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昨天股市大跌得“莫名其妙”,但仔细观察,除了妖言惑众之外,国债回购利率暴涨也是重要原因。因为,投资者会认为股市资金紧张,券商不得不卖出部分股票以确保流动性安全。是不是这样,当然是。尽管事实与想象之间可能存在很大差异,但哪怕是市场短时间的“黑箱”,也会导致市场过度反应。或许有人明白,6.41%的下跌正是市场过度反应的结果,也是暂时性的现象,但这件事好像没那么简单,因为这样的走势对投资者信心的伤害是巨大的,是需要很长时间恢复的。
为什么国债回购利率会突然大涨300%以上?这与央行的行为有无关系?回答是肯定的。实际上,最近一段时间,股票市场所发生的系统性风险,都与央行行为密切相关。原因在于人民币汇率。一个极大的矛盾摆在央行面前。首先,明显高估的人民币汇率必有贬值调整的需求,而这时极易发生“攻击性贬值”,央行管还是不管?管,势必要拉高利率,那股市将受到损伤;不管,攻击势力会变本加厉,而导致更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正是这对矛盾,构成了股市最大的系统性风险。我们说,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对投资者信心的伤害最大。
现在看,央行处理这件事还是比较有效,因为它适度加大了资本跨境流动的管理。我认为,这是发展中国家面对恶意金融攻击最为有效、最低成本的应对手段。这样做两大好处:其一,切断外部攻击冲击国内经济的路径,确保外部攻击过程中国内经济的稳定;其二,而这时的中央银行也可以集中精力应对外部攻击,使之更加放手、更加从容、更有实力;其三,货币政策更多地依据国内需求实施,而尽少受到外部影响。
所以我认为,央行目前的货币政策应当更多地针对国内经济需求,而适宜的政策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中性偏宽”。这一点今天已经获得央行证实,周小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将继续实施灵活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确保信贷合理增长,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融总量适度增长。鉴于对中国和全球经济形势的看法,央行的货币政策是处于稳健略偏宽松的状态,还要不断观察,适时动态调整。
实际上,“中性偏宽”的货币政策与“跟随性货币政策”并不矛盾。理论上说,“中性”就是以“跟随性货币政策”为主,而这个过程中的偏宽,也是配合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必然要求。我们说,只有跟随性的、中性偏宽的货币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配合,中国的总需求、尤其是内需才会获得小大的提升。供给侧结构改革、实体经济培育才有呈现相对活跃的可能性。我们认同“大规模放水”不能有效刺激经济的观点,但我们同时也认为,不放水、甚至紧缩那将是更大程度上摧残经济。
所以,适度而尽可能轻微的货币宽松是必要的经济刺激手段,不能把李克强总理“不要大水漫灌”的说法理解为“一点水都不要放”,更不能做出相反的、紧缩的理解。正确理解总理的说法应当是:要适度宽松,但不要大水漫灌。
我们注意到,周小川在今天的记者会上说:中国有强烈的愿望,要使股本融资市场有更好的发展。中国股本融资市场还不够成熟,虽有强烈发展愿望,但是不能拔苗助长。他表示,如果国家股本融资市场成熟,很多资金可以通过股市转化为企业股本资金,中国目前有强烈发展该市场的愿望,也下了很大的力量,但是不能拔苗助长。
周小川的这个说法同样证实了我们一直以来的呼吁已经被中央认同。从2012年开始我们就一直在说“要高度重视股票市场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但我认为,股票市场要搞好,绝不是中国证监会一家的事情,而是所有金融主管者的共同义务。尤其是当下,股市发展必须获得央行的配合。其关键在于:尽全力去除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现在,汇率对利率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构成了股市的系统性风险。如果央行不予解决,证监会无能为力,所有股市改革都无法正常进行,一切对发展股市的期待都将化为泡影。
我认为,央行不能允许货币政策利率大起大落的景象频繁出现,因为这对股市就是最大的系统性风险,而系统性风险对股市投资者的伤害最为剧烈。所以,我们希望央行调控更有预见性,把市场流动性风险化解在利率大涨之前。我认为,只要愿意,央行完全可以做到,而且轻而易举。
2016-02-26 04: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