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中国好人”张健、孙守群记事
Friday, December 19, 2014 11:03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信 义 哥 嫂


——“中国好人”张健、孙守群记事


王 存 忠


  


北风沿着山涧刮过来,冬天的严寒仍未消退,春天的脚步悠然走来。张健久久地伫立在布满荆棘的山岗上,面对磊着厚厚黄土的坟墓,注目哀思。这里静静安息的是他手足之亲,同胞弟弟,正是为可恨血癌夺去了宝贵生命的少年儿郎。嫩绿的小草拱出地面,斑斓的迎春花开放在山坡路旁,花瓣上闪耀着晶亮的露珠,在张健看来,不是露珠,那是亲人的泪花。张健在心灵深处呼唤着弟弟的魂魄,诉说无尽的思念。耳畔想起弟弟临终前微弱却很清晰的嘱托:“治病花费的债务都要还上啊!”


 


“一定还清,分文不少。”哥哥的回答掷地有声。


 


一、温州急电


 


200949日中午,张健身影出现在霍山县诸佛庵镇车站广场出口拐角,双眼张望着川流不息的车辆,面色凝重,焦虑万分。父亲张兴明、母亲程理霞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那句话:照顾好弟弟,早日回家。妻子孙守群递过背包行装,掏出一沓零钱塞进丈夫口袋里,女儿媛媛拉着爸爸的手不肯放开。在亲人的叮咛声中,张健登上一辆中巴客车。挥手作别,班车驶出山镇,很快消失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


 


张健为何如此急切出行呢?


 


春节前夕,在温州务工的弟弟张伟一家返乡度假,全家八口人第一次团聚,这是张家难得一见的盛大庆典。尤其是张伟刚满5个月的“奥运宝宝”张传锋亮相老家,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不光是自家人,就连邻居乡亲也是爱不释手,这个抱过来,那个亲一口,惹得全家人开心不得了,爷爷奶奶整天笑得合不拢嘴,这个年过的热热闹闹、有滋有味。


 


春节刚过,张伟携妻儿返回温州,谁料想厄运悄然降临……


 


48号,张健接到带有江浙口音陌生人、自称是张伟同事的电话,告之:47号张伟在和朋友聚会中,突发眩晕,昏倒在地,不省人事,被护送到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抢救,医院行骨穿检查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认定,可能就是“血癌”,朋友们都扛不住了,医院要求亲属尽快赶过来协助医疗。


 


放下电话,一家人犹如晴天霹雳,无所适从,父母更是担心,坐立不安。同胞兄弟,手足情深,哥哥不能坐视不管,张健恨不得生双翅飞到温州,这就是张健急切出行的目的所在。


 


二、夜奔千里


 


张健告别亲人,离开家乡,经六安、合肥,跨长江、黄山,过金华、丽水,下了汽车上火车,先后在三个城市转车,吃不下、睡不着,忍饥耐渴,心急火燎,大脑一片空白,唯有弟弟的身影不时地在眼前闪现。就这样一路风尘,整整颠簸了近二十个小时。当他拖着疲软乏力双腿跨进温州医学院二附院大厅,正是2009410日凌晨三点。


 


沉沉夜色寂静无声,病房大楼弥漫着浓郁“84”消毒液的气味,张伟侧身躺在床上,发出细微的呼吸。唯恐惊动尚在熟睡中的亲人,张健移步走进床前,借着窗外微弱光线,仔细端详亲密无间胞弟。分别仅有2个月时间,张伟离家别双亲时,分明是个活蹦乱跳,精神抖擞的大小伙子,现在看起来脸庞消瘦、面色苍白,成了这般模样,简直判若俩人。张健心里一阵阵紧缩、痉挛,异常痛苦难过。他强迫自己镇静下来,尽量控制住不安情绪。


 


天刚蒙蒙亮,张伟睁开双眼,瞅着昼思夜想的哥哥,似乎还在梦中游移,竟一时愣住了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直到哥哥含着微笑拍拍他的头,摸摸他的脸,这才清醒过来,孩童般地一头扎进哥哥怀里,兄弟紧紧拥抱,不忍分开。


 


“老大,你怎么来了?简直是从天而降啊!”张伟兴奋的手舞足蹈。


 


“老弟生病,我当然要来。”兄弟相逢,张健情绪转好。


 


“爸妈身体好吧,嫂子和媛媛呢。”


 


“都好,让你安心养病,别想着家里事,这一阵子爸妈老病未有再患,身板硬朗,经常上山整地干活,自从小锋回家过年,他俩变成老小孩了,逢人就说:大头孙子长的好看,逗人喜爱,弄得媛媛都不高兴了。还有,媛媛已经上学读书啦!”


 


“太好了,就是我这一生病,让爸妈牵挂,让你和嫂子操心了。”


 


“操什么心哪?真是的。嫂子还让我带了土特产给补补身体。还有大伯和叔、嫂子的姐姐、姐夫、陆师傅那些朋友都问你好,盼你早日康复。”


 


“谢谢他们”,张伟眼睛湿润了。


 


“弟妹和我侄儿呢?”张健用眼睛四下寻找。


 


“小孩老是闹,昨晚回去了,说是早上熬点稀饭带过来吧!”


 


“小家伙很玩了吧?”


 


“快学会走路了。”


 


“所以,看在孩子份上,你要振作起来,挺住啊!”


 


“没事的,哥来了,病就好一半了。”


 


“那你要听哥的话,好好配合医生,安心治好病,养足精神,然后回到家乡自家兄弟联手创业,干一番大事业,怎么样。”


 


“行,我听老大的”。


 


张健随即拨通爱人孙守群电话,报了平安。


 


三、兄弟情深


 


天亮了,张健走出病房,弟弟患病让他十分不安,心情紧张,难以平复。眼下最要紧的是尽快弄清楚弟弟的病情。见到弟媳妇小皮和她怀抱里正在熟睡的侄儿,既高兴又心酸。张伟的同事和朋友前来探病,张伟突发病情,就是他们护送张伟就诊温州医学院二附院的,张健向他们表示感谢和问候。在朋友引荐下,主治医生详细介绍了张伟病情和医疗情况。


 


自三月以来,张伟在无明显诱因下经常出现头昏伴头痛,面色苍白,全身乏力,活动后气促、心慌,左侧眼睑红肿,还出现牙龈出血,双下肢可见散在较多的瘀点瘀斑等症状,行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经血常规检查发现是全血细胞减少,后行骨穿检查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认定。


 


“这病严重吗?”这是张健最关心的问题。


 


医生解释说:“这种病也称‘再生不能或再生不良性贫血’,发病机理在大部分病例是同骨髓造血机能受到某些化学物理因素或毒素的抑制有关,这类贫血伴有白血球和血小板的减少,而且除输血,即施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对目前任何治疗都不见效。”医生接着说道:“针对你弟弟病情,我和相关专科医生经过会诊,以环孢素抑制免疫治疗,根据血液浓度将环孢素胶囊逐渐加量,以及止血,成分输血等处理,病情尚且稳定。但有效治疗,必须施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张健向妻子通报了弟弟病情和医疗情况,提醒说不要让父母知道真情,免得他们担心受惊。


 


张伟的病房,医生护士进进出出,查访诊查,打针配药,体检验血,量体测温,单调而又琐碎。张健寸步不离陪伴弟弟,安排生活,处理杂事,陪他说家常话,讲有趣的故事,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觉,饮食很随意,填饱肚子就行。


 


四十天过去,医疗费用已支付12万元,张健携带钱款所剩无几。身处异地他乡,筹钱困难,护理病人及生活料理多有不便,经家人商量合议,张伟转会本省安徽省立医院继续接受医疗。


 


经过一个多月的陪护,张健对弟弟病情和医疗已经了解到一些基本常识。曾记得医生说过:有血缘关系的亲人HLAC(骨髓血)配型成功几率要高于他(她)人,于是他找到主管医生,主动提出抽自己骨髓血为弟弟作移植手术。


 


虽说是兄弟之间作移植手术是亲情所系,从理论上讲对移植者身体也不会有损害。但毕竟这种医疗手术没人做过,甚至闻所未闻,究竟风险有多大,后果无人敢设想。很多人都规劝张健慎重行事。


 


孙守群清楚地知道丈夫并不是心血来潮,一时冲动,兄弟俩自小一起玩耍,一起上学,长大后一起干农活都不愿意分开,一块饼子分着吃,穿一条裤子都嫌肥。为了弟弟治病,哥哥什么都舍得,妻子理所当然支持。母亲非常为难,手心手背都是肉,小儿子生病怎么把老大也连累了,为娘的心疼啊!父亲对人对事想得开、看得透,他劝解老伴:这件事由他们兄弟自己解决。


 


2009531,经合肥市血液站化验结果表明:张健、张伟兄弟俩HLAC(骨髓血)配型六点全部相合。


 


“张伟有救啦!”大家伙儿都很庆幸,但院方告知患者家属备齐50万元手术医疗费,让在场所有家人、亲友都惊得目瞪口呆。


 


50万元对普通农民家庭,无疑是天文数字,钱从哪里来!


 


四、情漫山乡


 


诸佛庵位于大别山北麓,三县(霍山、金寨、原六安县)交界处,山川秀丽,物产丰饶,素有“小上海”之美誉。出城镇向北十几里地,一条溪流冲出山谷,河床陷入深谷,两岸平缓开阔,故名“大干涧”。这就是张健的家乡。


 


“张家小儿子瞧病动手术要花50万元啊!”消息传来,乡亲们相互转告,都在想法设法帮助这个不幸家庭苦命孩子尽快挺过难关。


 


村党支部书记魏兴民是个直性子热心肠,做事向来雷厉风行,他连夜召开党员干部会议,动情地说:“亲帮亲,邻帮邻,钱不够大家凑。这是老辈们传下来的风气。现在我们老党员张兴明小儿子患重病,急需50万元医疗费,在座各位和村民都要尽力帮衬,多多益善,越快越好。”会场反响强烈,党员程再友首先捐款100元,78岁老党员刘大爷呈上50元,村“两委”班子成员分别捐款50200元,不到半小时,所有在场人员都捐了款,多数人表示还要追加捐款。


 


温馨的气流漫过大干涧的山屹、村庄……。


 


小学女教师领着低年级单班小朋友,分别捐出25元,老师说:“这是他(她)们三天攒下的零用钱。同学杨安民带着2万元乘车到合肥交给张健,而非亲非故的柯峰提着1万元到张家,经几番推让才收下。张健师傅陆为明及好友刘大平、朱敦俊慷慨解囊,分别出资23万元,弟弟陆本明也捐出一万元。76岁单身老人袁德庆,从家里旧式木箱掏出里三层外三层包裹着的6千元钱,张家人不肯收,老人扔下钱夺门而出。正在给村民装修房屋的刘少军师傅是外乡人,拿出1千元也加入捐款行列,要他留下电话号码和地址,硬是闭口不说。村民刘得虎刚刚安葬身患肝癌去世的妻子,他捐资500元,让张兴明夫妇禁不住老泪横流。


 


血浓于水。张家长辈及儿女出资7万元;二个舅舅和子女出资5.3万元;孙守群三个姐夫出资5.8万元。二舅程理才当天又砍伐毛竹出售2千元尽数呈交;表姐程学兰卖掉安排过年的生猪2.5千元交给姑妈。


 


自打张伟患病住院,张健离家陪护以来,孙守群的大姐孙玉,二姐孙守珍、三姐孙守碧轮流陪伴小妹,安抚老人,照顾小孩,整理家务。张家老幼三代人四季服装、生活用品,全由三姐妹购买添置,直到现在从未间断。二姐夫陈绪升私家小车成为接送病人、陪护亲属、探病亲友及医疗生活用品的交通运输专车,随时听候调度,从未耽搁。消费开支的燃油费、过路费、停车费、饮食住宿费,未让张家花一分钱。这是何等的仗义疏财啊!


 


连日来,乡亲们自发踊跃的参加捐款筹资活动,挨家逐户,无一疏漏。共收到爱心捐款2.64万元,各项借款49.85万元,合计52.49万元。


 


乡情、友情、亲情!情漫山乡,大山作证。


 


五、刺骨救弟


 


兄弟俩HLAC配型6点相合,张伟乐不可支“有老大的骨髓移植,我的病能治好了。”久旱逢甘霖,这是他的希望所在。现在医疗费用已足额备齐,万事俱备,只盼着张伟手术顺利成功,早日康复。


 


人们翘首期盼的一天终于到了。2009619日,医院为张伟施行同胞兄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张健骨髓血移植量为500ml。移植手术后张伟病情平稳,未见明显的GYHD及其他不良反应,饮食睡眠一般,二便正常。查体:体温36.2℃,血压110/75毫米汞柱。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3.97×109/L,血红蛋白浓度85g/L,血小板总数25×109/L。患者症状及体征:神清,精神可,全身皮肤未见明显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异常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


 


疗效评定:患者病情稳定好转。


 


然而到84日,张伟病情稍有反复,出现间断性体温升高,给予联合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同时因患者为干细胞移植后,继续给予免疫抑制剂及激素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在医生建议下,又从张健脊椎骨以下抽取600ml骨髓血,第二次行同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经复查骨髓细胞学:患者一般性情况良好,819日准予出院疗养。


 


疗养期间,张伟病情出现不稳定症状,经历了几天几夜断断续续昏迷不醒,921日,张伟突然清醒过来,精神好了许多,居然能下床走动了,嫂子端上一碗红枣荷包蛋,他吃的很香,连声说:太过瘾了。趁着高兴劲儿,兄弟俩拉起了家常话:


 


“花了这么多钱,家都给我拖垮了,今后日子怎么过啊。”


 


“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就凭你我兄弟的能耐,还愁不能赚钱还债呀。”


 


“哥呀,这些借款都要还清啊!”话未落音,张伟又昏迷过去,没曾想到这竟是他的临终遗言。


 


张健赶紧拨通省立医院电话,双方商定,意欲再行第三次同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不料张伟因脑血管破裂大面积出血,于923日心脏停止跳动,永远离别了人世。


 


六、仁爱夫妻


 


出殡安葬完毕,丧事活动结束,亲友们陆续离去,山村又陷入往日的平静。


 


孙守群不能平静,她竭力抑制住悲情,因为还有很多善后事宜要作处理安排。


 


眼下最要紧的是弟媳妇小皮母子的去留安排。


 


小孙构想意向就是支持弟媳重启新生活,孩子留下来由她照顾直到抚养成人。这是多么艰难的决断。张健丝毫不觉意外,这完全符合妻子做人做事品德操行。孙守群姐妹四个,她是小妹,在娘家享受的是公主般的待遇,嫁到张家,“升级”为大儿媳妇,却能顺应角色转变。田间地里,农活劳作;山上山下,砍竹采茶;家里家外,养猪养鸡、烧锅做饭、种菜种瓜……手脚勤快,吃苦耐劳。尊老爱幼,友善待人,邻里乡亲有口皆碑。这么多年来,公公有腰伤,时有复发。婆婆行过子宫切除手术,患有风湿,脊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血压180/130毫米汞柱,住院治疗,请医拿药,全由大儿媳妇照料操劳。对孙守群来说,继养侄儿是应尽责任,理所当然。


 


可老人想不通,“二胎指标已经批下来,年纪轻轻的就不想养育自己的亲生孩子”。


 


是的,女儿媛媛已经6岁,对照国家计划生育法规政策,申请生育二胎,业经村委会同意镇政府批准。孙守群说:“辞掉二胎,就是为了集中精力养育这个孩子,侄儿和亲生有区别吗?不都是张家骨血。”老两口无话可说,只有感动。


 


尽管嫂子和家人悉心照料,百般呵护,由于风俗习惯的差异,语言交流的困难,江西妹子小皮难以适应婆家的生活环境,无法摆脱丧夫的孤独和寂寞。这样一个柔弱年青的女子,好日子刚刚开始,却永远失去了至亲至爱的人,这段日子更是饱受掏心挖肝般的煎熬。孙守群十分同情和理解。她说:“我俩妯娌一场是缘分,你还年轻,只有25岁,要走的路很长很长,有权力追求新生活。孩子呢带着不方便,我养。请你放心,我起誓将把张传锋当作亲生儿子抚养。今后这里就是你的娘家,不管走到哪里,别忘记常回来看看。”小皮感激涕零,深情喊一声:姐姐,止不住热泪往下淌。


 


2010年新年前夕,小皮一步一回头离开了张家,2012年组建新的家庭。


 


七、信义哥嫂


 


一家人带着忧伤哀痛度过了2010年春节,张健夫妇义无返顾地开始了漫长而又艰难的还债之旅。


 


张伟在温州前期医疗费用花掉12万元,那是张家多年的积蓄,尔后所有医疗费用共支出52.4万元,除去村党支部发动村民爱心捐款2.6万元,“新农合”报销5万元,其余尚有44.8万元全是借债,对于眼下几乎是一贫如洗的农民家庭,正所谓债台高筑,泰山压顶。有人断言这些债务肯定是打了水漂,也有许多人表态借款不用还了,更有人以为还清这样的高额巨债,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夜深了,山野一派寂静,俩个小孩早已进入梦乡,年迈双亲不能入睡,叨叨絮絮诉说无尽愁绪哀思。张健在灯下仔细翻阅一摞厚厚的记账本,密密麻麻记录标明借款人姓名和钱款数额,最少二三十元,多的成千上万元,共计532人(次),其中借款1千元以上87人,1万元以上16人,最高数额3万元。妻子说:不如从姐夫和陆师傅那里借钱先还一部分,张健说:不行,拆东墙补西墙,还是债务,我一定要自己赚钱,还清所有借债,一分钱都不能少。


 


小俩口合计:五年还清债务。


 


从现在起,张健又回到圆点,一切从头开始,只能用行动和事实实现许下的承诺。


 


过了正月半,各人找事干。按照当地山区习俗,元宵节过后,人们才从过年的氛围中走出来,上班上岗,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而张健却是正月初四出工干活。机械修理是吃香的行当,张健手艺好,自然有用武之地。他从年头至岁尾,几乎没有缺工,收入也不错。2010年偿还借款5万元,总算是开了个好头。


 


2011年,张健和师傅陆为明合办竹帘加工厂,产品质量过硬,市场流通活跃,产销两旺,供不应求,生意做的顺风顺水,经济效益可观,年底又还清6万元借款。


 


2012年,张健和陆为明邀请好友朱敦俊、刘大平加盟,在镇工业集中区征地5亩,联手创办竹丝加工厂,冠名“四友”。张健肩挑重担,出任总经理、法人代表。计划安排、业务洽谈、生产调度、技术培训、原料收购、产品销售等,每道环节他都要精心谋划,全程参与,忙的不可开交。为了开拓大市场,张健亲历亲为,北上鲁豫,南下湖广,东进江渐,和省内外十几家大型外贸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办的有声有色,红红火火,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露端倪。年产值实现2千万元,创利润百万元以上,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38人就业,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荣获六安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年底还债达8万元。


 


2013年企业稳步发展,年近六旬的张兴明,为了支持儿子还债,不顾年老力衰,疾病缠身,主动来到厂里上班,一干就是二年,至今仍未脱岗。就这样又还清借债12万元。仅此四年还清债务31万元,距离还债目标已为期不远。就在这个时期,张健为弟还债信义之举流传山乡,感动父老乡亲,引起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20141018日,张健向师傅陆为明送去最后一笔欠款一万元,至此还清全部借款44.8万元,提前二个月实现还债目标。张健夫妇认认真真干事,清清白白做人,诚守信义,知恩图报,兑现诺言,不负众望,充分展示当代有志青年的道德风范,赢得社会各界广泛的尊重与赞誉。


 


“信义哥嫂”由此美名传扬!


 


八、重整家业


 


还债之旅划上了圆满句号,张家老幼三代人也随之发生一些细微变化。孙守群一如继往照顾公公婆婆的生活和身体,老俩口疾病未有复发,精神状态良好,婆媳如同母女亲密无间,乡邻无不羡慕、赞誉。她极力拦阻公公到厂里上班干活,几番劝导老俩口看门守家,做些饲养鸡鸭、种菜兴茶等,轻微农活和家务,有利于疗病养生,也符合乡下人强身健体的活动方式。小皮走时,张传锋才一岁多一点,刚脱离母亲怀抱,小家伙很不安分,折腾起来没完没了,白天哭,夜里闹,足有半年时间,孙守群睡不上安稳觉。但她待侄儿为亲生,不急不躁,精心养育,不敢有丝毫大意,每一道生活细节,都考虑十分周全,就这样熬过一年又一年。今年,小朋友张传锋已经6岁了,长的虎头虎脑,活泼可爱,在幼儿园大班学习,接受良好教育。对他而言,孙守群就是妈妈,没有血缘联结,胜似亲生母子。女儿媛媛出落成为漂亮秀气小美女,四年级学生成绩名列前茅,接送弟弟上学回家,陪伴弟弟逛街玩耍,关爱有加,乐此不烦。孙守群这个普通的农村少妇,犹如圣洁的天使,为张家带来幸运和安宁。现在她依然是忙碌不休的内当家,为了照顾丈夫工作和休息,俩个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孙守群在镇上租房居住,算上工厂、老家,她是三方兼顾,三代兼顾、一个不能少,精心打理,井然有序。为此,受到省、市、县妇联表彰。按说实现还债目标,可以喘口气歇歇脚,过几天舒适日子,甚至换一个活法也无可非议。但张健不敢有丝毫懈怠,仍在为事业打拼,他和伙伴们正在谋划、编织未来发展蓝图,锁定新的目标,逐步将企业做大做强,作出更大成绩,回报社会,回报父老乡亲。


 


张健、孙守群夫妻的信义之举,通过省、市、县新闻媒体和各大互联网的宣传报道,传遍江淮大地。“信义哥嫂”广为流传,成为他俩的代名词。20131月、2014年,先后被中央文明委和文明网评为“中国好人”、“最美文明家庭”。


 


  


 


光阴荏苒,又是丹桂飘香的季节。2014923日,张伟病逝五周年忌日,张健又一次来到张伟的坟场,诉说往年生活的艰辛,劳动的愉悦,还有沉甸甸的收获,以此告慰亡弟的在天之灵。


 


信义哥嫂张健和孙守群就像村前溪水一样,穿过崎岖的道路,从岩石中间滚过。虽然弱小,不善张扬,却能一个劲地向前、向前,向着更远的目标大踏步前行。


 


霍山县广播电视台最新拍摄的电视纪录片《信义哥嫂》娓娓道出一个真实生动、有着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感人故事,由霍山县文联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词、作家吴南江先生作词,音乐制作人梁明先生作曲的主题歌《信义的承载》,在古老的衡山大地上久久回荡——


 


我的热血你虽没承载,


 


你走后托付我一个爱。


 


杜鹃吐红映照着云海,


 


明天依然是生机一派。


 


崎岖的山路难成阻碍,


 


翻过去那边大路仍在。


 


信义承载的千斤难买,


 


春风春雨甘霖洒下来。


 


啊,信义关爱不会等待,


 


亲情不断你是幸福的小孩!


 


啊,信义关爱不会等待,


 


那是咱山里人淳朴的情怀!


 

     

2014-12-19 11:00:04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bfac9d0102vbdm.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