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说永州官员读懂了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贬谪到湖南永州时,听了三代捕蛇为生的蒋氏一番悲情诉说,写下了千古名篇《捕蛇者说》,在该文中感叹“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将孔子的“苛政猛于虎”这句名言做了最生动的诠释。
柳宗元离开永州后的千多年里,一朝一朝的官员来到永州走马上任,这些官员基本上崇尚的是柳宗元的文学才华,因而,如今的永州遗存有“柳子庙”,并渐渐积淀为“柳文化”。
其实,柳宗元留给永州的不仅仅是诗词歌赋和后人纪念他的文字与墨宝,只有当代永州官员才真正读懂了他——柳宗元写《捕蛇者说》,不仅仅是描述一种现象,而是提醒为官者要体恤民情,关注民生,具有民本情怀。
因此,如今的永州发展之路,清晰地烙上了民本思想的烙印。永州市委书记陈文浩在永州上任时就对永州官员说,要释放改革红利惠及普通百姓,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步伐,不在于改革的形式,更不在于口号多么响亮,关键看“疗效”,看人民是否满意,看群众能不能得到更多实惠,看社会治理能力有没有加强,一定要把老百姓的感受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杆。
一句话,永州发展的好与坏,百姓说了算。这是与封建时代,或者与以往迥然不同的执政理念,柳宗元看到的蒋氏惨状,是封建时代的缩影,无数的永州“蒋氏”过着悲惨生活,是因为朝廷官员只忠于皇上,心中根本就没有装着百姓。
心中装着百姓了,永州的发展就真正走上了“群众路线”。国内某些地方官员以往容易犯急功近利的毛病,给当地留下永远难以愈合的伤痕。而永州的发展注重打基础利于长远,避免头脑发热急于求成,从当前抓起、从实处发力,全力推进,功成不必在我。目前永州重点推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农村产权制度、社会治理机制三项改革中,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坚持以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为重点,以确权为最基础的工作,用经营城市建设用地的理念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着力通过简政放权做“减”法,加强服务与监管做“加”法,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向基层放权,全方位提高政府服务效能,释放“制度红利”。在社会治理机制改革方面,积极创新社会治理路径,大力进行城乡社区(村)网络化建设,将辖区内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管理服务网格,构建“社区—网络—居民”的网格组织机制。以该市冷水滩区梅湾街道为例,共有5个社区,确定了每个社区为一级网格,明确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为网格长;在一级网格内,以街巷为界又划分了28个二级网格,每个网络单元明确1名网格长和5至6名由办事处下派干部、居委会工作人员、治安协管员组成的网络管理员,制定了一般性工作网中办、协调性工作社区办、突发性工作街道办的工作流程,做到了“小事处置不出网络,大事化解不出街道”,真正地方便了群众。
心中装着百姓了,群众就成为改革的参与者、主力军。在如今的永州官员心中,发展与改革不是官员唱独角戏,而应该视群众为改革思想的“孵化室”、改革力量的“动力场”、改革成效的“检验剂”。没有群众参与的改革,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市委书记陈文浩在主政永州头一年时间里,就深入山高路远的贫困山区7个县市调研民族发展和扶贫开发工作,充分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调动普通百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提升对改革的认同度,增强改革的“源动力”、“推动力”和“创新力”。
心中装着百姓了,民生工程就提到了重中之重。生态立市:中心城市冷水滩正从“机声隆隆”的老工业基地,向“鸟语花香”的生态宜居城市蜕变,空气优良率为96.9%,在全省14个市州中空气质量最好,市区饮用水源水质和水功能区达标率达100%;平安永州:市民安全感指数达87%,打黑除恶工作经验在全国得到推介,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和校园安全保卫工作考核排名全省第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覆盖全市11个县区60%以上的学校,医疗卫生系统启动了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建设,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建有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实现全程信息化管理,建成市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平台,市内各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住院费用补偿即时结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趋健全,基本医疗制度实现了全覆盖。以江华县为例,“十二五”以来,全县民本民生支出39亿元,占财政总收入50元的78℅。交通建设随着高速公路、零陵机场的建设,原来柳宗元笔下的“蛮荒之地”已成为一片热土,是湖南联通两广、对接东盟的主要门户,是湘南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平台,广东沿海企业纷纷进驻永州。2014年3月,央视联合国家统计局及中国邮政总公司发布《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3——2014》报告,永州被列为中国幸福城市二十强。
在柳宗元笔下曾是悲惨凄凉之地的永州,如今竟成中国幸福城市二十强,固然有历史进程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官员执政理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当下的永州官员,从《捕蛇者说》中深刻体会到了民生之艰难,唯有执政为民,才能赢得百姓的掌声。柳宗元若九泉有知,应惊讶于“永州之野”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4-11-26 13: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