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一直到最后,观众们也无法确定故事的唯一解释——这就对了,《你好,疯子》本来就是一个开放式的文本,留给了观众极大地阐释自主权。女主角安希与那七个疯子角色究竟是什么关系,医生究竟怀着何种目的,整个故事究竟哪些是真实发生的……
凡此种种,都成为《你好,疯子》冷冰冰的丢给观众的一道问答题,影院灯光亮起后,仿佛还能看到编导坏笑着躲在银幕背后,对着观众们不紧不慢的来一句:“你好,疯子”,然后悠悠的看着观众们陷入剧情的漩涡中……
从成功的舞台剧到院线大电影,早有“开花麻花”的几部成功作品在前,《你好,疯子》算是从话剧到院线电影这一IP转换路径的自然产品。不过话剧到电影在电影史上早已有之,甚至电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从舞台剧脱胎而来,根据优秀的话剧作品拍电影,就该是电影项目开发的题中应有之义——从托尼奖到奥斯卡奖,一步之遥而已。
《你好,疯子》的前半段剧情逻辑展开在某种“22条军规”式的“疯人院悖论”之中——暨疯子不得自证,也不得自为反证,这跟法律上“任何人不得被强迫自证其罪”的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七个疯人院的疯子麇集精神病医生面前,丑态百出的意图证明自己没病时,耳旁不由得想起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引用的帕斯卡那句话:“人类必然会疯癫到这种地步,即不疯癫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
七个疯子,或许应对着“七情”,我的臆测而已,跟安希之间有着某种隐秘的奇特关系。当然,王自健、金士杰,甚至莫小棋们的演技都不错,女主角安希的扮演者万茜更是在最后用一己之力撑起了整部戏。安希无疑是当代都市人的一个典型写照,在她的成长历程中,遭遇了许许多多“疯子”的侵袭,而《你好,疯子》这出大戏,正是对都市人心灵压力的一次银幕变奏。
福柯考察“疯癫”与文明的关系,早年间有“愚人船”,世俗世间与疯人是对话的,但随着后世疯人院(精神病院)的建立,疯子们被疾病化了,“正常人“也不再与他们对话,而是通过疯人院将之隔离,并经由完全技术化的现代精神治疗方式,通过所谓“专业”的精神病医生和药物来“治疗”疯人们,“疯癫”于是成为与“文明”相对的另一个概念,如果被判定为是疯人,那就相当于被剥夺了在“文明”社会里自处的权利。
《你好,疯子》的深层意涵或许正是在考量此一概念关系,某种意义上,“疯”与“不疯”只是一对人为的二元对立概念,谁又不是疯子呢?片名一句“你好”,不啻于对生活在“文明”重压下时时有可能堕入“疯癫”深渊的我们的最大善意。
在当代社会的重重重压下,谁是疯子?谁又不是疯子?谁的身边没有疯子?一句“你好”,或许正是对于整日游走在疯癫与文明边缘的我们,最善意的问候,我们只是侥幸被认为是正常的,如果有一天我们需要被迫证明我们不是疯子,我想我们做不到。
所以我们必须保持善意,对每一个身边的人,无论如何,要善意的问候他们。
来,跟我一起念——
你好,律师;你好,司机;你好,医生;你好,记者;你好,公关。
你好,观众;你好,导演。
你好,疯子。
2016-12-04 19: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