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回良玉:坚守底线红线高压线
Friday, October 24, 2014 8:03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回良玉

核心提示:10月16日,前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中国文化报》发表题为《我所感怀的人文情理》的文章。回良玉在文章中说,在跟随时代潮流的同时,务必坚守那些永恒的人生价值,坚守好“底线”“红线”和“高压线”。

我所感怀的人文情理

回良玉

告别了繁忙紧张的公务,多了些悠闲自在和温馨的交往;舒缓了忙碌奔跑的脚步,多了份从容安逸和静谧的沉思。回眸自己走过的人生旅程,总有一些足迹让人铭诸肺腑而历历在目;回首自己经历的人生往事,总有一些情感使人铭心镂骨而难以忘怀。这段时间以来,我以善良的心趣,透视过往的世事,解读人生的操守,浅释人文的情理,因“情”动心,以“情”为题,行文抒“情”。其中,《我的黄山情怀》以礼赞大美景致抒情,感物悟道;《我的残疾人情感》以敬仰生命阳光抒情,感动震撼;《我的三农情缘》以眷恋厚重事业抒情,感悟论理;《我的家乡情结》以追寻浓浓乡思抒情,感恩怀念;《我所体悟的民族情谊》以展现民族风采抒情,感念阐释;《我所认知的水乡情韵》以品味上善若水抒情,感叹赞美。这六篇文章,无论是赞叹、激赏还是眷顾、追忆,字里行间都饱蘸着我的经历足印所踏出的体察之情、家国抱负所充盈的感恩之情和人生百味所引发的哲思之情。

“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情是生命的灵魂,我们的情感随生命而同来,我们的世界因情感而精彩。古人云“道始于情”,“通情”方可“达理”,“薄情”必然“寡义”。没有情,就没有人生的出发点和归属感;没有情,就没有生活的韵调和意义;没有情,一些冠冕堂皇的道理便显得苍白无力;没有情,也不会有社会的温馨和动力。写完“六情”以后,我总感到意犹未尽、情犹未了,于是就有了此文,试图对人世间的情感作一个简要梳理,对生活感怀中关于“情”的道理作一些粗略探析,对情与理的关系和以情悟理、以理度情作一点浅显思考。应该说,这是对之前所写“六情”的一个回顾和概括,也包含了我对人文情理的一点感悟心得。人有七情,此篇就算是“六情”之后的第“七情”吧。

一、情为何物

人非草木,必然有感。心非顽石,必会生情。那么叩问,情为何物呢?《说文解字》说:“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礼记》云:“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荀子》说:“情者,性之质也。”《吕氏春秋》注云:“情,性也。”先贤诸多定义,纷纷纭纭,虽然所说不一,但趋向略同,指的都是人由心所生发的诸种反应。这种反应来自人的思维和感受,来自人的认识和判断,来自人的修养和修炼,并通过言谈话语、肢体动作、文字声像、行为方式表达出来。

情,虽只一个字,但内涵丰富,哲理深奥,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情,让人猜不透、想不清、看不明,有时剪不断、理还乱,但人们始终想方设法在回答它,却又始终不能给出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情,是人性人格的体现,是思想观点的表达,是理想志趣的外化。它是一种感受,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笃定、实在而又温暖的人际关系,是相互尊重的社会默契;它是一种体验,是心灵的彼此交汇,是人性的自然流淌,是生命的灿烂展现;它是一种担当,是对生活的包容,是社会的责任,是爱的奉献。总之,情是人生真谛的朴实回响,最终体现的是道德、精神、品格,着力追求的是真实、善良、美好,渴望得到的是幸福、信任、仁义。

人生一世,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也形成不同的感情。世上的情,有博大无私的亲情、关怀备至的友情、难分难舍的爱情;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共同奋斗共同繁荣的民族情、坚持信念追求理想的事业情;有山川风物花鸟鱼虫的自然情、市井百态人间万象的社会情、探幽入微格物致知的科学情,等等。在这些情中,有些情是血脉既存的,比如父母子女情、兄弟姐妹情、同胞骨肉情;有些情是后天形成的,比如战友情、同窗情、师生情、夫妻情、故乡情等等。不过,无论是友情、爱情还是亲情,抑或是其他情,从来不是单向而是双向的。古人有云,“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虽是修辞手法,却也是情的互动性的体现。只有这样,人之情才能不断递进、传承、流动、绽放,才能不断生长、壮大、成熟、收获。

二、情的力量

情,经常让人长久地回味、感怀和陶醉,既可以展示一个人的人缘、人格和魅力,也可以印证一个民族的理念、文化和力量。有人说,情如巍峨大山,深沉凝重;也有人说,情如弱水三千,滋润心田;还有人说,情如一杯烈酒,醉人心脾。其实,情之功用几何,会因情之类别、人之差异而迥异。有的情恩重如山、难以报答,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恩情;有的情回肠荡气、透骨入髓,如刘关张桃园结义、管仲鲍叔牙的友情;有的情山盟海誓、生死相许,如梁祝化蝶、罗密欧朱丽叶的爱情。情是无言的影响、无声的教诲、无形的力量,既可以使人暖心、舒心、宽心、安心,也可以使人感恩、感谢、感慨、感叹;既可以使人痴迷、疯狂、愤怒、悲伤,也可以使人冷静、理智、坚定、坚强;既可以使人出发、奋斗、成功、拥有,也可以使人省思、内敛、节制、终止。

对于个人修养来说,情是陶冶心灵的良策,是纾困解难的良术,是人间关爱的良方。人生在世,并非一帆风顺,逆境可能带来焦心、痛心、揪心,使人情绪暴躁、压抑郁闷、焦虑不堪,这时候就需要别人关心,需要自我鼓励。而情,就是人性通往至善的一把钥匙,在你难以承受压力时,为你打开一扇光明之门;当你孤独无依时,为你张开一个温暖的臂弯;在你心烦意乱时,陪你一起承担;当你欢心愉悦时,与你一起分享。总之,情能使人们远离孤单和寂寞,摆脱苦涩和忧伤,给生活增添斑斓和精彩,带来乐趣和甜蜜。人应该学会从情感中获得生命动力,注入正面能量,让自己的人生阳光灿烂。

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情是良好人际关系的粘合,是对迷误、焦躁、浮躁的包容,是对无聊负面情绪的化解。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问候,都可以展示给人关心、暖心和爱心。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善于运用情感的话语,培养人的幽默感,可以创造宽松的环境,减少摩擦,提高效率。在与人相处交往中,善于运用情感的话语,营造愉悦的氛围,能够给人温暖和力量,增进和谐,展现亲和力。古圣先贤在这方面有很多名言警句,“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在为人处事中,我们要学会以情待人,以情感人,既要有进取之心,又可存平常之心;既要有平等之心,又可存差异之心;既要鼓励利他,又可以理解他人利己;既要诸恶莫作,又可以引导人众善奉行。

对于国家民族来说,情是增进友谊的沟通电波,是加强互信的关联之桥,是强化团结的连心纽带。在外敌入侵之时,情能产生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使国家民族形成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共同筑起保护家园的铜墙铁壁。在和平年代,情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既有助消弭误会、化解矛盾,又促进和而不同、融合发展。试想,如果我们的世界里有了美而缺少爱,有了真理而缺欠真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法治而缺失德治,这个世界将有多大的缺憾啊。

三、情的传统

中华民族历来讲情重情。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时时处处贯穿着情、汇聚着情、渗透着情,就如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积淀的不仅是文化中华的醇香悠远,而且是情感中国的智慧圆融。中华民族深厚的情文化,滋润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无时无刻不显示着情的光彩。情,始终流淌在华夏儿女的血脉里。重情重义,这是中华民族的鲜明特质和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前行动力。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仁,起点是孝。百善孝为先。传统文化重视血缘亲情,认为孝悌之道,实乃天伦之间无私的真挚之情。“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推而广之,则有“泛爱众而亲仁”。因此,中华情文化突出仁爱和谐,强调“仁者爱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传统文化重视家国情怀。孔子曾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而后完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炼历程。孟子曾用“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来说明家国同构的思想。这些无一不显示着我们对家庭“有情”、对国家和民族“有情”的传统。不仅如此,圣贤有言,“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理念明确表达了重视民生、以民为要的民本情怀。

一个充满情义的民族,才是大有希望的民族。纵观漫漫历史长河,我们发现,中华情文化重视以德导情,既传承“忧国忧民”的思想,也蕴含“孝悌之道”的伦理;由倡导“仁者爱人”的教化,升华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想。这些“情”文化汇成了东方情感智慧的不竭源泉,也为中华民族奋力前行提供了力量支撑。我们应该为情的传统而骄傲,为情的传扬而振奋,为情的传递而享受,为情的传承而担当。

四、情理交融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但在中华文化和我们的生活中,情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她与理和礼相伴而生,三者彼此区别而又互为依存。情与理相比,情如同一位女子,多愁善感,惹人怜惜,容易让人生出恻隐之心;而理如同一位硬汉,高大勇猛,坚强果断,让人由衷服膺。而情与礼相比,情又如同一对坠入爱河的情侣,举止亲昵,如胶似漆,让人不由产生甜蜜幸福之感;而礼却如同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阅历丰富,思考深邃,让人油然而生敬畏爱戴之心。

在现实世界中,理是躯干,情是血肉;理需要情的润泽,情需要理的支撑;有理无情则冰冷干涩,有情无理则疯狂泛滥,惟情理相融则人生完美。我们对情可以执著,可以痴迷,但不可以忘记理。理是宇宙自然终极的律则,是人类社会的道德律条和规范,是人的心灵、思维和精神的定海针。理智的人可以用理走出困厄,实现人生的追求;疯狂的人却为情而魔,为欲所驱,终致身败名裂。可见,情不能不遵循天理,不能不遵守法理,不能不遵从事理。

在社会生活中,礼是情的规则、边界和指引,是情的节制、约束和示范。没有情的礼是镣铐和锁链,束缚心灵,摧残人性;没有礼的情是野火和洪水,毁灭自己,贻害他人;有情有礼才是和谐的人生、智慧的人生。我们对情可以追求,可以沉醉,但不可以不讲礼。“礼”是人类为了尽“情”适“理”,而安排出来的秩序,包括风俗、习惯、文化和伦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会有不同的礼制礼仪。相对而言,西方人性格外向,情感外露,喜欢直率展示内心感情;而东方人矜持内敛,感情细腻,喜欢含蓄表达内心感情。古人告诉我们,“发乎情,止乎礼”,就是要用礼来克制情,防止情感的过分外溢,这是古人对情、礼的辩证理解。当今时代,我们也需用礼来调适情感,祛除情的疯狂性和非理性,真正使情造福于人,造福于社会。

情如同河水,不能强堵,不可放任,只能疏导。我们需要浚沟疏渠导引河水,既令其畅流润泽大地,又防其泛滥危害苍生,使之成为生命之河、和谐之水。我们也需要遵循理智礼义,以理度情,以情悟理,以礼节情,情礼相承,使情理相得益彰,使情礼永恒流达。情之有理在礼,必能受益;情之无理不礼,必遭祸害。讲理合礼的情,可以暖心益体乃至创造生命的奇迹;违理无礼的情,能够毁人伤众乃至使自己走向坟墓。因此,知理讲礼的情,才是通晓人性的情,既可以使我们有生活的闲适、幽默和趣味,又可以使我们有社会的温暖、公平和正义。我们要努力追求人性之和谐,实现“合情合理”、“适情适法”、“情理交融”、“情礼圆融”,达到天理人情的统合为一。

五、情真为贵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人常说中国是人情社会,这有一定道理。但人情是把“双刃剑”,可以是一笔财富,也可以是一笔债务;可以提供机会和帮助,也可以设下圈套和陷阱。在日常生活中,情理之间有时让我们举棋难下,犹豫不决,甚至痛苦不堪。因为好多事情,它往往合情,但不尽合理;又有一些事情,它往往合理,但又不近乎人情。于是乎,为情而困者,身陷囹圄者有之;为理而执者,众叛亲离者亦不少。惟有合于至理的情才是真情,经由真情淬炼的理才是至理。人的一生,经常面对情与理的冲突,面临义与利的抉择,惟有追求着情、顺乎着理,方能情理相融、义利相通,享受生命的欢愉。

真情是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是人生历程的无价之宝。期盼天地正气、渴望人间真情是每个人的意愿。这种真情,不一定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也不一定是豪言壮语、甜言蜜语,其实一次默默的关怀,一次细心的呵护,一次守望的相助,就胜过万千言语和承诺。因为,真挚的感情需要以行为来体现,以行动来印证。诚实的话语不一定漂亮,漂亮的话语不一定真实。情只有被点点滴滴的真诚填充,才会血肉丰满,才会真实感人,才会温暖我们的内心。可以说,真情爱意甜在心窝,真情份量重于泰山,真情价值无法估量,真情力量无比巨大。在任何时代,展现人性良知的真情都非常宝贵,体现灵魂本色的真爱都十分难得,能否付出真情、奉献真情、坚守真情对每个人都是一种考验。

患难见真情。真情是解难化困之情,是倾心相助之情,是雪中送炭之情。真情埋藏在人的内心深处,能够淬炼生命的本色,涤荡内心的灵魂。中华民族经历过太多的自然灾害和艰难险阻,当灾难袭来时,有的人九死一生打通拯救生命的通道,有的人奋不顾身救出素不相识的同胞……灾难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却摧不毁人间的真情大爱。这种生命情怀和人间真情,在现代社会更凸显出一种穿越时空的不朽价值。

毋庸讳言,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给情添加了太多的东西,这对于真情来说无异于买椟还珠。对此,我们要用理智来分辨,切不可被虚情假意蒙蔽双眼,切不可因冷漠无情而失去方向,切不可因泛滥私情而损害公益,切不可因情而缺位、越位和错位。我们讲的真情,必须充满敬畏之心,敬畏公德,敬畏民众,敬畏法规;我们要的真情,不应该被物化,不可以功利至上,更不能悖于德行。有些情,我们应该欣然接受并忠贞、痴迷、付出和坚守;有些情,我们必须淡然转身并谢绝、避开、放弃和远离。在跟随时代潮流的同时,务必坚守那些永恒的人生价值,坚守好“底线”“红线”和“高压线”:为人处事应遵守规则,这是大众俗成的自律标准,有不得违背的道德底线;从政当官应遵守规定,这是权力制约的准则,有不能逾越的政策红线;社会成员应遵守规矩,这是行为的刚性约束,有不该触及的法律高压线。

六、情淡始长

“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真正的情,就似一杯清水,无色无味,却比其他任何饮料都解渴;真正的情,就像一幅古朴的山水画,简洁却韵味悠长;真正的情,就如一棵白玉兰,带着某种孤傲与矜持,却卓尔不群,纤尘不染,超然于世俗之上。那是高山流水的相知,那是大味必淡的境界,那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造诣。这种相知,这种境界,这种造诣,是一种胸怀,又是一种信仰,还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智慧。

“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只有清淡如水的情谊,才可以诠释情的真谛,才可以见证情的真纯,才可以让情恒远绵长。也只有恬淡如水,依物随形,人与人之间相处才自然真实、宽厚包容,才有情有理,有乐有安,俯仰自得。也只有思想上淡泊明志、淡薄名利,行动上达观淡定、处事淡然,交往中怨恨淡忘、择友淡物,生活中慈善淡欲、清心淡雅,人之情才会有恰似“明月松间照”的静谧、“清泉石上流”的自在!
因此,恬淡如水方为真,才是世间情的最高境界。

可是,面对各种诱惑纷至沓来,要做到功名前不趋之若鹜,利禄上不为所累,是非间不趋炎附势的恬淡情怀,真的不容易。人之有情,无可厚非。为了情必须恪守世风公德、践行公平正义,这是普通的常识、职业的操守和为人的良知。真挚的情感是不可亵渎的。在这良莠混杂、美丑并存、复杂多变、色彩斑斓的社会环境里,不能失态、失志、失德,要学会自爱理智纯正,权衡利弊,既豁达又明智,既要学会担当和接受,又要学会拒绝和反对,应交纯洁之士,须绝不良之友。唯此,才能真正体现寓情于理的情操,才会真正享受生命快乐的情调,才能真正得到生活幸福的情趣,才能真正收获良知甘露的情义。

恬淡之情,它需要世事的磨砺,需要人生的锤炼,更需要坦荡心境平如水的心态。在这方面,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范仲淹的“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杨慎的“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林则徐的“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都给我们以珍贵的启示。如果我们懂得了淡泊明志,学会了宠辱皆忘,惯看了秋月春风,体味了无欲则刚,我们就悟到了世事情理的妙谛。

七、情义无价

“无为不入世,有情始做人。”讲情讲义、有情有义、重情重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本色和政治本色。情和理并非抽象的概念,它是具体的,总是与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对象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人民的热爱,对于民族的担当可谓情深似海,义薄云天。“一切为了人民”是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和亲民爱民的群众情结,是中华优秀情文化的传承和升华。无论是血与火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站在时代前列的始终是共产党人,他们用信念和行动共同守护着、弘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感本色。正是这种重情的本质、踏实的践行、务实的作风,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赏、拥护和支持,与群众形成了生死与共、牢不可破的情谊。正是这种坚持恪守宗旨、密切鱼水之情的爱民情感,才使得我党能通过历史的重重考验,站在新时代的顶峰。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德治与法治并举,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上出现了重情崇仁、尚德好义的良好趋势,“情义无价”的动人事例不断涌现,其示范效应和雪球效果不容低估。我听说南京大学在110周年校庆上接待校友嘉宾时,不看官职、不论身家,只问入学先后和年龄大小来排位坐序,受到校友的欢迎和舆论的肯定。这种“序长不序爵”的做法,不仅体现了该学府的传统和风范,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敬师长的美德和情感。这是一种化繁为简的智慧,也是极富有情感的处理方式,值得推崇与弘扬。

情之所至,让人惟真而动,惟善而行,惟美而崇。情是凝聚社会共识的信任之基,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方法之基。只有常怀为民之情,体恤群众的情感,才能常思为民之策,努力为民解困。在我们的事业发展中,既要依靠组织的力量,以理律人;也要发挥情感的力量,以情感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情感的力量、道德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更为持久、更为管用。惟其如此,我们才能体现民意、赢得民心、发展民利、实现民愿,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2014-10-24 08:00:04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bfac9d0102v5pf.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