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开在莲花上的诗
——读灵悟法师《禅诗三百首》
灵悟法师的诗集《禅诗三百首》(九州出版社2014年9月版)置于案头已好些时日了,我不敢轻易翻阅它,我必须在一个万籁俱寂之夜,在自己的书房里枯坐片刻,待自己的心中有一轮明月升起,然后缓缓接近他的世界。
我之所以这样小心翼翼,皆因一个“禅”字,我唯恐浑身的俗气,妨碍精准地把握他的诗歌。幸好,我一直在悟禅,曾在《禅不是一枝花》中与胡兰成先生对话:“胡先生说禅是一枝花,虽像梦一般,但仍有形,有色,有枯,有荣。我说,禅是空气,无时不在,只是绝大多数人没去理会它的存在,因而绝大多数人与禅无缘,你与禅无缘,并不等于没有禅,就如同空气一样,你没去理会它,但空气总在。”于是我这样认为,即使灵悟的这部诗集名称不冠以“禅”字,但字里行间,应该满是禅意。
果然,灵悟法师的这些诗作与他以前的诗作“味道”大不一样,这种味道,大抵就是一种禅味吧。
如这首《子夜吟》——
水的梦遇到鱼的梦/一江春水倦/西去列车咽/人在旅途。夜半愁,最伤感/素月依楚山。我在挑灯疾书江湖怨/湘女归魂春无声,落魄风缺了就未再圆/一句佛号从一个受伤的人那里回来/情到深处的人不堪桃花扶持,刚在自己内心遇难
按理,我理解中的禅诗读来应该如微风吹拂,每一个词吐气如兰,但灵悟的这首《子夜吟》有些让人沉重,“水的梦遇到鱼的梦”和“一句佛号从一个受伤的人那里回来”留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诗句如古典琵琶,曲调长短扬抑,有浓有淡,虚实相间,禅意与诗情相融,暗示出人生的无常之感。
我知道,我不能像鉴赏其他诗歌一样来打量禅诗,严格来说,禅诗不是单纯审美意义上的诗,禅诗只是借助了诗的躯壳。元好问早就提醒了我们: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禅赋予诗的仅是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灵悟法师这部诗集中,透射出理趣的诗作占了多数。如《我所直视的生命》——
在命面前/在命运面前/我们都是可怜的孩子/一棵草也是。一朵花也是/一棵野草看上去很卑微/在风雨中却很伟大/一朵娇艳的花朵看上去很高贵/在风雨中却很卑微……
如果不以禅的心境读这首诗,那么它就是一首哲理诗。但是,它出自一个僧人之口,便是僧人普渡众生的一种“规劝”。如果这类诗给红尘中的人以消极意味的话,那么,我更喜欢灵悟的《莲的心事》——
我听到夜雨叫醒放生池里的睡莲/莲理解老天爷也有伤心事/雨越下越大。又要受灾了/人间忧苦袭上莲的心头/与自己毗邻而居的众生世情日薄/莲闭上眼默许心愿/只要明日放睛/她的下半身愿永生永世生于污泥……
佛教中的莲花象征宁静超脱和圣洁,无量佛如莲,无边佛如莲。莲花成为智慧与功德的象征,深得佛门弟子崇仰,也频频成为禅诗中的意象。这首诗中的莲何其伟大!她为了人间的晴天,为了免除人间的灾难,宁愿下半身永生永世陷入污泥中,这与其说是莲的心事,不如说就是灵悟法师悲悯情怀的体现。
但是,诗集中一组“黄梅十二钗”,一下把我从禅境中拉回到俗世中来,灵悟法师对12位女艺人风采与品质的歌吟,让我这个俗人大吃一惊,我惭愧,用诗歌的形式来赞美异性,我至今未达到灵悟法师的高度。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20多年前的文学少年向延兵,他从大山深处来到编辑部向我投稿,头戴一顶尖角斗笠,一叠诗稿上沾满了他的臭汗。我没料到,将笔名署为“向未神游”的他,后来出家为僧,11部著作使他成为享誉佛学界的“灵悟法师”。
如今的灵悟法师,白天操持他宏伟的寺庙建设工程,晚上便诵经写诗,这在当代宗教界已是难能可贵的了,毕竟这个时代不再可能有虚云长老一样的苦行僧,也难出现大师级的弘一法师,但我还是希望他如莲一样,不枝不蔓,无挂无碍,苦心如佛。在花岩溪灵山秀水境界里,彻底清净六根,以宁静的心境观照自然山水,人无意,物无心,创作出更空灵的禅诗来。
2014-11-06 18: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