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日本天天“蒋”(8月16日篇)
在当今的中国,房子已经成为了人们梦寐以求的“奴隶主”——“房奴”总比无房的自由身好。大都市如北上广深,甚至乎港、澳,寸土寸金的现实让多数人只能“望房兴叹”。看看邻国日本,大都市的房价,当然也是全球驰名的高昂。
然而,近年来,日本国内的“空置房”却越来越多。据报道,1988年时,日本全国约有395万空置房;2008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757万,占全国房屋比例的13%。最近的数据则显示,现今日本全国约有820万套房屋是无人居住的。
和中国不一样,在日本将买房作为投资的手段,收益显然不如在中国“油水”多。从买房的那一天起,各种税费就开始剪不断,中途不论是买卖、交换亦或是赠予等,所需上缴的税费种类更是令人瞠目结舌。因此,购买房屋作为增值手段,并不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其实,日本这种现象背后,有许多因素共同助力造成。二战以后,一方面,日本社会家庭结构变化巨大,从大家庭转化为核心家庭的趋势下,儿女与父母分居,原本的一家人则不再居住在同一屋檐下,而是分居在几个屋檐下。另一方面,随着时间推移,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数量萎缩,也使得无人居住的房子也越来越多。
房屋的确是稀有资源。可是,对于日本的地方政府来说,这些无人居住的房子其实是浪费财力、物力、人力的大麻烦。空置的房屋,早已经有过成为犯罪窝点的先例;长期空置的房屋遇到如暴雪等恶劣天气而倒塌,伤及邻居、路人的案例也比比皆是;甚至是一个烟头引起一场大火,也实在够“喝一壶”的。
现在,日本不少地方政府推出举措敦促屋主管理好自己的房屋。秋田县大仙市政府为防止空置房年久失修而伤人,在发现空置房有此危险迹象时,开始通知屋主进行维修。若屋主没有行动,则政府替为维修,再由屋主“埋单”。还有一种更为温和的做法,京都市政府则极力劝空置房的屋主们将房屋出租、交易,既能让屋主受益,也能减轻政府的一些负担。
但是,日本各地政府对空置房屋的处理又是收效甚微的。首先,政府在查证屋主身份的过程中,就会遇到难题。如果政府的税务部门提供了屋主的信息,就会被视作违反了保密义务。此外,空置的房屋所缴的税款比空地低,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房屋破旧,屋主也不愿拆除的原因之一。
对此,日本厚生劳动省另辟蹊径,决定以“朱门酒肉”拯救“冻死骨”——今年4月,劳动省开始了一项试点工程,将空置房屋提供给低收入老人居住。这个工程旨在鼓励房屋拥有者出租不在使用的房子给低收入老人。在这个工程中,非营利组织将为高龄租客提供日常生活的帮助与支持,以缓解房主对于发生老人“孤独死”的担忧。同时,国土交通省也正在计划讨论放宽与《建筑基准法》相关的条例,使空置房屋“变身”团体家屋或其他老年服务机构更加便利。
将空置房屋转换为高龄低收入人群的福音,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行政作为。但是,这项工程毕竟牵涉到屋主的个人意愿。也就是说,如果要将这个实践普及开来,是否给了空置房屋主足够的动机去响应号召,能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很是关键。■
2014-08-16 22: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