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5月16日是中共发动文革50周年的日子,诡异的是由刘云山操控的中共宣传系统,当天却对文革话题避而不谈,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直至当日午夜,北京最高层通过官媒罕见发声,明确指出〝不会也决不允许文革这样的错误重演。〞并强调不允许习近平的相关战略受到〝文革〞问题的干扰。
中共宣传口的上述表现引起外界广泛关注。在此之前,一些〝毛左〞先后在北京大会堂和西安等地搞活动,被指〝为文革招魂〞。而在文革50周年当天,陆媒却对文革话题〝一言不发〞。
有分析认为,上述两种诡异的举动都是江派常委刘云山针对习近平的〝高级黑〞行动,试图对外释放习近平要走文革老路的信号。而官媒连夜发文否定〝文革〞,据说是来自习的指令,这不仅表明了习近平否定文革的态度,也包含着习当局对刘云山的严厉警告。
文革50周年当天 陆媒罕见〝静悄悄〞
今年5月16日正逢毛泽东发动文革50周年,外媒纷纷刊发有关文革专题的文章,专家学者也纷纷发表评论,反思〝十年文革〞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危害。
与此同时,外界舆论也普遍关注北京当局在这一天会释放何种信号。奇怪的是,陆媒当天对文革话题异常沉默。海外媒体和大陆网民对此纷纷发表评论,并担心这是否意味着北京当局要走文革的〝回头路〞。
有分析认为,陆媒这种离奇的沉默,不排除是刘云山控制的宣传系统对习近平采取的又一种〝高级黑〞,目的是想达到类似〝红歌会〞那样的效果,煽动〝毛左〞以及外界舆论对习当局的不满情绪。同时对外释放习近平是〝毛泽东第二〞的信号。
前几天,一些〝毛左〞先后在北京大会堂和西安等地搞〝红歌会〞等各类活动,外界称其〝为文革招魂〞。对此,中国军事学院出版社社长辛子陵、中共前政协副主席马文瑞之女马晓力等学者一致认为,这种〝文革逆流〞是刘云山操控中宣部搞起来的,是刻意释放习近平要走文革老路的信号。
最高层半夜发声 警告意味明显
北京时间17日凌晨零点,中共官媒人民网突然发表《人民日报》评论员〝任平〞的文章《以史为鉴是为了更好前进》,并被大陆多家门户网站和媒体以标题〝决不允许‘文革’这样的错误重演〞连夜转载。
文章强调,十年浩劫给中国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也让许多中国人留下了永久的人生伤痛。那份集体记忆无法抹去。彻底否定〝文革〞,有助于中国社会对各种失序的危险保持高度敏感和警惕。
文章最后说,〝文革〞不能也不会卷土重来;中国今天的格局中已根本不再有〝文革〞的位置。
海外博闻社引述消息人士的说法指,该文章的出台,实际是来自〝最高当局〞的指令,连夜表明当局的态度。为此,中共网信办在16日晚上提前通知各大门户网站,将有〝重要稿件〞出台,要求各网站做好配合准备,全网推发。直到17日凌晨零点,这篇署名评论才正式出台。
值得关注的是,文章直接提到了习近平和他的〝四个全面〞布局,并称不允许相关战略受到〝文革〞问题的干扰。
这被认为是习当局对刘云山的严重警告。据港媒此前披露,习近平上台以来,有〝左王〞之称的江派常委刘云山,利用其掌控的宣传系统不断搅局,甚至故意扭曲习近平的形象,试图以〝文化政变〞的方式让习近平四面树敌,从而为废黜习寻找机会。
中外学者:习近平不会走文革路
对于近期中国大陆〝文革思潮〞的出现,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但一些中外学者普遍认为,习近平不会走文革的老路。
据美国之音5月17日报导,德国科隆大学现代中国研究所教授文浩(Felix Wemheuer)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我不认为习近平希望看到文化大革命的这种事情发生。〞他说:〝现在的习近平和其他人,他们的家庭也是文革的受害者。所以,我认为习近平只是利用毛时代的一些东西,但是他不会走文化大革命的道路。〞
前中共军方著名学者、千秋功罪毛泽东的作者辛子陵5月10日对美国之音表示,尽管目前复辟文革的极左思潮泛滥,但是中国不存在再来一次文革的土壤。他说:〝这个东西不可怕,习近平会顶住这股逆流。中国确实搞不起来文化大革命来。现在是什么时候了,人民觉醒了。〞
辛子陵表示,这股文革复辟思潮,受到中共一些高层的支持,目的是干扰需要进一步推进的反贪〝打虎〞,干扰当局打击以江泽民和曾庆红为代表的最大老虎。
他说,有人企图再次发动文革来搞乱中国。〝只有文革闹起来,全国一乱,就顾不上他们了,他们甚至可以站出来批评习近平怎么怎么地,要复辟要怎么地,整个转移反腐打虎的政治大方向。〞他还说,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反贪〝打虎〞,直到把曾庆红、江泽民这样的大老虎抓出来。
责任编辑:文谨
来源:新唐人
本文标签:中共, 习近平, 刘云山, 北京, 大陆, 学者, 文化, 文化大革命, 文章, 文革, 新唐人, 毛左, 毛泽东, 网站, 美国, 美国之音, 辛子陵, 革命
2016-05-17 08:00:05
原始网页: http://www.bannedbook.org/bnews/cbnews/ntdnews/20160517/534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