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我心灿烂》:中国人的道德脊梁
Saturday, November 15, 2014 1:42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纪念孔子诞辰
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习近平同志亲自去讲了话,他特别提到:“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见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思想文化传统中的一条“龙脉”,其作用和意义是怎么估量也不为过的。


王志文饰演的赵方圆在《我心灿烂》里解释他的动机,就引了《论语》里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见就是这么回事,纵使经过“文革”的十年浩劫,中华民族的思想脉络依然绵延不绝,再怎么折腾,中国人的精神内核还在,鲁迅讲我们中国人有“民族的脊梁”,而在精神层面,孕育在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传统便是一条全民族的坚实脊梁。



《我心灿烂》并非一部狗血的家庭伦理剧,而是从“文革”末期开篇,以一个关于古画(《清明上河图》)的承诺为枢轴,扭结起赵、彭、叶三家人的恩怨情仇——一条小巷三户人,折射的便是中国市民阶层最大多数的精神
/道德状况。古画本来是叶家的,无奈叶文祥在“文革”里饱受冲击,整天拿着杆扫帚扫街,还要忍受“造反派”的侮辱,时间一场,肉体和精神上便都折服了——对比《芙蓉镇》里的秦书田,姜小军拿着扫帚翩翩起舞,心中是“像畜生一样的活下去”的精神,岂是叶文祥可望其项背的?


赵家当年受过叶家的恩惠,祖辈也帮叶家看管过财物,不论时局怎么变迁,承诺不变——君子一诺,只能喻一个“义”字。《我心灿烂》摒弃了虚伪的意识形态说教,在一个高扬“政治”的环境里开场,刻画的却是“去政治化”的道德楷模。赵家“窝藏”了“现行反革命”家的女儿,还用“行贿”的方法帮助她逃跑,这并非儒家说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而是在一个特殊时代里用最基本的人道主义情怀和最朴素的道德精神来挽救无辜的生命——文化大革命乃是一场“无法无天”的社会动乱,本来就无“法”可言,当然也不必在那个环境下侈谈什么“法治精神”。


彭世忠收了赵方圆的欠条,自然是为了经济利益,而且就是落井下石,不过这人还有点良心,当年讨饭时受过赵妻的恩惠,也不敢完全抛诸脑后——还是想起《芙蓉镇》里有个王秋赦,一个阿
Q式的流氓贫农,借着“文革”成了干部,彭世忠活脱脱就是王秋赦的翻版。不过《我心灿烂》毕竟是以新时期故事为主,第3集“四人帮”就粉碎了,讲的还是改革开放大潮一来,商品经济时代的人心浮动——集权时代政治打压道德,市场环境下物欲似乎又扭曲了道德。李宗盛在《凡人歌》里唱:“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竟是“时代主流”?


不对,譬如赵方圆就认死理——要做“君子”,要“喻于利”。


这不是榆木疙瘩,这是大智慧,往小了说,是一个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本分;往大了说,是一个民族的道德脊梁。好几千年了,什么苦难都遭遇过,为什么民族没有散黄子?就是因为有这条脊梁。


准备回去读《论语》,但绝不读《论语心得》。

     

2014-11-15 01:39:04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8d81e20102v6qt.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