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中国经济正在日本化的观点,从一些严肃的学者口中传出,成为前不久G20财长会议的热门话题,成为中国人的焦虑。
但是两会以后,特别是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后,另外一种乐观的看法从美国学者的键盘上敲出。
中国经济日本化?
经济增长放缓,出口量月月减少,人民币贬值,房价涨到年轻人不敢抬头,老龄化险情督促政府实行“二胎”政策,这种情形似曾相识?没错,这是日本所经历过的。
于是中国经济正在日本化的观点,从一些严肃的学者口中传出,成为前不久G20财长会议的热门话题,成为中国人的焦虑。更有一些对中国前程的“唱空派”,散播中国要回到苏联模式的流言蜚语。
但是两会以后,特别是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后,另外一种乐观的看法从美国学者的键盘上敲出。彭博新闻社提醒说,别忘了另外一个可能被人忽略的发展模式:19世纪末的美国。
这真是有一比,美国在结束内战后,出现一个经济快速转型的时期,大量的投资,技术快速变迁,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而中国在结束“文革”后,经济社会变化和美国的过去颇为相似。两国都经历起伏,而从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历史大视野中看,未来某个时候中国也会摘取那个桂冠。
美国的大起大落中国全避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经济学家、目前在伦敦从事金融的史蒂芬·任(Stephen Jen)认为,目前的中国与19世纪的美国是完全可以媲美的,而在优势和速度方面,中国更胜一筹。“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崛起,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的确可以相提并论。”
中国和美国的第一个相似之处是,随着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人们的生活水平飙升,民营企业家汇成巨流河。略有不同的是,美国的廉价劳动力主要来自海外移民(海外劳工),而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来自本国农村。美国开通走向西部的铁路,以更快速度解决货物运输和西部定居于发展问题,而中国在过去20年建造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把国内各地互联互通。
在过去40年,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穿越了很多火山险情,成功地避免了美国曾经的尖锐的波峰和波谷。美国的镀金时代、咆哮的二十年(指20世纪初)、经济大萧条,在中国都没有发生。
中美的差别在人均上
把中国和美国相提并论,对谙熟历史的中国领导人来说并不惊讶,他们刚刚在星期三结束了立法机构的年度聚会。李克强总理在会议上说,必须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它把如此多的发展中国家拦截在走向富裕的大道上。这也是中国汲取美国教训的实际行动。
经过40年快速发展,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美国相比,还是有几十年的差距。比如说,中国在2011年闯过了城市人口多于农村人口的关卡,而美国是在1910年到1920年期间就越过了这个门槛。
也因此,李克强在星期三的记者会上说,中国有很大的空间去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这是中国最大的内需,也有广泛的资源。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还有很多有效投资需求。“我们把培育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结合起来,形成中国经济的‘双引擎’,就会闯过困难的关口,跃上希望的高原。”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美国是可预期的,但就人均而言,中国追上美国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为什么不可能日本化?
如果把中国与日本、韩国等亚洲经济体相比,虽然也出现以出口为牵引的发展时期,但实际上是不能比较的。一个重大的差别是,日韩自身的地盘有限,市场有限,必须长期坚持以出口拉动的战略。而中国地盘大,人口多,市场大,到一定时期就转向内需拉动为主。中国经济超过10万亿美元的体量,太大了,外国经济增长是难以拉动的。
但中美就非常相似。像美国一样,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必须依靠国内需求,需要更平衡的发展道路。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决策者希望消费和服务业快速成长,让民营企业家通过创新创业,在这一领域大显身手。
作为这一经济转型战略和化解过剩产能的一部分,中国官方计划关闭煤矿和钢铁厂,并把工人转岗到新的、更高的领域。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发展经济学家亚历克斯·伍尔夫(Alex Wolf)说,这是在借鉴美国经济发展早期的经验,也就是说用美式“成长的烦恼”的药方来解决中国的问题,政府花钱想办法帮助工人转型。“重要的是,美国通过政府支撑缓解了工人转向的戏剧化色彩,以及产生的过激行为,而中国目前正在‘萧规曹随’”。
美国也曾经历“新常态”
罗斯福新政旨在根据凯恩斯理论,在个人失业率达到25%左右时,政府给失业者打工一定支持。而中国目前的城市失业率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政府就在设法提供补偿和新的就业机会,用李克强的话说是“争取让他们拿上新饭碗”。中国政府已经建立了1000亿元主要用于转岗安置的专项资金,如有需要还可以增加。
习近平和李克强恐怕都很担心,实际经济增长如何与“小康社会”目标对接。美国旧金山的投资战略家安迪·罗斯曼(Andy Rothman)说,“其实美国也曾出现过类似一段时期,在经过城市化、减少疾病、婴儿死亡率降低之后,人们通过使用电话和汽车互联互通,经济也曾出现过低速增长阶段。中国也刚经历过这段时期,现在经济增长放缓是必然的”。
这种现实中国领导人也是接受了,“新常态”就是指经济可以放缓但必须可持续。习近平致力推动的社会安全网络,就是让人们更放心地去消费,从而把投资出口型经济转向消费和服务为主的经济,形成再平衡。
中国的官方媒体已经看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教训。去年12月,新华社警告说,中国必须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政策中学到,不能为了推进服务业而把制造业消耗掉。
新华社说,“美国现在正试图夺回过去失去的制造业优势”。实际上,美国建国之父之一的亚力山大·汉密尔顿也曾提醒,一个国家的独立与安全与制造业的繁荣密切关联。
在本月的一篇评论中,新华社援引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和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的政策,呼吁通过减税和节省财政开出,来点燃经济增长的火苗。
中国经济也不会美国化
在一些指标上,中国正以更快的速度在追赶美国。2017年早些时候,中国的电影票销售额可以超过美国;2020年,中国的出境游客将达到2亿人次。对这个国家的爱国者来说,其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只不过是一个历史性的回归。
中美的相似之处是很多的,但不能否认的是,中国同样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债务负担过重,目前已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5倍;人口老龄化的威胁存在,未富先老的困扰不是全无道理。
曾在北京工作过的外交家罗斯曼说,“中国的体量,近现代史,以及政治制度,在世界上时独一无二的,因此也不可能简单地把这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同另一个模式相提并论。他们在借鉴各国经验教训,不会日本化,也不会美国化”。
(请把您的意见写入文末”写留言“中,与大家分享)
THE END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到朋友圈。
请长按上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或者搜索newsreading
2016-03-17 19: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