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孩子的情商如何培养?
小D现在情绪越来越丰富,脸部表情也很多,而且情绪转变真的是一念之间。有时短短一分钟,你可以看到她从皱眉、瘪嘴、眼里挂着眼泪、哭出来、再破涕而笑。我有时会开玩笑和老公说,女儿以后长大可以去做演员的。不过呢,作为家长都是希望孩子开心的嘛,我也是的。于是前段时间,我教了小D一个“咒语”,只要我一说“Happy!(开心!)”,我就教她微笑。这招用在小D难过时还挺灵,正当我洋洋得意展现给小D在纽约的认知老师看时,却被她严肃教育了。这是近期感悟很深的一个反思,想分享出来给大家。
一直以来我们很多家长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希望孩子可以一直开开心心。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竟然会沾沾自喜想出了开头这个招数。但一个真正开心的孩子(或者说一个心智健康的孩子)的秘诀并不是需要一直开心,而应该是在经历各种不同情绪后,可以有自我恢复能力,有应对不同情绪的能力。而且很多时候,那些艰难的经历、那些难过伤心的情绪,恰恰是培养孩子意志力和抗挫能力的必经之路。
有研究表明,孩子有效应对各种情绪的能力,也叫自我调节能力,是今后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很关键的因素,也是高情商的基础。这种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后天习得的,而父母毫无疑问就是孩子学习这个能力的第一任老师。
为什么孩子在笑的时候我们不会阻止,但一旦孩子哭了,我们就马上会说,“不许哭,不要难过”这类的话呢?作为父母,我们首先需要明白,情绪本身是没有对错的,爱和恨、伤心和愉快、愤怒和平和,都有它们存在的合理性。我们自己就不该先入为主地把这些情绪分出高下,并且想刻意让孩子回避某些情绪。
当我们自己对于情绪有了正确的认识后,我们才能教会孩子如何应对情绪,不要害怕自己的各种情绪,而是欢迎它们。在孩子早期,我们如果可以帮助孩子认识所有的情绪,那她就更有能力处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们自己可以回想一下,曾经你特别生气时的感受,“气得人发抖”。对于成人尚且如此,我们不要低估了那些强烈的情绪对于小孩子的冲击。愤怒、伤心、沮丧、失望等这些情绪都会让孩子感到仿佛被吞噬了一样。
而且孩子并不像我们成人那样知道这些都是自己的情绪在作祟,他们只是觉得心里堵得慌,非常难受要靠哭来发泄。这种“不知道到底怎么了”的感觉也会让孩子觉得很可怕。如果这时,我们父母还在一旁说,“有啥好哭的,不许哭了”甚至更严重的“再哭就不喜欢你了,就不要你了”这类的话,那就更会让孩子疑惑,她会把父母的评价归咎于自己正在经历的情绪,于是就会对某些情绪产生自卑或者羞愧感。
因此,帮助孩子认识这些情绪的第一步就是父母对孩子正在经历的各种情绪命名。之所以叫“命名”,就是不带有感情色彩,不是评论,而是使用描述性语句。这一点很关键,这是传递给孩子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举几个例子:
小D吃手指食物时怎么也拿不起来结果就大哭,我会说,“反复拿不到要吃的食物,你很沮丧!”
老公每周一早上要出发去费城上班时,一开始小D还不适应会大哭,我会抱着她说,“你好伤心,爸爸要去上班,你舍不得。”
小D吃过晚饭还想出去玩被我拒绝了而大叫大闹,我会说,“你非常生气,不能出去玩很生气。”
这个方法其实在我之前写如何处理孩子各种行为问题时都会运用到,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共情”。但这次老师指出后,我才意识到这一步是如此重要。
这就是文章开头我犯的错误,相信也是很多父母们的惯性反应,我们希望那些不好的情绪都远离孩子。但要知道,情绪如果在当下的环境没有释放,在身体里积累一定程度总是需要找途径释放的。这也是为什么如果长期被家长要求“不许哭,不要叫”这样的孩子,通常都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外放式”的,比如通过肢体暴力来发泄,比如打人咬人等;一种是“内收式”的,孩子的情绪没得到认可,她会觉得是自己的不对,因此变得异常焦虑敏感自卑。
以前当小D爸爸要离开去上班,小D哭的时候,我会说,“不要难过,周末爸爸就会回来了,Happy!”小D老师指出,我这么说了,即使小D配合地学会了微笑,但当下她的情绪还在那,并没有得到释放。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带着小D到门口,和爸爸挥手说再见,并告诉小D,“爸爸要去上班了,你很伤心。我们和爸爸说拜拜,然后等爸爸周末再回来。”关上门的那个瞬间,小D还是会哭,但她的情绪得到了认可也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当孩子学会了认识自己的情绪后,随着他们的语言表达日益成熟,就会更加容易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我最近在游乐场就见到一个3岁的女孩,她对妈妈说,I’msad; I need a hug(我好伤心,我要一个拥抱!)当时,我就特别惊讶,这么小的孩子不仅可以清楚表达自己的情绪,还给出了解决方案,这就是我们说的“高情商”的表现。
但如果孩子还无法很好表达或者她的情绪太过激烈,那我们还是需要教会一些正确的发泄方式,避免出现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破坏物体的情况。
1、画画。这个是小D经常用的方式,当她特别生气时,我会给她一支红色蜡笔和一张白纸,引导她自己有多生气画出来。她每次握着笔边画边乱涂时,我就在旁边平静地说,“真的很生气!太生气了!”然后等她画完,我就会对她说,我们一起把这些“生气”撕掉吧。对于小D这个年纪来说,也许她还不完全懂这个意思,很多时候也许只是“转移注意力”。但当她一旦建立了这样的联系后,这样的方法就会自然成为她今后发泄的途径之一。
2、带着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向上面提到的,小D反反复复就是无法自己拿起手指食物而非常沮丧。对于这类的情绪问题,最有效方法就是给孩子一些提示,启发她用其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代替孩子做,孩子之所以会觉得沮丧,就是因为她感到了自己的“无能”,这时如果你代替她做,并不能让她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因此对于消除她沮丧的情绪没有帮助。
3、“武力发泄”。遇到极端情况,孩子的情绪实在太激烈而无法平复时,也可以提供给孩子一个安全地带,让孩子用“武力发泄”。小D目前还没使用过,我家邻居4岁男孩有时会用,他妈妈在他屋子里的一角会放几个软垫子供他跺脚乱踩,同时还给他准备了几个“压力球”,可以让他随意踩和捏。中心思想就是,与其让孩子用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或者破坏物品的方式来宣泄,不如主动提供一些安全的地方让他发泄。 (注:本文摘编于网络)
2016-05-29 21: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