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中国中央银行一说到“杠杆过高”的问题,立即就是企业如何如何,金融机构如何如何,而永远不承认自己的政策出错,这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不意识货币政策和金融改革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就不可能看清中国金融、企业杠杆过高的关键原因,也不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实状况,于是就会出现“通过金融去杠杆带动实体经济去杠杆”——这样有失偏颇的看法。
之所以要给出这样的评论,是因为央行研究局王宇、杨娉两位研究员在“中国金融论坛”上撰文提出了对《我国高杠杆的成因及治理》的看法,文章最后提出,治理中国高杠杆问题,需要“通过金融去杠杆带动实体经济去杠杆”。不错,对此看法,我不敢苟同。我的问题是:如何实体经济去不掉杠杆,金融杠杆如何降低?如果金融不努力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资本条件,实体经济又如何去掉杠杆?所以我认为,实体经济去杠杆与金融去杠杆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是一个需要协调共进的事情,而不是谁带动谁的问题;所以我认为,通过金融去杠杆带动实体经济去杠杆的提法是错误的,它不仅缺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更缺乏对货币政策自身错误的认识。
中国产能的确有过剩的问题,中国库存的确有过大的问题,但这其中是不是也有多年货币政策与金融改革抑制中国有效需求的原因?我认为,央行不要总是责怪别人,而最该检讨的就是自己。因为,不改变中国金融短期化的趋势,不解决中国金融不生成资本的问题,不去除中国货币“明松暗紧”的市场机制,中国的有效需求就无从释放,产能会越发过剩,杠杆只会越去越高。
解决中国的解决问题,一切都必须源自尽快使之进入良性循环状态。“三去一降一补”——五项任务绝非彼此孤立,而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所以,必须找寻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就事论事、各自为政的单独行为。但是,我看到的事实是,现在中国实现上述五项任务的做法,既不讲辩证法,也不讲系统论,各部门仅从自己的角度想问题,只从自己的角度做文章,最后很可能又是“一团糟”。
我认为,要系统性地完成“五项任务”,必须从“降成本”入手。因为,只有“降成本”才会使实体经济重新焕发活力,才会使投资逐渐增加,才会使民间资本从新开始增长,中国经济才会进入良性循环状态,股票市场才会变得活跃,才会激励投资者信心,股权融资才会增加,杠杆率才会降低。所以,中央银行的当务之急不是去除金融杠杆,而是要想方设法降低金融成本。
有效降低金融成本两个方向:第一是扭转金融期限结构,使得中国金融趋向长期化,更多地生成实体经济急需的资本;第二是真正有效降低贷款市场利率水平,尤其是民间企业获得资本的成本,而不是以“平均利率降低”去自欺欺人。如果说,金融长期化过程就是“去除金融杠杆”的过程,那我认账,但我十分担心“好经念歪了”。如果中央银行依然把“货币紧缩当成去杠杆的手段”,那真是要多糟糕有多糟糕。因为,经济增长失速还会卷土重来,政府拖住经济的手还会不断出现,国有实体经济、地方债务规模还会随之放大。
所以,央行只看到金融资源向“软约束部门”集中是错误的,而必须看到这样的集中是因为金融短期化导致的货币隐性紧缩破坏了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而不得不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的必然结果。
所以我们说,央行先不要管杠杆,而先要大力推动金融成本的降低,推动中国经济良性循环,进而让实体经济去杠杆的过程自然而然地进行;同时,当实体经济去掉杠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推动金融杠杆不断降低。
央行认为,2015年以来,我国金融领域杠杆率明显上升,大量未能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在金融市场中涌动,先后引发股票市场异常波动、债券市场杠杆率上升和保险公司利用高杠杆资金举牌上市公司等事件,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我认为,央行说错了。股市、债市加杠杆是金融短期化的必然结果,是错误货币政策导致中国风险偏好大幅降低的必然结果,是金融改革错误地导致金融监管不断放松的必然结果。
所以我认为,要想中国经济良性循环,必须先从央行着手,请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才有可能找到中国经济根本性的解决方案。
2016-08-29 03: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