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对于那些基于发展中国家现实条件去考虑经济学问题的经济学家,我们都应当点赞。原因是,这样思考问题的经济学家太少太少了。中国经济学家更多的是“批评家”,他们永远是无视中国自身的前提条件,机械而教条地套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批评政府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好像只有它们才对。而殊不知,今天中国经济的严重问题,恰恰是按照他们崇拜的理论行事的结果。
比如(这是林毅夫举的例子),1988年国内出现18%的高通胀,如果按照西方经济理论,遇到高通胀一定是提高利率。提高利率鼓励储蓄,投资需求减少,消费需求减少,通胀自然就下去了。但当时中国没有提高名义利率,而是采用治理整顿的方式,砍投资、砍项目,压低总需求。主流理论一定认为这种政策“绝对错误”。但事实证明,如果真实“绝对错误”,那中国怎能做到从79年到88年每年经济维持10%的增长?
林毅夫举得这个例子很好。它让我想到2010年,当时经济确有过热现象,物价也确实存在上涨压力。但不顾根本原因而无度加息、提准、紧缩货币对吗?当然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当时经济过热、物价上涨是金融危机之后,政府投资过度所致,这时候要治理必须从“财政端”入手,砍投资、砍项目,压低总需求,那必然导致货币供给的相应降低,很快经济就可以恢复正常,而且民间资本的活跃度将得到很好保护。但积极财政政策和紧缩货币政策的搭配,结果是什么?政府项目吸干金融资源,民间企业、小微企业被高利贷击垮,而国内需求被严重破坏,中国经济主动性增长彻底“折了”。中国经济今天不断加大的下行压力与之无关吗?
当然有关,而且关系密切。但第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作为“主流”,它们不敢、不愿、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第二,搬出“结构主义理论”,东拉西扯把问题引向经济结构问题。
林毅夫形单影孤,对于中国经济问题看得恨透,讲得很准,却势单力薄。此次,林毅夫再次提出一个尖锐问题:中国经济学家非得学习西方吗?文章中指出:“70年过去了,‘西天取经’结果怎样?世界银行一个研究结果显示,200多个发展中经济体只有两个从低收入进入到中等收入,然后进入高收入,一个是韩国,一个是中国台湾。只有13个中等收入经济体进入高收入,而且这13个当中有8个是西欧周边的欧洲国家,除去这8个,只有5个经济体,分别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
事实证明:“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一个发展中经济体按照西方主流的发展理论来制定推行政策是成功的。少数几个发展绩效比较好,或者转型绩效比较好的经济体,他们推行的政策从主流的经济学理论来看都是错误的”。
我们一直认为,中国经济实践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所以我们一直呼吁,中国必须系统地检讨西方经济学理论,从而找到适合于自身发展的经济学理论。这不仅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同时也是对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巨大贡献。这一点特别重要,不只是中国发展的需要,同样也是中国外交的需要。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如果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力,不能具体指导弱小的发展中国家走向经济成功,那我们是否“配做这个领头羊”?是否站得住脚而不被新自由主义的一套击败?
大国,之所以称其为大国,必须在理论上具有独到的建树。所以,我们希望中央高层能认真考虑,让林毅夫之类的一批经济学家牵头,系统梳理西方经济学理论,开创中国自己的经济学理论,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理论。这不只是大国实力之必须,同时也是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更为中国外交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5-09-21 23:3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