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慈湖陵寝,也叫“慈湖蒋陵”,位于台湾桃园县大溪镇福安里,是蒋介石的陵园。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没有下葬,其灵柩暂厝于此。现在。这里作为桃园县“两蒋文化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
慈湖位于桃园市正南,原名埤尾,是一座人工水库,山明水秀,景色幽雅。老蒋来台后,觉得此地与老家浙江奉化的景色很相似,为追思慈母王太夫人,遂将此地改名为慈湖。沿湖遍植黄椰子、蒲葵、修竹,绿意盎然。老蒋非常喜欢这个地方,死后灵柩也安放在此。
沿着湖边往北走不多远,就见一个不大的四合院掩映在树林之中,这就是慈湖宾馆,原为蒋介石的行馆,去世后成了“蒋公陵寝”。
民进党执政期间,陈水扁大搞“去蒋化”,慈湖陵寝于2007年12月24日起停止开放并撤哨。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陵寝得以重开,哨兵及交接班仪式得以恢复。
跨过陵寝的门槛,有一个屏风,像一个照壁。上有5只蝙蝠,象征五福临门,中间一个大大的福字。
陵寝,为仿四合院闽浙形式的砖造红瓦平房,造型朴素,规模不大。
正厅墙壁上悬挂有老蒋的遗像,中间安放着黑色花岗岩的灵柩,蒋介石的遗体就躺在里面。灵柩前是一个由黄色雏菊扎成的十字架,标明了蒋的基督徒身份。根据江浙一带的习俗,人死在异乡而又暂时未能归葬老家的话,就先予浮厝方式处理。所谓浮厝方式,是指灵柩离地三寸,在四个角垫高。采用这样的殡葬方式,是为了让子孙能在不破土刨坟的情况下,轻易地迁葬先人。
虽非假日,出去参观的陆客,前来拜谒的当地人也不少。很多人在灵柩前鞠躬致礼,偶有年长者磕头哭泣者也不鲜见。
从老蒋陵寝出来,有一大片绿草如茵的亲水园区,这里就是俗称老蒋铜像收容所的“慈湖纪念雕塑公园”了。
这个公园由大溪镇乡公所设立于1997年,2008年重新开放参观,设置有152座蒋介石铜像,是全世界唯一为单一个人的雕像所设立的纪念园区。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执政的民进党推行“去蒋化”,台湾各处的蒋介石铜像纷纷被拆除,面临着回炉炼铜的命运。蓝营执政的桃园县将各地拆除的两千多个铜像收集来,选出其中艺术水准较高者,建成这座雕像公园。一度被讥笑为“铜像收容所”,现如今已经成了一处游人如织的景点。
这些雕像雕像或立,或坐,或骑马,或拄杖,各种姿态;其神情或庄重,或威严,或微笑,或安详。据说这尊骑马的雕像是取自北伐时期的形象。
这几组,中间坐着一个老蒋,四周环绕一圈老蒋,相对而立,看上去有点滑稽。
最夺人眼球的是这尊号称全台湾最大的蒋介石坐像。它原来矗立于高雄文化中心,1996年被拆解成117块,2008年由艺术家重新组合,但因很多碎块已无法拼接,重建后雕像仍然残缺不全,被命名为“伤痕与再生”,俨然成了一个“结构主义”的现代派作品。
2014-01-16 18: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