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江夏剑客
【青海小伙#弃北大读技校#:毫不后悔,很庆幸】2008年,周浩高考660多分,青海省理科前5名,他听父母意见报考了北大生命科学专业。但从小喜欢“捣鼓东西”的他,对专业没兴趣而痛不欲生。3年前他从北大退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总有一天,证明给当初质疑自己的人看。”
中国青年报报道了北大生转技校这件事后,微博上#弃北大读技校#的话题火了,“男生从北大退学转读技校”也上了百度搜索风云榜。我们不妨来看看网友的评论:
翼尖小翅:聪明人,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生物这条路,四年本科+三年硕士+五年博士+若干年博后,然后才有可能找到个教职。随便走什么路,都比这条路来得轻松容易啊
TheOctoberGirl:一定要选自己喜欢的专业。2008年我听从别人的意见读会计,自己一点也不喜欢数字,大专毕业出来工作也是从事财会方面的工作,觉得生活好枯燥没意思。后来我就辞职读雅思出国读书,读一个自己有兴趣的专业,希望以后毕业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LL小蜜蜂儿:别问他为什么!有才!任性!
艾瑞巴蒂黑喂狗_:这样的人都是干大事的。
从微博上这些热门评论来看,老百姓的思辨能力是很强的,大家都认为小伙子这种遵从内心,读自己感兴趣专业的做法值得称赞。“有才!任性!”这几个字很有意思,我们试着来想想,小伙子为什么能做出这样“惊世骇俗”的事情:
第一,他学习很努力,否则高考不可能得全省第五名。
第二,家庭条件很好,家教很严。从报纸上说“转到他父亲所在的深圳大学”就可以知晓他父亲可能就是深圳大学的老师。不过,从这一点就可以引出中国教育的很多问题。现在,在大城市里,孩子出生到刚会说话,大家就开始拼抢教育资源。先是要有户口,然后是要有学区房,再然后就是要有好的关系网。当官的,有钱的,或者教育界从业人士如大学老师等,在孩子教育问题上都会有极大的优势。我们不能否定寒门学子从山村学校飞到名牌大学的能力,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好的大学里,学生大部分还是城里人。
现在我们应该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教育。
高考状元能被量身打造吗?在目前中国“素质教育”的体制下,这是完全可能的。作为过来人,我知道在全国无数中学里,老师们都在选苗子。这些苗子,当然不蠢,重要的是他们很听话,可以日日夜夜,包括下课时,都认真做老师给的题。对于这样的苗子,一般很多中学会举全校之力来培养。试着想一想,高考题库里那些题,或者类似的题,你反反复复做过几十遍,那么到考试时,只要不是太蠢,记忆力好一点,拿一个高分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大多数人难以忍受终日做题的枯燥。关于题海战术的问题,大家可以去全国知名的衡水中学,黄冈中学了解一下。
不过,对于学校来,一年能培养几个苗子,哪怕一两个苗子就够了。这几个苗子最终考上了清华北大,就会被戴上大红花,坐上架着高音喇叭的车子全城游街示众。于是,大家都认为这中学多么了不起。自己孩子差几分才能上这学校,为了那清华、北大的好梦,就忍痛交几万块钱买这几分吧。这就触到很多人,或许包括我自己,内心很痛又很贱的一个地方了:
一方面我们觉得清华北大不过尔尔,毕业了未必能有好工作。另一方面,我们骨子里貌似一直神往着这样的学校。自己上不了,就希望孩子能上。好像一代一代努力,最终让有人上了就是光宗耀祖。
其实,这个可以说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不单单是名气大,的确是政府的优势教育资源都在往这些学校集中。每年政府拨款几十个亿。好的老师也都往这些学校跑。大到总统,小到某山上的道长,如果要参访或演讲,也是优先选择这样的学校。
#弃北大读技校#的小伙子其实也没有轻易放弃北大,他尝试过适应,也尝试过换专业,是很多路走不通的时候,被逼无奈才生出很大的勇猛心,去读了技校。技校得到这样一个学生,如获至宝,给他开各种小灶。可见技校师生也是向往北大,膜拜北大的。
道理大家都很清楚,但是真正轮到让自己抉择的时候,你会怎么做?请问,你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吗?如果可以上清华北大,你会选择去其他学校吗?我估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好学校。#弃北大读技校#的小伙子当初上北大,也是听从父母老师的意见,就是那么俗套的故事都重复上演。
归根究底,怎么样才能解决这种教育的畸形现象呢?首先,教育资源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分配。比如,不要什么优势资源都优先京城,文化、经济资源应该在全国范围合理布局。如果各省都有一流学校,那么大家就不会都往北京跑。另外,就是要调整就业格局,企事业的招聘方式也要改革。首先,要用“有用的人”,而不是“有名的人”,或者“有背景的人”。如果高级技工和大学老师一样有地位,我估计大家对于技校就不会那么不屑一顾了。总而言之,还是一个社会分配的问题。
社会分配的问题,不是我们小老百姓一个人一下子就能改变的。我们当下能改变的就是我们的思想和观点。对于孩子,对于自己,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教育方面,我们应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有用的东西。要考虑投入的成本是不是值得。要意识到独立的人格,真才实学,还有#弃北大读技校#的勇气等,才是一个人最大的资本。这些东西的价值,远远胜过读一个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