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2016年2月26日晚,周星驰执导的电影《美人鱼》宣布在中国内地突破30亿,这是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第一部有影片达到这个票房数字的高度,而且还是一部国产片登顶,可喜可贺。假设一张电影票均价50元的话,《美人鱼》的观影人次轻松超越6000万,在新世纪之后也是一个单片新纪录。
但很显然,《美人鱼》不是中国电影历史上观影人次最多的电影。李连杰版本的《少林寺》在1982年上映,当时粗报的累积票房是1亿元,当时的电影票价是1毛~5毛不等,换算下来的观影人次是很可怕的。不过1980年代初电视机都没有普及,所以任何一部电影的观影人次都非常高,这是时代环境决定的。
说回《美人鱼》,作为来自香港的导演,周星驰来内地合作拍摄电影已经很长的时间了,《武状元苏乞儿》在1991年就来北京拍摄了,之后还有《大话西游》在宁夏和陕西也相继取景。《少林足球》在深圳拍摄大部分场景,《功夫》也是全程在内地拍摄完毕,这部《美人鱼》也基本是在深圳拍摄,所以周星驰在内地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拍摄经验。
与《美人鱼》同档的《澳门风云3》、《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部影片都顺利迈过10亿的关口,而且都是香港导演的作品,今年内地的春节档基本就是香港导演驰骋的舞台。其实过去几年基本也是这样,除了徐峥执导的《泰囧》,内地导演在贺岁档或春节档中都鲜有破10亿的表现。
不少香港导演似乎在内地逐渐号准了商业脉搏,执导的电影也能大卖特卖。但是,目前放到现在的香港电影市场,本地年产量已经不到30部的香港电影,完全是式微的表现。过去就有香港导演说,香港电影会慢慢消失。现在来看,并非危言耸听。即便是香港电影一直有人拍,并且一直存在,但是想回到1980~1990年代那种鼎盛时期,一年超过200部的产量,并且时时刻刻都在造星的巅峰状态,基本是没戏了。
单就商业发展趋势而言,大量的香港电影人北上,为内地电影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美人鱼》、《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已经和过去的港产片有明显的区别,可以称之这些影片就是中国电影。香港电影人的北上融合,其实就是把内地电影和香港电影融合,从而形成中国电影,这是市场环境发展的趋势。毕竟中国内地有上亿人次的观影容量,绝非香港电影市场可以比较。
香港电影自二战之后开始复苏和逐渐发展以来,多数都是依靠外地市场支撑。中国台湾、东南亚等地的市场过去都是重要的港产片票仓,1990年代之后,港产片制作水准参差不齐,金融风暴的影响,还有不少顶尖电影人远赴好莱坞,以及好莱坞特效电影在90年代后期成功压倒港产片,一系列的原因导致香港电影走向下坡路,直到今天也是在本地市场苦苦支撑,现在还能坚持在本港做港产片,并且不考虑内地市场的香港电影人,真的很少了。
整体来看,香港电影人大部分其实已经融入了中国内地市场,现在他们拍摄的也就是中国电影,或者可以称之为国产片。港产片,类似于过去的《逃学威龙》、《僵尸先生》等等电影,已经就是历史了。纯正的港产片,已经从过去1990年代那种大众化娱乐的消费产品,蜕变为今天一个相对小众的电影消费品了,比如《狂舞派》这样的港产片,会有喜爱,但是在内地已经难以造成轰动效应。
未来的港产片还会存在于香港,只是不会再是大众瞩目的娱乐消费产品了。
崔汀/文
2016-02-27 21: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