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随着中国大陆银行净利润迅速降低及不良贷款率的上升,银行体系的风险日益暴露。近日,中国知名经济学家易宪容发布警告称,中国银行体系出现前所未有的脆弱。
据4月18日前发布年报的中国18家上市银行年报统计,2015年18银行净利润总计1.21万亿元,同比增速进一步放缓5.48个百分点至1.91%。其中,五大行增速降至0.69%(2014 年:6.52%),几乎归零。
公开的资料还显示,2016年三月底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增加到了13,920亿元,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超过2%,中国农行更高达2.39%。
国际金融机构认为,当前中国银行业亏损惊人。2016年2月,对冲基金黑曼资本管理公司创始人Kyle Bass曾认为,中国银行业股本亏损可达3.5万亿美元(约23万亿元人民币)。法国兴业银行最新的报告指,中国银行业的整体损失或会达8万亿元人民币,等于商业银行资本的60%。如果通过债转股把一些企业不良贷款转去银行,问题可能会更大。
针对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问题,大陆经济学家易宪容近日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大陆银行体系从以下几方面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脆弱。
易宪容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曾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
从存贷利差全面缩小看
易宪容说,从内地银行的利润增长点在一年内突然消失,就可看出银行业体系的脆弱。
对于内地银行业而言,利差是盈利模式的核心,随着内地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存贷款利率全面放开,内地银行存贷款利率全面走低,一旦利差全面缩小,内地银行业的利润肯定全面下降。
易宪容认为,尽管近两年政府总希望降低金融市场的融资成本,向市场注入更多的流动性,让实体经济的企业更有动力增加投资。事实上,内地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的确多了,但是这些钱并没流入实体经济、房地产,或在金融体系内循环,令内地金融市场炒风四起,亦让内地银行业的利润急剧下降,变得更脆弱。
从产能过剩 社会需求下降看
易宪容认为,中国这个以银行业主导的金融市场,企业绝大多数融资都来自银行体系(目前占整个社会融资规模仍达70%),内地不少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企债风险增加、整个社会需求下降等都会反映在银行业,这些都容易令银行业变得脆弱。
从信贷扩张 房地产泡沫化看
易宪容说,2009年来的信贷过度扩张更表现出内地银行业的脆弱,这种信贷过度扩张的资金流向“房地产化”经济或让经济房地产密集。
据中共央行资料,2009年至2016年季度,内地银行人民币贷款累计达59.45万亿元。内地银行信贷出现前所未有的过度扩张,特别是2015年来速度还在加快。
信贷的过度扩张导致房价迅速上涨。据中原地产的统计资料, 2004至2015年四个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房价上涨分别为374%、346%、505%、420%。
易宪容认为,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完全是以投机炒作为主导,只要房价下跌及房地产市场出现周期性调整,整个市场预期将完全逆转。
而且这种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调整是不可能停下来,必致以房地产为主的银行信贷资产全面缩水,并由此形成严重的恶性循环,而导致国内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快速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内地银行体系的严重脆弱性将完全曝露。
从银行表外资产看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的银行理财规模已达到了26万亿,在过去一年时间中理财余额的规模增长了68%。
有分析显示, 2015年开始,银行利率市场化导致银行的净利差急剧缩小,使得银行净利润负增长,为了完成考核指标,银行只能通过做大规模来实现增长,但是做大贷款规模受到资本充足率的制约,还会受到监管部门的监管,于是就通过表外信贷进行业务扩张,大量的银行贷款通过银行理财的形式发放,这样不计入资本充足率,也不计入新增贷款规模。
这一做法导致在过去一年中增加的十多万亿理财余额,很多都是表外信贷。原因在于,随着经济的下滑,银行的不良贷款越来越多,中国的银行大多已经上市,为了粉饰报表,将大量的不良贷款转移到表外,通过银行理财来对接,表面上降低了银行的贷款不良率。但实际上,银行体系的实际坏帐率远远大于公开的数字。
分析人士称,26万亿规模,一年增加68%的背后,是中国银行业已经陷入了一个巨大的困局:“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超级大泡沫,而且可能已演变成庞氏骗局。”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孙芸
本文标签:人民币, 利率, 地产, 大纪元, 大陆, 房地产, 银行
2016-06-05 12:52:05
原始网页: http://www.bannedbook.org/bnews/cbnews/djynews/20160606/541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