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警惕“文化台独”和“法理台独”!
Monday, May 23, 2016 0:15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台湾放宽“公投”门槛民进党迈法理台独第一步

蔡英文搞的“全民公投”是个什么鬼?要剖析16日的时事焦点,不妨先回顾一下历史。

全民公投起源于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民大会。冷战后,全民公投尤其是独立公投,突然被运用得多起来。虽然,公投独立往往伴随着暴力与战争。台湾搭上创设“公民投票法”的“民主号”列车,是在2003年11月陈水扁主政时期。

围绕这部法规条文的博弈,蓝绿双方都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当时蓝营在“立法院”占绝大多数席位,为防止民进党“公器私用”,不仅对“公投”的具体事项作了严格规定,而且设置了很高的“公投”门槛:必须要有选举人数千分之五提案,总数百分之五连署;成案后,则要具投票权人总数一半以上投票,获过二分之一同意才能通过。也就是说,按照当时岛内人口,“公投”提案至少要有近94万人连署、约470万人投票同意,才能过关。

从当时局势看,绿营远没有达到立法初衷,面对的一个雄关漫道、几乎无法超越的“公投”门槛,颇为泄气;蓝营排除了将统独问题列入“公投”,“搅局”成功,似可高枕无忧;大陆方面虽然不悦,但木已成舟,也就暂时按下不表了。问题是,“公投法”一旦激活,就是一个“星星之火”般的存在,它埋下了变量和隐忧的种子。别忘了,条文是死的,人是活的。

梦寐以求

岛内蓝绿博弈从未消停。就“立法院”而言,10多年的时间,就足够风水轮转、攻守易势了。

这不,担心什么,就来什么。台湾“立法院内政委员会”近日审查“公投法”部分修正草案,初步达成共识,一方面放宽“公投”门槛,另一方面将全台性公民投票适用事项增列“领土变更案之复决”,并新增两岸政治协议事前、事后都必须经由“全民公投”才能换文生效。

对于民进党来讲,当年力推“公投法”的那个胡汉三又变本加厉杀回来了。“大选”胜利后,绿营在“立法院”单独过半。“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惯性,加上“且待老僧伸伸脚”的傲娇,都在“独”性不改的问题上显露无疑。台湾新一期“立法院”会期开议未久,绿营即提出三个版本的提案为“公投法”松绑。

根据闯过第一关的修正草案,公投通过门槛由现行规定的双1/2高门槛,下修为“同意票多于不同意票,且同意票数达有投票权的人总数25%以上”的“1/4制”共识。

开闸放水,这是绿营梦寐以求的目标。自从设立“公投法”一来,绿营一直都是“公投”的铁粉,对之青睐有加。从2003年到2008年,“公投”和贪腐一样,几乎成为时任领导人陈水扁的政治资产标配。

原因嘛,不外是“火中取栗”四字。细心人都会发现,几乎每次岛内“公投”都是绑“大选”。比如2004年3月,陈水扁为了竞选连任,面对不利选情,强行搞所谓“防御性公投”,猖狂挑衅大陆。背后动机不外乎刺激大陆借力打力、打压蓝营收割选票。显然选举动员考量要高过“公投”议题本身的内涵。

虽然绿营对“公投”乐此不疲, 2004年举办的“强化国防”“对等谈判”等“防御性公投”,2008年举行的“讨党产”公投和“入联”公投,都是屡战屡败。而据台湾绿媒的盘算,如果按照新修标准,“防御性公投”和“入联”公投,同意票都达到1/4,均算通过。

正因为如此,绿营一直对现行“公投法”耿耿于怀,攻击其为“鸟笼公投法”,不断要求加以修改,但苦于在“立法院”中处于少数席位,始终无法得逞。如今,机会来了。

一语中的

绿营如此钟情“公投”,绝不仅是为了选票“来乱的”那么简单。尤其是这次修订案的出炉,是在“大选”刚刚过后,直接目的跟选票算计无关,反而更像是“台独原教旨主义”理念上的反映。

国民党“立委”赖士葆一语中的表示,民进党提此修改,很明显就是走向“法理台独”。按照大陆台湾问题专家徐博东的观点,利用“公投”搞“法理台独”,是“台独”基本教义派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老牌“台独”人士张灿洪即曾赤裸裸地说过:台湾能否独立,不在国民党,不在民进党,也不在中共,而在台湾民众。因此他主张“多在民间,透过运动,将目前已十分普遍的‘台湾意识’转化为支持‘台湾主权独立’的政治意识,为未来进行‘住民自决’铺路。”——张灿洪这里所说的要在“民间”推动的“运动”,就是当年“台独”人士所极力倡导的所谓“新台湾运动”。其揭橥的“台独”路线图是:“新台湾运动”——“政治台独”——“法理台独”。都是套路。说穿了,图谋修改“公投法”,乃是妄图实现“法理台独”的前奏曲。

暗度陈仓

根据“公投法”修订案的初审条文,两岸之间的政治协议,应先由“总统”经“行政院院会”决议,交付“中选会”办理公投,通过后才能开始进行协商;其次,签署的协议文本,须经“立委”3/4出席、出席“立委”3/4同意通过后,再由“国会”于10日内交付“中选会”办理公投,有效同意票达选举人总额半数,才可换文生效。

对比“公投”门槛要由双1/2下修为“1/4制”共识,民进党果然是个“宽以律己、严以律人”的典范。台湾《中国时报》直言,上述规定门槛之严苛,更甚于现行的“鸟笼公投”,“两岸和平、军事互信协议等深水区谈判几乎无望”。

绿营的如意算盘,就是挟“公投”以令民意,给两岸交流的列车打造一个大大的刹车皮。宁可卡死熄火,也绝不允许超过他们心里默许的时速和距离。

往远里说,也是堵死4年或者8年后万一蓝营上台,再现如同马英九那样的人物,缺少掣肘、大刀阔斧推进两岸交流。

某些时候,民意其实是个面团。它可以作为随时喊卡的刹车皮,也可以是暗度陈仓的障眼法。如今人们对蔡英文的疑虑越来越多。她虽然一再宣称,上台主政后将“坚持现行的宪政体制”、“维护两岸现状”,但她在进一步诠释她的两岸政策时,又提出所谓四个“关键元素”,其中特别强调“台湾的民主原则以及普遍民意”。而这个“民主原则”和“普遍民意”,语义含混,既可理解为蔡英文要跳脱民进党的一党纲领,放弃追求“台独”,也可理解为蔡英文暗含要打着“民主”的旗号,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台湾前途。

再进一步分析,蔡英文从来不说“宪法”,只提“宪政”,虽一字之差,意涵却大不相同。“宪法”本文是死的,静态的,而“宪政”则是动态的过程。蔡英文宣称“坚持现行的宪政体制”,并不等于她将谨守“宪法”,更不意味着她已默认“宪法一中”。可以设想,倘若“公投法”修正案得以通过,一旦她认为形势需要推动“统独公投”,她便可以堂而皇之的宣称,她并未违背当初“坚持宪政体制”的承诺。

逾越雷池

5 20前一刻,“公投法”修订案闯过第一关,自然触动了两岸关系的敏感神经。

跟绿营咄咄逼人“交相辉映”的,是蓝营的弃守与不作为。据台媒报道,就修正案进行审查时,国民党“立委”全部缺席,只有民进党和“时代力量”的“立委”到场。甚至有蓝营“立委”建议,既然民进党要下修,“完全执政让他们完全负责”好了。没有了“立法院”的多数制衡实力,看来蓝军要未战先降了。

问题是,如果修正案涉及“领土变更”,民进党新当局胆敢把“领土”缩限到台、澎、金、马,毫无疑问踩到了大陆“片面改变现状”的红线。国台办发言人对此说得很明白,反对“台独”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包括以所谓的“公投”“制宪”“修宪”等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事实上,大陆一直把民进党的相应“公投”视为“台独”的先行指标,“公投制宪”更是被列为最可能武力统一的时机之一。正因如此,当年制订“公投法”时,国亲阵营就联手提高提案与联署门槛,并排除领土、“宪法”的适应性,以降低可能的风险,避免不必要的危机。

当前的关键,还是蔡英文的态度,默许,踩刹车或者煽风点火?急独的力量,蔡英文可以不听,但不能不顾及他们的情绪。对岸的威慑,蔡英文可以反弹甚至抗议,但最终还是要权衡鸡蛋与石头的不同角色。赖士葆预测,蔡英文到最后可能会对该修正案的条文“踩刹车”或者做若干的再修正。

有媒体直言,如今,在大陆对蔡英文并不信任,两岸关系可能重陷“冷对抗”之际,民进党本应要求其党公职人员格外谨言慎行,然而民进党中央却纵容其“立委”提出这些可能更加刺激大陆反弹的法案,令人不得不怀疑,究竟是民进党中央没有政治智慧,还是故意跟“立委”唱双簧?

不管如何,如果把纳入“领土变更”的修正案作为与大陆讨价还价的本钱,一旦逾越雷池,“公投”就是个定时炸弹。民进党试图利用小聪明小步前进,不断向“公投”里塞进所谓民意的TNT,最终可能成为地动山摇的导火索,玩火不成,反噬自身。

在国际法上,“全民公投”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原则。它只适用于殖民地、托管地、非自治领地,以及原本就是独立的民族和国家,在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变更等方面所进行的公民投票。一个地区的居民没有权利片面地宣布独立。

如果某直地区、未经中央政府和全体人民的批准,片面地宣布“独立”,那就会被视为企图分裂领土的叛乱分子,中央政府有权使用各种手段镇压叛乱。文/东鲁虬髯客

 

警惕“文化台独”!

“文化台独”主要指台湾一部分妄想推行“台独”的人,以片面强调所谓文化“本土化”为号召,虚化中国文化在台湾文化中的地位,从而达到其实行政治“台独”、实质“台独”的目的。

背景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各地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千差万别,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慢慢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这些文化是整个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极大丰富了中国文化宝库。台湾本土文化也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块瑰宝,重视台湾地区的乡土文化与传承、发展中华文化并没有矛盾。

陈水扁上台后,加紧推行“去中国化”政策,向台湾民众灌输“台独意识”,并有计划、有预谋地在社会各个领域,清除象征中国的各种标志,如口号、符号、特征、图案和名称等,以营造台独的文化、心理、社会环境。

台湾当局推行的种种“去中国化”和“文化台独”的活动,比赤裸裸的政治“台独”主张具有更大的欺骗性。“文化台独”者过分推崇“乡土文化”的地位,人为地夸大两者的差异,故意以台湾地区的乡土文化取代、否定整个中华文化。

由来

“文化台独”是“台独”主张在文化领域里的反映,随着岛内“台独”思想的滋生和发展,“文化台独”经历了特殊的演变过程。在台湾这个小岛上,汉语拼音与通用拼音之争,看似语言领域的争议﹐实际上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摆脱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台湾重新回归祖国。但美、日反华势力和台湾本岛的新老裂主义分子,阴谋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活动一刻未停。1986年民进党成立以及时1987年“解严”以后,岛内的“台独”势力日趋活跃起来,他们打着“民主”的旗号,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这种政治思想上的分裂主义,在文化领域便逐渐形成了“文化台独”。

自李登辉上台后,为岛内“台独”势力利用文化、教育搞分裂活动,大开绿灯。《台湾人四百年史》的作者明史则指出,曾统治台湾的荷兰、西班牙、明、清、日本、国民党等政权为“外来政权”,“外来政权”带来“外来文化”。史明的主张,在“文化台独理论”方面很有代表性。李登辉在其主权后期,开始宣扬台湾“必须是台湾人的东西”,宣扬“台湾意识”、“台湾精神”、“台湾魂”等论调,鼓吹“新台湾人主义”。李登辉十分重视做文化扎根“养独”工作,声称“登辉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文化的重建与新生”,“教育不改,人心也不会改变,过去教育都限制在大中华的观念范围中,台湾不需要中大华主义”。

1997年6月,台“教育部”推出面向中小学生的教科书——《认识台湾》,在《历史篇》中,肆意篡改历史,煽动民族分裂情绪,声称“台湾400年前是无主的土地”,教材中极力鼓吹“我们都是台湾人”,宣场所谓“台湾魂”“台湾精神”,把“中国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这样的名词都一一删去,极力美化荷兰、日本等对台湾的殖民侵略。妄图对台湾青少年灌输“台湾不属于中国”的思想,以从根本上消除台湾与大陆在历史和文化上的联系。

李登辉声称:“我要国民小学教育里多加些台湾历史、台湾地理,以及自己等课程”,在他的影响下,“台湾意识”“台湾精神”“台湾生命共同体”等等“脱中国化意识”,以及是“台湾的台湾”、不是“中国的台湾”之类的思想,在编写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发展

陈水扁上台后,在李登辉“文化台独”实践的基础上,在文化领域做了很多基础性的工作。在理论上,他称台湾文化不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而是台湾原住民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而形成。

为强调原住民文化是台湾文化,有其独立起源,他从人种的角度否定台湾与祖国的血缘联系,同时还利用台湾在历史上曾遭受荷兰、西班牙、日本殖民统治的特殊经历,片面强调外国殖民统治对台湾文化的影响,妄图“矮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将中国传统文化歪曲成仅仅是形成“台湾文化”的影响因素之一。

他大力扶持、培养御用学术研究力量,加大相关研究经费的投入,提高相关研究人员的地位,并在教育上花了很大力气,动了很多脑筋,篡改教科书,强调台湾的“独立历史文化”,减少中国历史、文化对台湾民众的影响,他以“去中国化”为目的,确立“文化台独”氛围,为其实现政治“台独”打基础。

表现形式

一、借助《台湾论》,鼓吹“台湾意识”。是日本右翼文人小林善纪于2001年2月杜撰完成的一部美化日本军事主义,为日本在台湾的殖民暴行翻案的漫画书。该书借助采访具有日本“皇民化”思想的李登辉、许文龙等人,歪曲历史、美化侵略、赞颂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鼓吹“台湾独立建国”,狂热宣扬军国主义思想。书中称,在台湾找到了日本失落的所谓的“日本精神”(即军国主义精神),将它拗绘成“台湾意识”的一部分,并与“文化台独”紧密结合起来,进而鼓吹“台湾独立”。该书公开发行后,立即激起了台湾有识之士的强烈批判。特别是身为台湾奇美公司董事长的许文龙等在《台湾论》中有关慰安妇的说法更激起岛内民众极大愤慨。

二、推行“本土化教育”政策,以“台湾”取代“中国”。“本土化教育”,是台湾当局从历史教育、文化教育方面进行的“脱中国化”的教育,而“乡土教学”是台湾当局推行“本土化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台湾人要求自己的子弟会乡土语言,讲本地话,是合理的。问题是台湾当局把这一问题“政治化”,成为“文化台独”的重要步骤和组成部分,为“台独”服务。民进党人中有一部分人极为避免讲“国语”,他们在许多公共场合有意识地只讲“台语”,主张废除所有关于“国语”的规定,在民进党政策白皮书中,把“保护并且推崇母语”作为对中国人、中华民族“以及相关的中国政府”进行“反抗”的“民族主义”精神的一种表现。由此可见,强力推行“台语教学”绝对不是单纯的语言、文化问题,其真正的政治目的仍在于“去中国化”。除此之外,当局还在特定称谓上作文章,将“海外侨胞”区分“华侨”、“台侨”,将加入美国国籍的台胞称为“台美人”而不称为“美籍华人”。将故宫博物馆珍藏的“国家文物”称为“中国文物”。更有甚者,新出英文版《中华民国年鉴》,首次在封面名称上加上Taiwan(台湾)字样,并改写有关章节,隐含“台独”之意。

三、以《认识台湾》为教材,让下一代疏离祖国大陆。2001年3月,推行的所谓“本土化教育”,不但强行规定小学要用方言教学,而且还把在中学推行的《认识台湾》教科书也列入小学教材。全方位地向学生灌输“脱中国化”。海内外均有学者认为,如今台湾的中学生本来就对大陆的认识极为有限,如此推动所谓“乡土教育”,其结果就更加会导致下一代对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疏离感。

四、抬出“通用拼音”方案,挤压“汉语拼音”。陈水扁上台后,推动“文化台独”采取的第一个动作是于2000年9月16日推出了一个“通用拼音”方案,借以取代中国人通用、联合国公认、国际标准都认可的“汉语拼音方案”,削弱“中国语言”的影响力。这个方案要塑造出一个有别于中国汉语文化系统的台湾拼音,以此配合“本土化教育”之“台语教学”,方便本土语言的学习,同时还可以避免大陆因素的影响。该方案公布后,岛内反对声四起。

五、用文学鼓吹“台独”,设立“台湾文学系”。用文学鼓吹“台吹”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已开始。1977年,倡导以文学鼓吹“台独”的“宗师”叶石涛就发表了《台湾乡土文学史导论》,首次提出台湾文学的“台湾立场”和“台湾意识”。以后一些“台独文化人”不断强调台湾文学的“独立自主性”,不隶属于中国文学。从文学创作看,“台独文学”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推出不少作品。

民进党政权上台后,有“台独”倾向的文化人、文学家、教授和新闻界人士纷纷占据学术和文化机构的要职,因此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台独”思想日趋益炽热。为贯彻当局“本土化教育”政策,许多高校将中国文学系归为外国文学系,并纷纷成立台湾文学系。

目的

“文化台独”论者的目的就是要割断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内在的精神联系,并且不惜利用一切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利用《认识台湾》教科书,向台湾的青少年学生灌输“台独”的文化理念。

在这本教材中突出“台湾意识”、“台湾精神”、“台湾生命共同体”,宣传台湾是“台湾的台湾”,不是“中国的台湾”的思想。“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人”这些名词都统统删去了。

影响

“文化台独”不得民心。“文化台独”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岛内民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中华文化认同,为陈水扁最终实现“实质台独”铺路。但陈水扁这种不惜以歪曲历史,弱化甚至否定中华文化的手法不得人心。其违背了历史事实和岛内民众认同中华文化。
 
首先,“文化台独”违背了历史事实和作为中华文化一部分的台湾文化的发展规律。割断文化的历史的继承性等于割断历史,而历史是割不断的。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文化是全体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源自一体。早在远古时期,大陆的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就已传播到台湾地区。随着大陆先民对台湾的开发,大陆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科学技术、语言文字、文学技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宗族制度等全面移植到台湾。在日本强占台湾、实行殖民统治的五十年间,台湾同胞以各种方式抵御日本奴化统治和“皇民文化”,延续了中华文化的传统,终于迎来了台湾文化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但她的母体始终是中华文化,也从某些方面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文化。台湾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使得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既具共性又有自己的个性,而这些个性特点是台湾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台湾文化仍属于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已深深扎根台湾。虽然台湾文化有自己的地方性特点,然而不论是文化的源头,还是文化形态,都与中国文化有着极深的渊源。

其次,台湾当局推动“文化台独”,和一系列“去中国化”的活动,违背了岛内民众认同中华文化、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主流民意,与岛内民众“求缓和、求稳定、求发展”的愿望背道而驰,这将严重危害两岸关系,破坏祖国和平统一基础。

此外,尽管“文化台独”以“本土意识”、“台湾精神”为伪装,比“政治台独”更具欺骗性,容易迎合岛内民众特殊的社会心理,其危害性极大。但同时还应认识到台当局加速推动的“文化台独”是不得人心的。中华文化是两岸文化共同的根。岛内民众是认同中华文化的。

近年来,两岸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大陆的图书、影视等通过多种管道进入台湾,加深了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同时,台湾的电影、电视剧以及书籍在大陆也受到广泛的欢迎。许多台湾学生乐意来大陆求学深造,接受中华文化的教育,来大陆求学的人中还包括许多台湾“立法委员”,更有许多的年青人表示愿意到大陆生活和发展,这些活动密切了台湾文化与其母体文化中华文化的联系,增进了两岸同胞的民族情感。

评论

“文化台独”当属“台独”运动的一部分,但又不同于政治层面上的“台独”行为。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唐树备曾在“中华文化与两岸关系论坛”开幕式讲话中指出:“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直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源泉,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宝贵财富,也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他还指出:“共同的文化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基本要素之一,要分裂一个民族,必破坏这个民族的文化,制造民族、文化认同的混乱。”这就一针见血地揭穿了“文化台独”的阴谋。
李毅:从台湾观选看和平统一?!
       从台湾观选看,为什么和平统一已无可能?这是因为:蔡英文当选,让其公开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公开明确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公开承认“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综合二十多年来的多种统计数据,大体说来形势是这样的。1996年,台湾赞同1996年统一的人,超过30%。2006年,台湾赞同2006年统一的人,少于10%。 2016年,台湾赞同2016年统一的人,少于1%。主要原因,是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通过修改台湾大中小学教材,通过全面控制台湾的社会舆论,在台湾强行灌输去中国化、仇中、反中、反对统一、坚持台独的思想意识形态,在台湾赞同统一的一代逐渐死光了,反对统一的年轻一代成长起来了。随者蔡英文至少要执政八年,台湾仇中、反中、反对统一的台独意识必将迅速发展、日益壮大。如果现在不打,蔡英文执政四年之后,2020年,台湾赞同2020年统一的人,可能少于500分之一。蔡英文执政八年后,2024,台湾赞同2024年统一的人,可能少于1000分之一。之后只会越来越少。虽然大陆在经济上是台湾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台湾实际上还在美国手里。在军事、政治、外交、思想、教育等众多方面,实际上,台湾现在不是中国的一部分,而是美国的一部分。这就使得,台独势力的顺利发展,更加有恃无恐、肆无忌惮。时间在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一边,每多拖延一分钟,都对大陆极为不利,因为台湾赞同统一的人,多数是老人,死得很快。天有不测风云,未来中美、中日关系的前景,乌克兰冲突、中东冲突的前景,国际油价的前景,都不在大陆掌控之中。目前武力统一的有利时机,有可能稍纵即逝。
      第二,未来和平统一的唯一可能性在于,很多年之后,在台湾出现一个领袖,能够全面修改台湾的大中小学教科书,把去中国化、仇中、反中、反对统一、支持台独的内容全部去掉,恢复所有台湾省是中国的一个省、要做中国人、叛国是汉奸的教材内容,然后保证这种教材在台湾使用二、三十年,培养出来新一代反对台独的有中国意识的中国人,然后两岸和平统一。现在看来,这种可能性是白日做梦、痴人说梦、天方夜谭。台独势力绝不会允许出现这种前景,美日也绝不会允许出现这种前景。最重要的是,大陆根本没有任何方式方法可以促成或导致这种前景的出现。
       第三,现在以蔡英文为首的台独势力深信:大陆弊端重重,危机四伏,一片黑暗,绝对不敢武力犯台,美日军队,出于美日的核心战略利益,绝对不会坐视中国武力统一台湾。现在,所谓大陆可能武力攻台,所谓美日军队不会保卫台湾,这种“狼来了”的说法,在台湾主流社会,早已成为笑柄。不仅多数绿营选民不相信,就是多数蓝营选民也不相信。现在千分之999的台湾人,根本就不知道王洪光是谁,根本就不可能哪怕看一眼王洪光的《大陆如何在战争中统一台湾》。完全都是花岗岩的脑袋,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夏虫不可以语冰。  
        第四,目前大陆对台工作的一切方式方法,都不会导致和平统一,基本上都与实现和平统一无关。首先要丢掉两岸经贸融合导致和平统一的愚蠢幻想。这种幻想与人类社会现实完全不符。二十多年来,两岸经贸融合迅猛发展,台独势力同时迅猛发展,是又一个明证。秦灭六国之前,七国之间,经贸关系非常密切,可是六国没有一国是和平统一的。一战之前,交战双方经贸关系非常密切。二战之前,德国与英法苏美的贸易关系更为密切。乌克兰经济与俄罗斯经济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等等等等,不胜枚举。在大陆扶植台商、照顾台商,完全与和平统一无关。有些台商,甚至是大台商,在大陆发财,却在台湾支持台独。无论台商在大陆赚多少钱,都无助于拉动台湾人民同意和平统一。在台南买水果无助于拉动台南人民同意和平统一,对台南果农来说,大陆买水果与美日欧在台南买水果没有大的区别。经济依存度与和平统一无关,加拿大和墨西哥对美国经济依存度非常高,从来没有听说过加拿大和墨西哥同意与美国和平统一。
       第五,通过加强两岸青年交流,促成台湾青年同意和平统一,更是幻想和痴心妄想。通过大陆资本进军台湾,促成和平统一,是更大的幻想。给大陆政府出上述这些主意的那些台海问题专家,不是水平低,不是能力差,而是拿了台独势力的好处,其心必异,只要清查一下他(她)们的家产及其来源,就一目了然。大陆客旅游台湾,对和平统一毫无用处。台湾人均收入高于大陆,台湾文明程度总体而言高于大陆。一些大陆游客,文化偏低,年龄偏大,服装有些不入时,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甚至有随地吐痰的,这都是我亲眼所见。大陆客,在台湾,总体而言,口碑不好,形象不好。少数台湾人热烈欢迎大陆客,完全是为了人民币,与和平统一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第六,现在多数台湾人民所要求的,恰恰是大陆永远无法提供的。目前,经过二十多年的台独教育,多数台湾人民并不要求大陆给钱,而是要求大陆提供“对等、尊严”,提供更大的台独国际空间,最好是允许台湾加入联合国。连战参加北京抗战阅兵式,引起几乎全台湾人的愤慨。马英九去新加坡参加习马会,多数台湾人对马英九很反感,责怪马英九没有自称总统,是自我矮化,是亲中卖台。现在,只要是仇中、反中的事情,无论大中小,都能在台湾煽动起巨大的群众性的、情绪化的支持。这也难怪,因为,现在,在全世界,阻挡台湾从事实独立走向完全、彻底独立的,就是大陆,而且,大陆目前的主要做法,就是消灭台独的国际空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大陆也不能、不敢给台湾独立的国际空间,谁给谁就会立即被推翻。可是,如果大陆不给台独国际空间,多数台湾人就会继续仇中、反中,而且会越来越严重。反服贸太阳花,反课纲,周子瑜事件,这样的仇中、反中群众运动,只会层出不求,要找事,很容易,没事都能找出事来,更不用说本来就有很多事,防不胜防。
       本文选自旅美社会学家李毅《 李毅台湾观选总结:  和平统一已无可能》一文。
回避“九二共识”,台湾当局新领导人何来“善意”?
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台海研究》主编倪永杰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20日发表“就职演讲”。尽管这篇讲话调动了不少智囊高参绞尽脑汁、精心准备,并被其幕僚称为“已释出最大善意”,但面对人们最为关注的是否承认“九二共识”,讲话着实令人失望。讲话没有回答当前两岸关系是何种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依然回避“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无意与大陆方面确认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两岸关系的未来仍旧无法拨云见日。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的这篇讲话约6000字,但攸关台湾经济发展与前途命运的两岸议题却被放在所谓区域和平稳定之后,只有区区不到400字。与此前相比,其两岸政策论述小有变化,但并不是一份像样的答卷。其政策论述的实质是要降低两岸连结与依存度,保持所谓的台湾“主体性”。可以看出,她的两岸政策目标只求稳定,不求发展;只管控风险,不增长动力;不是让两岸愈走愈近,而是让两岸愈离愈远。
         讲话提到1992年两岸两会会谈和达成了若干共同认知,表示要依据台湾地区现行规定和有关条例处理两岸事务。但只是重申了台湾方面现行规定的立场,依然回避前述规定中明确界定的两岸关系性质。仅仅作出这样的表态,不足以让人相信她真心接受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核心意涵。讲话还提出维持两岸现有沟通机制,但她只有愿景,没有路径,无法提出维持两岸制度化交往的可行办法。讲话还建议两岸执政党“放下历史包袱”,但正是民进党的“台独党纲”、“台湾前途决议文”以及“正常国家决议文”等“台独”文件为民共交流制造重重障碍。目前民进党连冻结“台独党纲”都做不到,两党对话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事实上,民进党上下目前正热衷于推动政治“反中”、法理“拆中”、文化“去中”、经济“离中”、战略“制中”,她的“善意”何在?她对两岸议题说得高来高去,让人看得云里雾里。言辞光鲜,但内容空洞,实际举动更少。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在推动“新南向政策”、加入TPP、发展军火工业、远离大陆方面她做得轰轰烈烈,可谓敲锣打鼓,其实质是为了增加对抗大陆的筹码,她的“诚意”何在?
         对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的言行,大陆方面会密切观察、严格检验。对她既不看扁、看死,也不放低要求、放宽尺度。我们不但要听她怎么说,还要看她怎么做,看她的政治选项与政策工具是否指向“台独”。她多次声称要保持两岸政策的“一致性、可预测性与可持续性”,承诺“说到做到”,是真是假,我们拭目以待。如果她“说一套,做一套”,甚至视承诺为儿戏,在两岸关系上搞李登辉、陈水扁翻云覆雨那一套,她的政治信用将完全破产,沦为废话与谎言。
        大陆对台大政方针是一贯的、明确的。台湾当局新领导人任内的每一天都得面对“九二共识”这道必答题。两岸同属一中的核心意涵无法回避,不容模糊、虚化及弱化。如果仍不愿明确承认“九二共识”,无异于毁坏两岸两会协商谈判、国台办与陆委会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的政治基础。如果“两岸热线”成为空号,责任当然在民进党执政当局。现在,球还在台湾当局新领导人手上。只要回到体现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两岸关系仍将波平浪静、良性互动。
米尔斯海默:实行“香港策略”对台湾是最明智的选择

【本文是2013年12月7日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奠基人米尔斯海默在台北“台湾国际关系协会”上的演讲,原题为Say Goodbye to Taiwan。米尔斯海默用其现实主义理论框架系统分析了台湾问题的未来走向,并给出了三种可能的结果:台湾发展核武器以保持事实“独立”、台湾发展传统威慑以牵制大陆、台湾最终回归走上“香港道路”。在他看来,最后一种结果最为可能。观察者网刘楚楚翻译全文。】

对于台湾而言,中国大陆的持续崛起意味着什么呢?这不是今天的问题。也不是明年的问题。台湾真正需要面对的困境隐藏在数十年后,那时的中国大陆将远远比现在强大。

当下的中国大陆并未拥有令人瞩目的军事实力,它的军队和美国相差甚远。如果中国政府现在决定和美军一决雌雄,那将是巨大的错误。换句话说,中国被现有的国际权力平衡所压制着,而这一权力平衡显然是有利于美国的。

但权力并不是静止不变的。真正的、常被忽视的问题在于,当未来中国大陆掌握更多的相对权力且经济和军事实力与美国旗鼓相当时,国际权力平衡将不利于台湾和美国,到了那时,世界会变成怎样。本质上说,那将是一个中国比现在少受许多限制的世界。那个世界也许看起来是可怕的,甚至是不详的,但这就是可能到来的世界。

我坚定地认为,中国大陆的持续崛起将对台湾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绝大多数都是负面的。中国大陆不仅将更强大,它也将继续致力于让台湾“回归”成为它的一部分。而且,中国将试图像美国主导西半球一样主导亚洲。这意味着就算无法彻底消除美军在亚洲的军事存在,中国也会尽力去削弱它。美国当然会强烈抵制,并会不遗余力地牵制中国增长的实力。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随之而来的国防安全竞争将对台湾不利。时势不在台湾这一边。

接下来,我想谈谈之后美国、中国大陆、台湾之间可能出现的局面,给读者一个参考。

理想情况下,大多数台湾人希望他们的“国家”获得法理“独立”,成为国际体系中合法的“主权国家”。在过去的六十五年中,对台湾身份的强烈认同感——不同于对中国的身份认同感——在台湾兴盛起来,“独立”变得格外吸引人。大多数将自己看作“台湾人”的民众都倾向于拥有自己的“民族国家”。他们对于成为中国的一个省毫无兴趣。

根据台湾“国立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的报告,在1992年,仅有17.6%的台湾民众认同自己为“台湾人”。截止至2013年6月,这一百分比攀升到了57.5%,占总人口中的多数。仅有3.6%的受访者只把自己视为“中国人”。另外,2011年台湾“国家安全”调查发现,如果中国大陆不会因为台湾宣布“独立”而攻打台湾,80.2%的台湾民众会支持“独立”。另一个近期的民调显示,大约80%的台湾民众把台湾和中国大陆看作不同的国家。

然而,在可预见的未来,台湾都无法正式“独立”,因为中国大陆不会容忍这样的结果。事实上,中国已经摆明立场,如果台湾岛宣布“独立”,它将对台湾发起战争。中国2005年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明确指出,如果台湾走向“法理台独”,“国家将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并未承认台湾为“主权国家”,奥巴马曾表示,美国“完全支持一个中国政策”。

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台湾所能期待的最好结果就是保持现状,即“事实独立”。实际上,选举研究中心在2013年6月所进行的调研显示,逾九成台湾民众赞成无限期、或尽可能再久一点地保持现状。

(对美国而言,)可能出现的最坏结果则是在由中国政府制定的条款下(台湾)和大陆统一。当然,统一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其中一些比另一些好一点。也许统一中最好的结果是台湾取得高度自治,类似香港现在所享受的待遇。中国的领导人将这种解决方案称为“一国两制”。尽管如此,这个方案对大多数台湾人依然缺乏吸引力。正如西密歇根大学副教授王元康所说:“即使情况乐观,台湾公众中,反对统一的仍占压倒性多数。如果这一趋势有什么改变的话,就是长期的数据显示民众对统一的支持率下降了。”

简而言之,无论最终的政治安排如何,较之变成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其实更愿意“事实独立”。然而,对于台湾而言,关键问题在于,随着中国大陆不断崛起,它是否还能避免统一,同时保持“事实独立”?

那么中国大陆这边呢?它对于台湾问题是怎样的看法呢?两套逻辑左右着中国大陆对于台湾问题的看法,一套有关国家主权,另一套则有关国防安全。不过两套逻辑都指向同一个结果:统一。

国家主权方面,中方立场直截了当,毫不含糊。中国大陆坚定地要让台湾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对于中国的精英阶层以及中国民众而言,台湾决不能成为主权国家。它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是在1895年被可恨的日本夺走了——那时的中国积贫积弱,任人宰割。台湾必须重新回归成为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正如胡锦涛2007年在中共十七大上所说:“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统一是中国国家身份认同的核心要素。中方决不会在这一问题上妥协。的确,中国政权的合法性与确保台湾不变成主权国家并最终回归之间紧密相连。

中国大陆领导人坚持必须把台湾拿回来,越早越好,并希望能和平解决。同时,他们也明确表示,万不得已时不排除动用武力的可能。

国防安全方面,中方立场则不这么明确。这方面的问题和中国的崛起分不开。更明确的说,它围绕着一个简单却意义深远的问题:随着中国不断崛起,它在亚洲将如何行事?显然,这一问题的答案对台湾有着巨大影响。

要预测崛起中的中国会如何对周边国家以及美国行事,唯一的办法是借助大国强权政治理论。依赖理论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没有事实依据,因为那些事件还没有发生。托马斯·霍布斯(观察者网注:英国政治哲学家)说得好:“当下只在本质上存在,过去的事情在记忆中存在,而未来的事情完全不存在。”所以,要猜想世界政治舞台上未来会发生什么,除了依赖理论外我们别无选择。

在我自己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家行为体重视自身安全,国家之间争夺权力。每个大国的终极目标都是最大化自己在世界范围内的权力份额,并最终主导整个体系。在实践中,这就意味着那些最强势的国家寻求在各自所在的地区建立霸权,同时确保自己的对手没有主导其他地区。

更确切来说,国际体系有三个典型特点。第一,国家是无政府状态下的主要行为体,它们之上不存在更高权威。第二,所有的大国多多少少都具备有进攻性的军事实力,即它们具有攻击彼此的能力;第三,没有国家能确切知道其它国家的意图,特别是它们的未来规划。比如说,我们完全不可能知道德国或日本在2025年对它们的邻国有何打算。

在这样一个别国可能怀有恶意、也可能具有强大攻击能力的世界中,各国倾向于互相提防。这种恐惧源于一个事实:在这个无政府形态的体系中,对于各国而言,当灾祸来敲门时,找不到一个可以求救的守夜人。因此,各国意识到在这样一个体系中,保住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比对手强大。一个国家越强大,就越不可能被其他国家攻击。比如,没有美国人会担心受到加拿大或墨西哥的攻击,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没有强大到想和山姆大叔干一架。

然而大国们并不满足于仅仅成为强大的国家,它们的终极目标是成为霸权国家——也就是国际体系中唯一的超级大国。

在现代世界,成为一个霸权国家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于任何国家而言,获得全球性霸权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想要在全球范围内维持权力,并将权力遥远地投射到其他大国所掌控的区域,是很困难的。一个国家所能期待的最好结果是成为区域性的霸主,主导它自己所在的地理区域。美国自大约1900年起就成为了西半球的区域性霸权国家。然而,尽管美国已明显是如今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国家,它仍非全球性霸权国家。

取得区域性霸权的国家有更长远的目标:它们希望阻止其他国家复制自己的成功并成为其他地区的霸主。换句话说,区域霸主不希望看到同等水平的竞争者。它们所希望看到的是,其他地区的控制权由几个大国瓜分,这样这些国家之间就会互相竞争,无法集中精力、动用全部资源来对付自己。总的来说,对任何大国而言,最理想的局势就是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区域霸主。美国如今就处于这样显赫的地位。

根据这个理论,崛起中的中国未来将可能如何表现呢?简单地说,中国将试图像美国主导西半球那样主导亚洲,成为区域霸主。中国将努力拉开自己和邻国之间的权力差距,特别是和印度、日本、俄罗斯。中国希望自己强大到亚洲其它国家都无力对其形成威胁的程度。

中国不太可能为了发动战争或征服其它亚洲国家而追求军事优势——即使中国完全可以做到。相反,中国更可能向邻国明确什么行为是可接受的、什么是不可接受的,这种做法和美国如出一辙。

不断崛起的中国也有可能尝试将美国赶出亚洲,就像19世纪时美国将欧洲强国赶出西半球一样。中国可能会提出中国版“门罗主义”,就像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那样,我们应该对此做好心理准备。(观察者网注:门罗主义(Monroe Doctrine)发表于1823年,美国要求欧洲列强停止再殖民美洲,停止干涉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主权相关事务。但对于欧洲各国之间的争端,或各国与其美洲殖民地之间的战事,美国保持中立;若相关战事若发生于美洲,美国将视为具敌意之行为。20世纪30年代,日本试图排斥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势力,成为亚洲霸主,独占“大东亚共荣圈”,被称为“亚洲门罗主义”。)

这些政治目标对中国极具战略意义。北京希望与军事上处于弱势的日本、俄国为邻,就像美国更喜欢与之接壤的加拿大、墨西哥军事力量较弱。哪有头脑正常的国家会希望自己所在区域有另一个强国呢?所有中国人都应该还记得,在过去的两百年里,日本强大而中国弱小时发生过什么。

另外,一个强大的中国怎么会容忍美国军队在其后院行动呢?毕竟,如果其它强国将军队派到西半球时,美国也会勃然大怒。这些外来军队肯定会被看作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这一逻辑也适用于中国。美军就部署在自家门口,中国怎么可能感到安全呢?按照门罗主义的逻辑,要提升中国的安全,不就应该将美军势力赶出亚洲吗?

我们有什么理由期待中国会表现得和美国不同呢?难道中国领导者比美国领导者更有操守?或者道德更高尚?比较不民族主义?或者对本国的生存比较不关心?当然都不是。正因为都不是,所以中国很有可能步美国的后尘,试图成为区域霸主。

那么,这对台湾意味着什么呢?答案是,中国大陆将试图割裂台湾和美国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台湾中立。不过,对于中国大陆来说,这样做的最好结果就是让台湾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并且,中国大陆也必将为此事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

实现统一能在两个重要的方面为中国提供战略优势。首先,北京能够吸收台湾的经济、军事资源,从而使亚洲的权力天平进一步向中方倾斜。其次,台湾可以有效地成为一艘位于中国海岸线边的巨型航空母舰,获得这艘航空母舰能够增强中国对西太平洋投射军事力量的能力。

简而言之,基于民族主义和现实主义逻辑,中国大陆都有结束台湾事实独立、促成民族统一、将台湾纳入中国的强烈动机。这对于台湾而言无疑是个坏消息,特别是当亚洲的权力天平已正向中方倾斜,台湾很快将无法对抗中国大陆。所以,问题明显在于,面对崛起中的中国大陆,美国会否保证台湾的安全。换句话说,台湾能依靠美国来保障它的安全吗?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美国在亚洲地区的目标,以及这些目标与台湾的联系。区域霸主会不遗余力地阻止其它大国在它们所在区域成为霸主。对于任何大国而言,最好的结果是成为国际体系中唯一的区域霸主。显然,从历史上来看,美国正按照这一逻辑行事。它容不下同等实力水平的竞争者。

在20世纪,曾有过四个强国具有成为区域霸主的实力:1900年到1918年间的德意志帝国,1931年到1945年间的军国主义日本,1933年到1945年间的纳粹德国,冷战时期的苏联。这些国家都曾试图赶上美国在西半球所取得的地位,这并不令人惊讶。

那么美国是怎样反应的呢?在击败和瓦解这些野心勃勃的霸主的事件中,美国都扮演了关键角色。

1917年4月,当德意志帝国几近获得一战胜利并统治欧洲时,美国参战。德意志帝国在1918年11月崩溃,美军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20世纪40年代初,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不遗余力地推动美国参加二战以挫败日本统治亚洲、德国统治欧洲的野心。1941年12月,美国参战,协助摧毁了这两大轴心国势力。直到1945年,美国决策者依然为限制德国、日本的军事实力殚精竭虑。最后,到了冷战时期,美国有条不紊地采取措施阻止苏联主宰欧亚大陆,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将苏联扫入了历史的垃圾堆。

冷战结束后不久,乔治·H·W·布什(老布什)政府备受争议的《1992年度国防规划导引》被泄露给了媒体。这份文件大胆地宣称美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并将继续稳坐高位。换句话说,美国不容许出现能与之抗衡的竞争者。

同样的信息在乔治·W·布什(小布什)政府发布的、著名的《2002年度国家安全战略》中再次出现。这份文件受到的批评很多,特别是其中关于先发制人发动战争的主张。但对于美国要牵制崛起中的大国并在国际权力平衡中保持自己主导地位的宣言,却无人反对。

总之,一个多世纪以来,为了某些合理的战略原因,美国通过努力取得了西半球的霸主地位。自从获得了区域主导权后,它开始竭尽全力阻止其它大国控制亚洲或欧洲。

因此,如果中国试图主导亚洲,美国的反应几乎是毫无疑问的。可以预计的是,美国会竭力牵制、削弱中国,最终使它不再有能力在亚洲称雄。大体上,美国很可能像冷战中对付苏联那样对付中国。

中国的邻国也必然会对它的崛起感到害怕,所以它们也会尽己所能阻止中国获得区域霸权。的确,已经有大量证据显示,印度、日本、俄国以及相对较弱的新加坡、韩国、越南,都对中国的优势感到担忧,并正在寻求牵制中国的方法。最终,它们将会加入由美国领导的均势联盟来牵制中国,就像冷战中,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甚至中国加入美国阵营来牵制苏联那样。

台湾要如何在这样的局势中立足呢?冷战初期,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权从中国大陆撤退到台湾岛。从那时起,美国和台湾亲密的关系便开始了。然而,如果台湾被中国大陆或其它军队入侵,并没有条约规定华盛顿有义务帮助台湾。

但不管怎样,美方都有强烈的动机让台湾在制衡中国大陆的联盟中扮演重要角色。首先,如前所述,台湾拥有大量的经济、军事资源,仿佛一艘巨型航母,可用来控制对中国极其重要的东海水域。美国自然希望台湾的价值能为己所用,而非为中国所用。

其次,美国对于台湾的承诺无可避免地关系到它在该地区的信用,这对于美国决策者而言意义重大。因为美国距东亚大约有6000 英里远,它必须努力让亚洲盟国们——特别是日韩——相信,如果它们受到中国或朝鲜的威胁,美国将会施以援手。重要的是,美国必须让日韩相信自己可以依赖美国的核保护伞。“延伸威慑”很棘手,整个冷战期间美国和它的盟国都曾试图解决此问题。

如果美国切断和台湾之间的军事联系,或者在危机时未能保护台湾,美国的其他盟友会得到一个强烈信号——他们不能依赖美国的保护了。美国会尽全力避免这一结果,相反,他们希望保住美国作为一个可靠伙伴的好名声。这也意味着,美国无论如何都会保护台湾。

尽管美国有足够的理由把台湾拉入制衡中国大陆的联盟,我们也有理由认为这样的关系不会持久。首先,下一个十年中的某个时候,美国将无法帮助台湾抵抗中国大陆的攻击。要知道,那时中国的军事实力远比现在强大。

另外,地理位置也会帮中国大陆很大的忙,因为台湾离大陆太近而离美国太远。如果中美之间要在向台湾出兵方面竞争,中国大陆可以赢得毫不费力。此外,在双方争夺台湾时,美国肯定不愿意在中国大陆与中国军队作战,因为他们害怕中国会动用核武器。这种保守也会使中国占有优势。

或许有人认为,在不远的未来,想让台湾继续牵制中国大陆很简单:让美国的核保护伞覆盖台湾。然而,这条路走不通。因为就算台湾被中国大陆拿下,美国也不会出动核力量。台湾不是日本,也不是韩国。所以,对美国而言,明智的选择是根本不将其核威慑力量延伸到台湾。

美国最终会放弃台湾的另一个原因是:台湾问题是个极其危险的导火索,可以轻易引发中美之间的战争,而这是美国不希望看到的。美国的决策者们明白,全中国都关心着台湾的命运,如果美国表现得像在阻碍两岸统一,中国人会震怒。而如果美国和台湾建立密切的军事联盟,实际上就是在阻碍统一,中国大陆民众绝不会视而不见。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中国的民族主义。这股强大的力量强调中国过去积贫积弱时,美国等大国如何蹂躏中国,如何掠走了香港、台湾等中国领土。如此就不难想象台湾危机会最终爆发、继而上升为真枪实弹的战争时的场景。毕竟,在这些危机中,中国民族主义必然是一股挑起事端的力量,而且中国大陆在某一时刻必将拥有足够征服台湾的军事实力,这些因素都使得战争的来临更加可能。

如今的台湾是中美军事竞争中的导火索,它比冷战时期超级大国之间的任何导火索都危险得多。一些评论家将台湾与冷战中的柏林相提并论,但当年的柏林并非苏联的神圣领土,而且它对双方而言都没有多少战略意义。台湾则不同。由它而起的战争一触即发。而且美国终有一日将不再有能力保护台湾。考虑到这两点,美国决策者很有可能最终为了战略目的而放弃台湾,允许中国大陆迫使台湾接受统一。

说了这么多,是想指出,在未来的几十年间,美国对台湾的态度可能显得有些“精神分裂”。一方面,美国有强烈的动机将台湾纳入麾下以牵制中国大陆。另一方面,随着时间推移,美国会愈来愈觉得与台湾保持亲密关系得不偿失,而且所“失”可能是巨大的。当然,近期内,美国仍将保护台湾,并将台湾视作战略资产。但这样的关系能保持多久并无定论。

到目前为止,我们关于台湾问题的讨论一直从美国的角度出发。然而,面对中国大陆的崛起,台湾领导人和台湾民众的选择也将对台湾的命运造成举足轻重的影响。几乎毫无疑问,台湾在未来的最高目标会是保持与中国大陆的相对独立。在未来的十年间,这一目标应该不太难达成,主要因为台湾基本上确定仍能与美国保持密切关系。美国在这段时间内也有强烈的动机和强大的能力来保护台湾。但过了那个时间点,台湾的战略形势会显著恶化,这是因为那时即使台湾有美国军方保护,中国也能征服台湾。并且,如前所述,美国是否会长期支持台湾还是个问题。

面对如此惨淡的前景,台湾有三条路可选。首先,它可以发展自己的核威慑。核武器是终极的威慑,一座台湾核武器库毫无疑问会大大降低中国大陆进攻台湾的可能性。

20世纪70年代,台湾曾致力于此,因为当时它害怕会受越战波及而被美国抛弃。然而,美国勒令台湾停止核武器研发。80年代,台湾曾试图秘密制造原子弹,但再次被美国发现,只得中止。未能成功制造原子弹对台湾而言当然是不幸的,因为如果它拥有自己的核武器库,保持“独立”的前景会光明得多。

毫无疑问,在亚洲权力天平彻底倾向中国大陆之前,台湾还有时间制造核武器。但是问题在于,中美都会反对。美国反对台湾制造核武器不仅因为这会引起日韩效仿,还因为美国政策制定者非常不希望盟国拥核,因为核战争最终可能会牵连到美国。说白了,如果台湾引发了冲突,而这场冲突导致美国遭受大型核攻击,没有哪个美国人希望看到这一幕。

中国大陆坚决反对台湾取得核威慑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北京清楚地知道,这会使征服台湾变得困难,甚至成为泡影。中国也将意识到,台湾制造核武器会推动东亚地区的核扩散,这不仅会削弱中国对这一地区的掌控力,还会增加普通战争上升为核战争的可能性。基于这些原因,中方很可能清楚明白地表示,如果台湾决定研发核武器,它便将摧毁其核设施,甚至可能发动战争来攻克这座岛屿。简而言之,台湾早已来不及研发核武器了。

台湾的第二条路是发展常规威慑。当中国大陆的军事实力比美国和台湾加起来还要强时,台湾要如何让核武器之外的威慑物发挥作用呢?成功的关键将不在于打败中国大陆——那是不可能的——而是要中国大陆在获取最终胜利前,付出惨重代价。换句话说,中国大陆必须经历一场旷日持久的血战才能征服台湾。是的,北京最后仍然会获胜,但那将是皮洛士式的胜利(观察者网注:付出极大代价获得的胜利)。如果台湾向中国大陆放出狠话,说即使军队在战场上战败,抵抗仍会继续,这一策略将格外有效。想到台湾可能变成另一个新疆或者西藏,中国大陆将倍感威胁,威慑必定起作用。

这条路和德国海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Alfred von Tirpitz)著名的“风险策略”类似。一战时期,德意志帝国就采用了这一策略。当时,提尔皮茨承认,德国海军无法击败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但他认为,柏林有能力建立起一支能重创皇家海军的部队,这样英国就会害怕和德国交锋,威慑英国的作用也就达到了。而且,提尔皮茨还认为,这支“风险舰队”或许还能成为德国在外交上制衡英国的筹码。

这类传统威慑也存在许多问题。从长远来看,这一策略能否在台湾奏效还很难说。首先,这一策略建立在美国和台湾并肩作战的前提上。很难想象美国会选择参加一场不仅注定失败、并且损失惨重的战争。而台湾自己是否愿意打这场仗也是未知数,因为这场仗主要会在台湾的土地上打,而不是在中国大陆的领土上。这必然造成台湾尸横遍野、满目疮痍。而且无论如何,台湾终将失败。

另外,走这条路还意味着台湾将不停地和中国大陆在军备上角力,这将衍生一场激烈且危险的军事安全竞争。换句话说,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将始终悬在台湾头顶。

最后,尽管我们难以预测,在遥远的未来,中国会强势到什么程度,但有可能中国大陆最终会非常强大以至于台湾连来自大陆的一次突袭都难以招架。如果随着中国大陆逐渐发展成为超级大国,同时美国保护台湾的承诺效力减弱,这种情况就更可能成真。

台湾的第三条路是践行我所说的“香港策略”。走这条路的话,台湾将注定失去“独立”,成为中国的一部分。然后,台湾要努力确保这一转变能和平地完成,并努力从北京手中获得尽可能多的自治权。这一选项现在看来并不讨喜,在至少未来十年间恐怕也都会如此。但在遥远的将来,当中国强大到可以轻易征服台湾时,这一选项可能就会显得比较有吸引力了。

那么,现在台湾还剩何路可走?核武器行不通,因为不管是中国大陆还是美国都不会容忍一个拥有核武装的台湾。“风险策略”式的传统威慑过于理想化了,不过只要中国大陆没有强大到可以轻而易举地拿下台湾,这条路就还有意义。当然,要让这一策略生效,美国必须继续保护台湾,而从长期来看这还有待商榷。

一旦中国大陆成为超级大国,对台湾而言,放弃保持事实独立的希望,转而实行“香港策略”或许是最明智的选择。这当然绝不是一个吸引人的选项,但正如修昔底德所言,在国际政治中,“强者为所欲为,弱者委曲求全”。

到目前为止,很清晰的一点是,台湾是否会被迫放弃独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未来几十年中,中国的军事力量将可怕到什么程度。台湾必然会尽己所能拖延时间,维持政治现状。但如果中国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台湾将注定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有一种情况可以使台湾避免如此命运。说白了,所有台湾人都应该盼望在未来若干年中,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速度骤然减慢,内部政治问题严重,中国大陆从而必须将注意力都集中在国内。如果那样的话,中国大陆将不再追求区域霸权,美国也能如现在一样地保护台湾。本质上,对台湾而言,保持“事实独立”的最好办法是让中国大陆经济和军事疲弱不堪。不幸的是,台湾不具备让这种梦想照进现实的能力。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崛起,大多数美国人和亚洲人都认为这是个好消息,因为随之而来的贸易和其它经济往来将让每个人更富裕、更高兴。用中国政府的话说,中国将成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大国,它的邻国们没什么好怕的。许多台湾人也曾持有这样乐观的看法,其中一些人至今仍这样认为。

他们错了。通过和大陆进行贸易并使它成长为经济强国,台湾帮助创造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歌利亚(观察者网注:Goliath,《圣经》中被大卫王杀死的巨人)。这个巨人怀有修正主义的目标,包括终结台湾的“独立”,使之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总而言之,对台湾而言,一个强大的中国大陆不仅仅是一个难题,还是一场噩梦。

 

2016-05-23 00:13:04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bfac9d0102wkv4.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