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贵地访茶
Wednesday, May 25, 2016 1:54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几千年前就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茶,我最早的认识其实很简单:那是我们家每天用来解渴的饮料。小时候,记得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一些茶树。大家都会赶在明前采摘,然后又炒又揉做成绿茶,那时我也不懂什么杀青。每家做好的茶不过几斤,差不多够喝一年。泡茶的方法也极其粗放,烧一大铁壶水,水开后,抓一把茶叶丢进去。这一壶茶,一家人可以喝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或是逢年过节时,我们才会用杯子泡热茶喝。

后来慢慢长大,觉得茶真是太不简单了。传说神农以茶来解毒,陆羽撰《茶经》而被称为茶圣。后来修行人以茶助道,如赵州从谂禅师“吃茶去”的公案至今无人能解。百姓则以茶代礼,如传统婚礼中就有“奉茶”“交杯茶”等仪式。

再后来,上了大学,认识了一些茶人,于是常参加一些茶聚。那时才知道,除了绿茶,原来还有那么多种类的茶。有时候在朋友的茶馆喝茶,半天之间,把绿茶、青茶、红茶、白茶、岩茶喝一个遍,喝到全身微微冒汗、飘飘欲仙。经常听师友们讲茶艺、讲茶道,讲如何从口感上辨别二十余种铁观音……我只是微笑,只管喝茶,耳濡目染很多年仍然不懂茶,也不太会泡茶。

上班以后,不知道为什么大家总觉得我是一个爱茶的人,于是老有人送茶给我。而我却很懒,常让茶具蒙尘,让上好的绿茶空守深闺好几年。

大多数中国人喝茶,只需好水好茶,不放任何调料。我们喝的是那一种天然的味道,而不同的人喝同一种茶,或许会有不同的清香和回甘。如有三五好友一起品茶,那种清香和回甘则会更加动人。我想外国人,比如说英国人可能就很不一样。他们喝茶加奶加糖,而且偏爱味道更重的红茶。不知什么时候起,中国开始流行喝普洱,喝红茶。我对茶并无特别的偏好,但我觉得自己骨子里还是爱茶的。唐有“李白斗酒诗百篇”,近代作家马克·吐温说:差不多所有的作家都是“瘾君子”,但是茶带给人的感觉是酒和烟无法替代的。我很想知道茶和人到底是怎样一种微妙的关系,所以一直想策划一本关于茶的图书。

今年春,好友老孔去贵州游玩,带回一种茶,叫“琥珀红”。他一回京,就兴奋地向大家分享这款茶。没有泡之前,闻着干茶的香气,就让人怦然心动。这么香的茶,居然不带烟火气。那种香似乎极浓又极淡,香得理所当然,香得芳华绝代。

喝了琥珀红,听到了制茶人牟小虎和他家族的故事。听完之后,怦然心动。一直想做的茶的选题,终于遇到了最合适的时机,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了。于是,我专程从北京去贵州拜会小虎老师。去之前做了种种臆测,心想一个可以创制一种名贵红茶,填补一省空白的茶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是更像一个农民,还是更像一个专家?

贵州民族学院的老师小登儿带我去到惠水县牟氏茶园的时候,小虎老师不在。在周边转了一圈,回到茶园。上厕所的间隙,小虎老师回来了。我不揣冒昧,上前就自我介绍。牟老师说:快来、快来,喝茶、喝茶。

高个精瘦,朴实内敛,双目有神,既不像农民,也不像专家。这是我对牟小虎的第一印象。在凉棚里,烧上水,拿出琥珀红,没来得及泡,就有一对年轻夫妻过来买琥珀红。他们和牟老师是老熟人了,于是大家一起坐下,请来买茶的茶馆女主人泡茶。牟老师拿出从外地带回来的糕点请大家吃,没来得及好好说话,旁边的两条狗叫了。一条叫小黑妞,一条叫灰姑娘。小虎老师说小黑妞嘴馋,他拿着糕点,走过去,喂两条狗。我心想:爱狗的茶人一定是好茶人。


茶馆的主人要回去打理店面,两夫妻匆匆走了。小虎老师的爱人是翦伯赞的孙女,娴淑温婉,是我们湖南常德人。她跟我们打过招呼就跑到茶园里干活去了。这时候,小虎老师、小登儿老师、我三人才真正进入聊天模式。

抗战爆发,浙大西迁,先后换了建德、泰和、宜山、遵义四处校址,最后在遵义办学7年,并在遵义湄潭创办湄潭实用职业学校。小虎老师的父亲牟应书老先生是湄潭人,当年有是因缘,牟老先生考入了湄潭实用职业学校茶科第一期学习。于是,一个山里娃,接受了学界名宿、留学博士的教诲,也收到过他们馈赠的皮鞋、皮袄。抗战胜利前后,大师们陆续回到了他们自己的家乡,李联标去了浙江,并亲自参加了中茶所的筹建工作;刘淦芝则去了台湾,成了台湾茶业的领军人物;张天福去了福建,成了茶学泰斗、业界寿星……从那以后,湄潭茶场就靠当地人担起重任。从那以后,牟老先生一直没有离开贵州。从那以后,一个家族和一省茶叶的兴衰就紧紧联系在一起。

牟老先生一辈子与茶结缘,种茶、制茶,制心一处,心无旁骛。老人是著名茶学家李联标的学生,是国家农业部的专家评委,也是现代黔茶当之无愧的元老级人物。他创制了绿宝石茶,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采用一芽二三叶为原料获得国际金奖的绿茶。这款茶如今行销全世界。令人惊讶的是,这回在贵阳见到的很多茶人都知道绿宝石,却不知道牟应书。

小虎老师的外公是当地杜月笙式的人物,因此,小虎老师的母亲曾被打成右派。一家人也因此而不能在一起生活。不过这些事情,牟应书老先生从来不谈起,他只管种茶、制茶,一直爱党爱国。他身上体现出来的茶人精神,正如中国茶一样,万千味道,全在一杯清水中。

小虎老师说他母亲是大专生,父亲是中专生,他初中都没有念完就开始学做茶。我问小虎老师,是不是受家庭影响,生来就爱茶。小虎老师说:当初并没有想这么多。家里兄弟姐妹五个,生活困难,只想做茶赚点钱,帮帮家里。


摄影:欧东衢

听到如此可爱的回答,我心下不禁有些凄然。默默无闻的一个制茶家族,现在愿意向大家讲讲他们的故事。我想这些故事一定会非常好听。小登儿老师、新华社贵州分社的摄影记者欧兄,也是牟小虎老师的好友,这次由他们执笔、摄影,一定可以泡一壶好茶。


这次也去了贵州的古茶之乡久安乡,见到了800年的老茶树,知道了茶树之乡哺育出的名人姚茫父。在贵阳,和诸位茶人围坐喝茶,畅谈奇闻趣事,我真的已经把这些初次见面的朋友当作了故人。

希望下次去贵州,可以带着一本好的茶书,与诸位茶友换一泡好茶喝。

黄小龙

2016/5/25

 

2016-05-25 01:52:04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0030d0102wjl8.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