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金融数据描述着“大问题”
1、从中央银行给出的5月末金融数据看,中国金融状况还是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按历史经验看,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率只有11.8%,增速比上月末低了1.0个百分点,已经是连续两个月增速回落,这好像有些收紧的迹象。但是,我们看到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了23.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8个和19.0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国金融系统当中的流动性并未出现短缺情况,而且要比去年同期的流动性情况好得多。
2、为什么M2增速和M1增速之间居然出现了11.9个百分点的落差?我们或许可以从存贷款数据中找到答案。我们看到,5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855亿元,100.10万亿元的余额同比增长了14.4%,尽管增速与上月末持平,但结构似乎正在发生着变化。比如,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359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825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564亿元。这个数据告诉我们,银行发放给企业的贷款更加偏重于中长期贷款,问题是,非金融企业和机关团体贷款增加值远远高于短期贷款增加值,这是不是说明政府项目投资增长较快?因为通常而言,银行不会给民营企业中长期贷款。当然,我们看到多被民营企业使用的票据融资增加值大致与中长期贷款相当,这使得我们内心多少还是有了一点安慰。
3、当然,住户部门贷款增加575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7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281亿元,这说明住房市场5月份比较火爆,而实际也确实如此。
4、另一个数据告诉我们,中国企业外币贷款数量正在净减少,月末外币贷款余额7801亿美元,同比下降15.2%,当月外币贷款减少181亿美元。说明正在积极归还外币贷款,这里可能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企业归还外债的意愿。与之相对应的是: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83万亿元,而外币存款减少88亿美元。
5、从存款数据看,企业大幅增加的贷款,尤其是中长期贷款尚未有效使用,这一点体现为5月末,在当月增加的1.83万亿元人民币存款当中,住户存款只增加543亿元,而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5415亿元。注意:第一,这可能就是M2增速减低,但M1增速却在大幅增长的关键原因;第二,过去通常会在万亿量级的住户存款,为什么突然仅增加543亿元?这是不是太少了?为什么?这当然说明居民存款意愿大幅降低,那钱去哪了?是不是涌进住房市场了?或是去购买黄金了?如果是这样,那将会发生居民存款向企业存款的转移,那相对的企业存款增幅是不是有些偏低了?哦,好像明白了。估计是相当一部分居民存款去购买了其他投资品,比如货币市场基金。因此我们看到,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5018亿元。
6、这样的问题必然带来两大后果:第一,银行经营难度大幅提高,其赖以生存的、低成本的居民储蓄越来越难以获得,而能够得到的是“货币投机资本”在银行的高成本存款,这样的情况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吗?第二,货币投资势力还在增强,还在威胁中国的金融安全。有人会说,那没办法,这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我说,这是屁话。我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关键原因是“制度性错误”。银行、银监会只会对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它们用行政的力量压住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但对其他金融机构开发金融商品利率(或收益率)不闻不问;而且,货币市场利率和存款市场利率长期存在一倍左右的利差,那当然会使货币基金更具吸引力。
7、所以,不改变上述不公平的市场规则,等于谋害中国银行业。2015年年底的数据显示,中国货币基金规模达到了4.57万亿元,意味着两年半的时间了,货币基金扩张13.5倍。这不是一个巨大的金融问题吗?
8、为改变现状。中央银行必须进一步压低一年期货币市场利率,使之达到1.5%、甚至更低的水平。同时,通过降准和短期货币置换,引导银行存款的期限结构长期化,大幅减低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的风险。这是保持中国金融安全的重要举措,否则商业银行风险只会越来越大,而为做空中国提供借口。我想,央行没有权利拒绝这样的作为。
9、数据显示,5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日均交易量比去年同期增长41.2%。其中,同业拆借、现券和质押式回购日均交易量分别同比增长61.7%、32.8%和40.9%。增长是不是非常快?这不新鲜,这几年货币市场日均交易量动辄就是30%以上的增长。为什么?说明什么?我认为,这是中国金融快速短期化的典型表征,这是大问题。因为,这样的金融机构,必定导致中国经济“脱实向虚”,必定导致中国经济杠杆率不断上涨,必定导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必定导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巨大。
2016-06-16 03: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