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一个中国女留学生的巴黎观察记之十四
★王文菁(巴黎,《日本新华侨报》专栏作者)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所留学的法国学校都在星期四不安排课程。于是,我经常在这天坐有轨电车到巴黎十三区的中国超市购物。那天,天气坏透了,无论车里还是超市内,都挤满人,活像沙丁鱼罐头。在调料区,正当我低头搜寻时,有个略带犹豫怯懦的声音在耳后响起:“请问……”我回头望去,是个皮肤黝黑的年轻人,五官上该大的不大,该小的不小,牙齿参差不齐,举止倒还算斯文,穿着正装,挎一公文包——这种装扮在喧闹随意的中国超市里的确是罕见的。“请问您知道烧烤酱摆在什么位置吗?”我没有回答,不假思索又全神贯注地在中国调料货架前一一搜寻。很快便抽出一罐递给他:“喏,这个便是。”他眼神游离着,双眉紧皱,好像在跟自个儿较着什么劲。我环顾四周,又走到日、韩货架寻了两瓶给他以供有更多选择。这一举动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他连忙道谢,却不打算道别:“你是中国人吧?”我略感不悦——初次见面第二句话竟不用尊称“您”了。“其实,我多少了解亚洲的,因为我会日语。所以你找的这瓶正是烧烤酱。”说着指着瓶子上的日文念给我听。瞬间我明白了他的心思,眉毛一挑问道:“那中文呢?”“以前念工程师院校,并在日本呆过。我也去过上海,在那儿实习过。可惜我不会中文。”他问我来自哪座城市,我说是青岛,问他是否喝过我们的啤酒,“当然啦!上学那会儿,跟我关系最铁的中国同学也是青岛人。真是太巧了!”迅速道别后,我朝水果区走去。邪门,无论走过多少货架,都有他“路过”。我禁不住笑了,猛然回头大声问道:“好吧,告诉我,您想了解点什么?”他愕然,瞪大眼睛,结结巴巴试探道:“如果你不介意…比如,留个联系方式……”“那就加脸书好友吧。”我干脆利索,只想赶紧打发了他以不受干扰,专心购物。他又转侧不安,但仍旧掏出手机按按点点:“我希望您明白,我不是个随便的人。”出于礼貌,我仍旧报以微笑,随声附和几句。对那番殷勤噜苏毫无兴趣。显而易见,他在搭讪前恐怕早已在我身后窥视观察良久并拟定了要问的内容。他那意味深长又时不时露出得意表情的笑容告诉我,这是个搭讪老手。只不过还没确定让中国女孩“乖乖就范”的“下手点”。再次道别后,我直奔收银台,购物心思全无,又没带雨伞,只想快点离开。就在这时再次被叫住——又是他!我有些不耐烦:“祝您周末愉快!”他摆摆手,示意还有未尽之言。一时间觉得好笑,反倒不急着走了,便站在超市门口等,倒要看看他还有何花样。我想我的意思够清楚明白,但他仍不舍弃:“你住哪儿?坐几号地铁?”我告诉他我要去里昂火车站转车。“噢,下雨了。这把伞借你吧,我家就在附近。”“可我没有第三只手去打伞了……”我无奈地耸耸肩,两手提满大包小包。他咬唇跺跺脚,接过一个包:“我送你!”进入地铁口,过刷卡机时,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在携带许多包裹通过比较艰难时,他把那个包还给了我……
车厢里,我问他:法国最近举行城镇选举。极右翼势力空前受欢迎,你怎么看?这说明了什么?他懒懒地笑道:跟我无关,我不关心政治。交给其他法国人去投票好了,我相信他们。那一瞬间我对这个人仅存的一丝丝好奇随即烟消云散。再没什么可谈的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果然不出我所料,对方骚扰般发来无数约会信息。我默默地将其从好友名单中删除。谁知他恶语相向,屏蔽了,竟找来同学再将所有话复制发送给我……
这虽不是我见过最荒唐的一次邂逅,却是最能积累经历的一回。█
2014-10-19 18: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