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漫水河畔“百合娃”
Sunday, November 30, 2014 18:15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百合苗青翠欲滴

漫水河镇农民满怀喜悦收取百合

漫水河优质百合干

霍山县漫水河镇和上海光兆集团负责人深入百合种苗基地调研

霍山县漫水河镇百合亮相央视 远销日、韩及东南亚

      
11月29日——30日,中央电视台7套以题为《会“变脸”的百合》对漫水河百合产业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第一时间内来自吉林、重庆、广州等省城客商纷纷致电求货购种,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

     
漫水河镇地处大别山腹地,独特的自然条件与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百合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漫水河百合以其色白、个圆、肉厚、微苦等特点跻身上海各大蔬菜市场销售榜首,今年成为世博会农产品专供的“抢手货”。漫水河百合干因此俏销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深受国内外广大客商的青睐。漫水河百合产业现已成为霍山县八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成了深山区百姓的“摇钱树”和“聚宝盆”。

漫水河畔“百合娃”
——— 记霍山县漫水河镇创业青年何鹏飞

   
霍山县地处大别山区,有着悠久的百合种植历史,百合的经济、食用、药用价值都很高,当地百合品种“漫水河百合”也被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何鹏飞,就是这座大山里年仅28岁年轻的“大老板”,现任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六安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霍山鹏飞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省级专业示范合作社———霍山县源生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霍山县百合产业协会副会长,霍山县百合育种及加工技术研究所所长。曾主导完成安徽省省级科技成果一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项;农业部丰收奖,被漫水河镇及其附近种植百合的父老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百合娃”。

 

  上初中开始,何鹏飞就随着父亲到田间地头收购百合,因为从小耳濡目染,他对百合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2008年,何鹏飞退伍返乡后,发现很多农民都在少种或停种曾给他们带来富裕的百合,经过多方了解,究其原因在于品种退化,病毒积累,产量低下,广种薄收,加之市场经营无序化严重,销售价格偏低、加工技术落后、产品竞争力差。

 

  了解原因后,何鹏飞怀着青年党员干事业的抱负,在党委、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牵头113名百合种植户组建了霍山县源生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针对出现的问题,带领社员学习科学的种植技术知识,进行科学种植、科学管理。充分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种植方法,积极探索,逐渐摸索出一条高产种植之路,并于当年创建了漫水河镇首家百亩百合基地,采取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种植。

 

  考虑到品种退化,经营无序,加工落后等问题,何鹏飞出资开办了安徽霍山鹏飞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确定了“科技兴企、产业富民”的经营理念,致力于百合的良种繁育和百合精深产品加工开发。

 

  何鹏飞在创收的同时,始终以“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己任,通过不断学习,如今已是当地的种植大王、加工大王,青年致富的领头雁。但他时刻牢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只有群众富裕了,才达到了创业的最终目的。他积极指导并帮助未加入合作社的百合种植户改进种植技术,帮助其销售。如本村的几家百合种植户的种子全由他供应,但价格却比市场价低廉,并且无偿提供药品和技术服务等。本镇和外镇的种植户来求他帮忙,他总是很热心地帮助他们,并无偿地提供技术服务。几年来,共为群众讲解技术问题近百次,到村民家中提供服务40多次,无偿提供百合种植书籍20多本。在其影响下,有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百合生产行列。

 

  现今,霍山县内百合种植面积已达6万亩,产值已达15亿元,百合种植户平均年收益达10万元每户,在百合种植户最多的漫水河镇万家山村,基本上“家家盖起了小洋楼,户户开起了小汽车”。百合生产已发展成为霍山县域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县域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以及霍山县“十二五”规划重点扶持农业产业,有力促进了大别山区农民增产增收,使大别山区成为全国商品百合生产基地。(张瑞)

 


   谁来唱响“百合之春”?

 

   
“你看,这几百亩地都是我种的百合。”8月28日,站在亟待收获的百合地里,漫水河镇万家山村的何子明掰着手指给我们算起了明细账:“一亩田租金700元,机耕费250元,化肥农药200元,种子1800元,人工费2000元……仅成本就得5000多元,折本是肯定的了。”

  一笔账算下来,何子明欲哭无泪。增产不增收几乎已成定局。他从正在装箱的工人手中拿过一个大如拳头的百合递给我们看:“市场上像这种品质最好的‘王中王’百合才卖6元钱1公斤,更小点的只能卖两元。”

  曾经的“金疙瘩”

  漫水河百合最早是由一位上海知青带种子过来种植的。这种喜温而怕高温、喜荫而怕大荫、喜湿而怕渍涝、耐寒而怕冰冻的娇贵百合品种,在大别山腹地霍山县漫水河镇找到了更好的“新家”。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气候环境使这里种出来的百合鳞茎圆整,鳞片肥厚,抱合紧密,色泽洁白,糯性高、口感好,单体平均重100克至200克左右。自从2008年成为奥运会准入产品后一炮而红,作为药食兼用的保健食品,曾经是上海江桥大市场的“抢手货”,更是闻名于宁沪杭长三角,远销日韩和东南亚一带。

  经过霍山县委、县政府申请,漫水河百合跻身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行列,一度为霍山县众多农户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2012年,鲜百合地头收购价是1公斤32元,一挑子50公斤百合就是好几千元,按平均亩产1000公斤算的话,加上政府给予的相关补贴,纯收入就达上万元,镇上当时哪家不种个几十、上百亩?甚至连早年出去打工成了老板的都赶着回家种百合。一年稳赚100万元的很多,赚几十万元的比比皆是。”回想起前年大丰收的情景,何子明记忆犹新。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走上增收致富路,自2009年以来,霍山县按照“政府服务、科学引导、以村示范、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坚持“市场导向、龙头带动、基地保障、科技扶持、农户参与、协会联结、品牌经营”,打科技牌、唱品牌戏、串行业链,百合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2009年,百合种植两万亩,产量两万吨,产值两亿元以上;到2012年,全县种植面积5.2万亩,总产量5.2万吨,由于价格上涨,产值一度逼近10亿元。一些胆大的农民甚至跑到周边的英山、岳西、舒城、裕安、金安等县区租地种植百合。”霍山县蔬菜办主任何家祚介绍说。

  如今的“烫手芋”

  “但是到了2013年,百合价格就开始有了回落,全县当时6万亩的百合,产值已经下降到3.6亿元。今年,百合价格持续走低,缩水近三分之一。”何家祚说。

  看着眼前堆得山峰似的鲜百合,何子明一直愁眉不展。“2012年价格高峰期的时候,看到百合这么赚钱,谁家不想着多种个三五十亩啊?可谁想,现在的百合价格却跌成这样……扔掉的话又舍不得,毕竟投资那么大,这真成了烫手的‘山芋’!”

  “鲜百合收购价格每公斤5.5元,这是种植户的盈亏点。低于这个价格,种植户就亏了。”何家祚分析说。“今年每亩百合产值只有5000元左右,扣除种子、化肥、农药、租金、劳力等投入,农户每种植一亩百合就得亏损800元。”

  采访札记

  百合农户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盲目跟风扩大种植面积,经营主体资金不足,加之市场观念落伍、营销手段落后,小农心态下的商业诚信缺失等等,都是导致“漫水河百合”这一曾经无比响亮的地方标志品牌今日步步惊心的诱因。我们在帮助农民补上市场常识课的同时,也要加大扶持力度,增强内部消化能力;披坚执锐健全外部营销体系,带领农民开拓市场,闯出生路,才能彻底走出类似的“百合困局”。

  “影响百合价格的因素有很多:一是受市场价值利益的驱使,种植户们盲目增加种植面积,却没能建立相应稳定的营销体系;二是鲜百合常年的市场消费需求与季节性供应不平衡矛盾突出,造成上市高峰期,种植户相互压价而至价格暴跌。”何主任指着电脑上的《百合产量产值对比分析图表》对我们说。

  “第三个原因,我们县目前仅有4家百合深加工企业,鹏飞现代科技和思创集团研发的百合新产品刚问世,对鲜百合的需求量不大,百合就地转化难,大部分百合还是要通过传统的渠道由销售商收购外运;由于鲜百合保鲜难度大,销售期短,加上县内没有大型保鲜冷藏设施,短时间一哄而上集中上市,必然造成百合价格一落千丈。”

  “此外,品牌意识淡薄、经销诚信缺失也是一大内因。‘漫水河百合’虽已获得地理标志保护和绿色食品品牌认证,但不少农户在销售时仍没有统一的标识包装,没有统一的质量分级标准,致使‘漫水河百合’品牌没有形成影响力,品质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作用。”

  说起百合,作为行业主管负责人,何主任感慨良多。

  且种且珍惜

  据调查统计:2013年,仅上海江桥农产品批发市场年销售鲜百合就在万吨左右,南京5000吨,常州3000吨,国际市场需求量也在递增。百合价格的暂时低迷并不是市场过度饱和的原因。

  “百合价格跳水也给我们补了一堂市场经济课!种植户们要学会对市场的适应和自我调节。当前,一方面要引导农户分段采收,避免集中上市,降低风险;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利用现有和再建冷库,做到四季均衡供应市场。作为政府部门来说,还要进一步做好服务,充分发挥合作组织作用,对种植户加强种植指导、技术培训、质量分级标准、外销包装管理、对外宣传推介、电商营销等,做好指导、协调、培训和监管。再者,要内统生产,外联市场,组织一批有能力、有经验、懂经营的种植大户或经纪人,打造一支专业型的营销团队,发展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倡导诚信经营,切实维护和提升‘漫水河百合’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围绕百合产业建设,着力从生产基地、产品供应、精美包装、贮藏保鲜、市场营销、精深加工、货运物流等方面实施关联配套产业项目引进和建设工作,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产业化程度。”谈到应对措施,老何意味深长地说,“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种植户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正在谋划建立百合种植保障体系,争取对县内农户种植的百合实行保护价收购,以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同时,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建立百合种苗繁育、产品研发加工、市场销售、质量监督检测4大体系,努力把霍山打造成为中国‘百合之乡’、中国百合的交易集散中心。”谈到百合产业的未来,该县农委主任张方应还是充满了信心。

  采访结束,我们问何子明来年是否还种百合。这位朴实的汉子说:“从最初每公斤只卖1元的低谷期,我们一路坚持下来了,我相信,有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漫水河百合’一定会迎来新的春天。”(特约通讯员陈波)

 

     

2014-11-30 18:13:04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bfac9d0102v93w.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