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国货汽车品质有了极大进步,其中一些“精品”已经直追合资货,但“偏见”仍然存在于不少人的头脑中。
吉利把自家的博瑞和本田的雅阁拆解成一堆零件,一样样地去对比,并搞了直播,无非是想当众证明一下,博瑞并非是“靠脸吃饭”。
“靠脸吃饭”就是卖相好,是所有商品最基本的竞争力之一。大家买东西,当然首先会去选那些好看的,哪怕是买土豆黄瓜,也会挑顺眼的往菜篮子里放。在汽车行业尤其如此,所有的购买倾向调查都会告诉厂商,汽车的外观和内饰是决定潜在用户是否购买汽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但这个汽车圈儿的基本生存规则,如果放到中国品牌汽车身上,就会受到“习惯性质疑”。之所以称之为“习惯性”,是因为有些人对国货品质的怀疑和不屑“持之以恒”。
汽车外观和内饰确实属于“表面文章”,表面文章做好了,不见得内在品质一定好,但肯定也不代表内在品质一定不好。如果洋品牌的外观和内饰比较出色,那肯定是一片赞叹,而中国品牌的外观和内饰即使超越了洋品牌,话题也会“跑偏”,肯定会有人说,这车是个“样子货”。
▲汽车外观和内饰设计,是吸引买家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也就是为什么优秀的汽车设计师会在汽车公司中享有很高的地位
不能否认,的确有一些中国品牌汽车投机取巧,靠“山寨”人家的外观获取销量;也不能否认,的确有一些国货汽车外观内饰“越级而立”,但机械素质平平——但凡事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有的国货已经做到“内外兼修”,你也不能视而不见。
如果一部中国品牌汽车,比如博瑞,外观内饰不比同级洋品牌差甚至有所超越,配置又高到没有朋友,你试驾时感觉好开好用,机械完善度也没话说——这时候,又会有人站出来指点,你不懂车,对车的理解太肤浅。
有些汽车界的专业人士,最大的本事就是要让别人感觉到不懂车。你说外观内饰,他肯定跟你说做工;你说做工,他肯定跟你说机械素质;你说机械素质,他肯定跟你说悬挂调校转向手感;你要说底盘,他又会跟你聊汽车血统和文化。总之,把你说到不懂为止。
你要是选台中国品牌车,一准儿会被某些车评人不屑地、果断地划到不懂车的那一拨人中。
懂车固然很好,但真正的懂车,应该是懂得选一款合适的车。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人们的想法丰富多彩,全球几个主要汽车市场,都有风格差异很大的“特色车”。欧洲流行的小型车操控灵活但空间局促,而日本流行的微型车擅长压榨空间但谈不上操控性,你说,欧洲人和日本人谁更懂车?日本销量排名第一的车型是主打节油的混动车,而美国销量排名第一的是高油耗的大皮卡,你说,美国人和日本人谁更懂车?
中国人喜欢气派的外观、“高级”的内饰、宽畅的空间,难道就是不懂车?外观气派总比外观寒酸好,谁不想自己的车体面一些?“软包”内饰就是比硬塑料看上去有档次,摸上去手感好;空间宽畅一些,坐进去就是舒服。
大多数中国品牌汽车的历史只有十几年,从吉利1998年下线的第一辆车豪情,到2015年上市的博瑞,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十几年中,中国品牌汽车身上发生了什么。
中国品牌汽车的品质今非昔比,虽然整体品质跟国际一线品牌还有明显差距,但个别优秀的车型已经直逼洋品牌,在某些方面甚至有所超越。现在的问题是,“习惯性质疑”如影随形,已经形成偏见。
一种偏见是“中国品牌的优势不算优势,洋品牌的优势才算优势”。
评价一款车会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可靠性、安全性、外观和内饰、价格、配置、操控、油耗等。如果跟同价位合资车型对比的话,中国品牌车型的内饰用料一般会更好,空间会更大、配置会更高,但这些方面的优势在某些人眼中根本不值一提,觉得靠“面子工程”和配置讨好买家是投机取巧,用户冲着这些方面去选车就是肤浅不懂车。
“懂车”的人应该知道,汽车想搞好“面子工程”也是需要大量技术和资金投入,也是一家汽车公司研发和制造水平的重要体现,哪里就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好的。而且,谁也别说自己注重机械素质,不在乎汽车的空间、内饰用料和配置,毕竟大家开的不是拉力赛车,一个正常的汽车用户,怎么会不在意这些直接决定汽车舒适性的方面?
还有一种偏见是对中国品牌汽车求全责备,你要说哪款车好,他就要求这车不能有缺点。比如说,人们看博瑞这种国货明星车的眼光,就比看洋品牌同级车挑剔得多,觉得既然你敢说自己品质不错,那怎么会有异响?怎么油耗表现一般?其实,国际大牌的主力车型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小毛病就不说了,断轴、烧机油、变速箱死机之类的大毛病,一样会出现。
不管见没见过、开没开过,一提到中国品牌的车型,就一口咬定“品质不行”、“跟合资车比差远了”,这才是最大的偏见。
这种偏见,在“懂车”的汽车专业人士中有,在媒体圈中有,进而,传染给一些汽车消费者,有些人想都不想、看都不看,就会把国货排除在采购名单之外。
中国品牌汽车,是在“习惯性质疑”中成长起来的。这是没办法的事,起步阶段的国货外观山寨、做工粗糙、可靠性差,给大家留下的印象不好。十几年时间过去了,国货汽车品质有了极大进步,其中一些“精品”已经直追合资货,但“偏见”仍然存在于不少人的头脑中。
多受点质疑不完全是坏事,多被人挑点毛病也不是坏事,至少可以逼着国货加快品质提升的速度。只是偏见应该少些,不能把洋品牌汽车的优点放大去看,也不能把国货的缺点放大去看。
“拆车”本是汽车行业里比较私密的事,汽车公司都会买来竞争对手的竞争车型,拆成一堆零件,借此研究对手造车的秘密。吉利这次公开直播拆车,可以让大家直观了解一下博瑞和竞争车型用料和做工的大概情况,无非是想证明自己不比合资对手差。不管大家从中看出了什么门道,这种行动最大的意义是可以吸引中国消费者对于国货汽车品质的关注。
如不出所料,这种举动照例会收获一些“习惯性质疑”,比如,“用好零件就能造出好车吗”?、“汽车最重要的不是用料、做工,而是设计和调校”等等——当然,这些“专业”点评肯定会是来自“懂车”的专业人士。
这些质疑确实很“专业”,光看拆车,确实没办法全面地了解一款车。所以,国货汽车到底好不好,大家也别光听各路专家在那里打嘴炮,建议还是抽空到4S店里看看、试试新一代的国货汽车,你亲自开着出去在路上跑跑,或许会有不同的看法。
——————————————————————————————————
“东拉西车”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6-07-25 21: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