的鼻毛,长短共收集了10根,其中2根还是金色的。粘有夏目漱石鼻毛的《路边草》的废稿,也被内田百间视为至宝。

在太师椅的“靠背”上,巨大的花岗岩石上刻着夏目漱石和其夫人镜子的戒名“文献院古道漱石居士”和“圆明院清操净镜子大姐”。雄厚的字体是夏目漱石生前好友菅虎雄的笔迹。

墓碑的背面刻有“大正五年十二月九日没俗名夏目金之助”和“昭和三十八年四月十八日没俗名夏目清(镜子夫人的真名)”。在这两行字中间还夹着一行小小的字,“明治四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没 俗名夏目比奈子夏目金之助五女”。

虽然是天下的文豪,但这墓碑设计实在是和夏目漱石的个人形象不搭衬,而且这样想的人不在少数。日本文艺评论家野田宇太郎就曾在《新东京文学散步》里说,该墓“傲然尊大”。不知夏目漱石地下有知,又要做何感想了。

没有倾城倾国貌的夏目漱石,却是个多愁多病身,患有肺结核、神经衰弱、痔疮、糖尿病、胃溃疡等多种疾病,因此《我是猫》里的苦沙弥先生有胃病,《明暗》里有看痔疮的场景等。受胃病影响的他还经常不受控制的放屁,那声音听上去就跟风吹过破纸窗一样,所以有阵子干脆就用“破纸窗”做笔名了。

49岁那年,夏目漱石在参加了好友喜宴的第二天,就又一次大量内出血。他把胸膛露出来说“给我这里浇点水吧,我现在还不能死啊。”没曾想,这句没有丝毫诗意和美感的话,竟成为了生涯追求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情思之美的大文豪的临终遗言。

夏目漱石死后,遗体在东京大学医学部接受了解剖,大脑和胃至今也被保存在该大学医学部里。据说他的大脑比一般人要重,有1.425克,而且前脑叶很发达。

在杂司谷灵园里,夏目漱石还有两位雅邻,一是1893年来日的日耳曼系俄国人拉斐尔•冯•坎贝尔,一是1890年来日的拉夫卡迪奥•赫恩,日语名是小泉八云。关于坎贝尔,夏目漱石曾在随笔中写道,“(在东大文学部里)如果问人格最高洁的教授是哪一位,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在想到有数的几位日本教授之前,恐怕都会首先回答出冯•坎贝尔的名字。”至于赫恩,更是夏目漱石的教授前辈。赫恩曾在东京大学文学部教授西洋文学,后跳槽去了早稻田大学,而接任赫恩的正是夏目漱石。由于他过分担心自己只留英两年的学识不敌赫恩渊博,甚至一度考虑要借故辞职。如今,神经衰弱的夏目漱石夹在这两位雅邻中间,想必也是日日亚历山大吧。在夏目漱石的墓地不远处,还有一座小小的,长孙夏目房之介的墓地。

在生涯的最后几年里,夏目漱石也曾思考过人之生死。前后浸淫过禅宗、神道、老庄的他,对生死观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有的体现在了汉诗里,有的揉入了著作中,“是死?是疯?还是加入宗教?我的未来似乎只有这三条路可走。”

在给禅僧的信件里,他似乎一度参破了生死,“我感觉,死亡,才是通往绝对境地的开始”。然而临死前的实话却是,“我现在还不能死啊”。

2016年,就是夏目漱石逝世百年纪念。在杂司谷灵园里“仰卧人如哑,默然看大空;大空云不动,终日杳相同”的他,会不会觉得虽然人世难居,但终究还是活着有趣?!■

     

2015-09-06 21:13:04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5fb6320102vv77.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