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引用的秋词原是描绘哪里的景色?
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在北京开幕时,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首先引用刘禹锡《秋词二首》中的名句“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描述北京当下的天气。他说,按照中国的节气,秋冬之交是一个多彩的季节,“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银杏的黄、枫叶的红,给北京这座古都增添了色彩。
可是,你知道吗,刘禹锡创作的秋词二首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呢?
刘禹锡(约772年-约842年) 字梦得,唐朝的文学家和哲学家,还是唐代中晚期的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中心人物之一。可惜永贞革新失败,于永贞元年(公元805年)贬谪连州,流放途中改授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在唐代,州一级最高行政长官是剌史,司马是位居老四的闲职。可想而知,在千里南行途中,刘禹锡捶胸顿足,乱发在风中飘摇,一肚子的苦水无处倾吐。在他的想象中,朗州是处蛮荒之地,那被先贤屈原歌吟过的沅江只不过是条“淫江”而已。然而,当他在白马湖边弃舟上岸,进得朗州城,才发现这座临水而筑的古城充满了楚风遗韵。那参差的黑瓦白墙,清瘦的木楼,浸着岁月汗渍的青石板小街,让他找到了与都城长安迥然相异的感觉,起初的糟糕心情一下被改变。于是,在一个秋日,他情不自禁地吟了两首诗:
( 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从两首诗中可以看出,刘禹锡虽被贬谪,来到朗州这好山好水的地方后一点都不悲观消沉了,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晴空一鹤排云上”,朗州,也即现在的常德,历来多白鹤,现在城郊依然有白鹤山,每到秋季,白鹤歇满了山林,偶尔一飞冲天,在蓝天上显得格外耀眼,怎不引发刘禹锡的诗情呢?如今,为了纪念刘禹锡,常德市在市城区修建了“排云阁”和“司马楼”。“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真实地描绘了当时朗州秋天胜景,“山”是指城外的河伏山、德山和太阳山,因为空气洁净,能见度高,远望去山色清明;“水”是指绕城的沅水和环抱着的柳叶湖,水澄澈,平如镜。“数树深红出浅黄”,当时,刘禹锡为图清静,特地住在城东门外,从楼上推窗而望,入秋后的几株银杏,红叶似火,也许夹杂有桑树,衬以黄叶,如此美丽的所在,让刘禹锡在朗州一呆就是十年。
唐朝的朗州在刘禹锡的眼中那么美好,如今的常德依然十分美丽,只是多了现代都市气息。
排云阁
刘禹锡和司马楼
其实是白鹭但一直被误认为白鹤
2014-11-15 01: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